【點擊查看本期節目視頻】
(執行主編:莊嚴 編導:劉翌晨 攝像:張明)
儘管2009年的中國經濟保八成功,但面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年出口仍然下降了下降16.0%,貿易順差比上年減少三成以上。
外貿出口遭遇小年,與歐美等國經濟下滑,消費不振有著直接關係。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我們也注意到,有一個地區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卻逆勢飛揚,這就是與中國南部緊緊相鄰的東盟地區。
東盟包括了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與越南等10個國家。就在今年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宣佈建成。作為全球覆蓋人口最多的區域性經濟組織,中國—東盟自貿區究竟給國際貿易和地區經濟帶來了什麼變化?我們的記者在中國與東盟對接的窗口──廣西進行了調查。一起來看看。
最近一段時間,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廳長劉樹森的心情相當不錯,因為他盤點了一下2009年的進出口貿易之後發現,和全國其它地區相比,廣西的對外貿易獨樹一幟。
劉樹森:“08年下半年開始金融危機到現在一年多時間,總體上看,中國和東盟的貿易在金融危機衝擊下,也還是在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要低於同期它國家地區下降的幅度。對我們廣西來説呢,應該是逆勢而升,還是在增長。”
據統計,2009年,廣西與東盟貿易額為49.5億美元,同比增長24.3%,增幅高於全國與東盟貿易增幅32.2個百分點。記者注意到,廣西對外貿易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東盟地區。全球金融危機至今,中國尤其是廣西對東盟十國的貿易狀況明顯要好于對歐美地區的進出口,其中的秘密在哪呢?
“由於那麼是歐美一些國家,一旦對我們國家的産品採取一些限制性的進口措施的話,那我們的出口歐美的市場的情況肯定要受衝擊,那麼恰恰在這個過程中呢,從02年開始,那麼我們跟東盟的國家往來過程中間,很多的一些産品,零關稅的待遇,同時很多非關稅壁壘已經撤銷了。”
據介紹,從2002年開始,中國政府跟東盟成員國之間,準備要在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但是由於自貿區的建成需要很長的過程,再加上東盟成員國之間,投資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差異,為了使東盟成員國儘快享受到自貿區的好處,從2002年11月開始,中國與東盟部分成員國劃定了600種産品,提前享受自貿區待遇——消除貿易壁壘,甚至享受零關稅。
“包括礦産品,我們出口東盟有礦産品,或者初級非金屬産品,東盟對我們也有。特別是農産品,農産品東盟對我們和我們對東盟的産品貿易量都很大。”
劉廳長告訴記者,自2002年《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後,2003年到2008年的5年間,雙邊貿易額以年均24.2%的速度快速增長。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東盟自貿區各國的經濟與貿易更是風景這邊獨好。今年1月,從廣西南寧傳出了這樣一個消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宣告全面啟動。
劉樹森:“1月1日中國和東盟老六國,應該是建成了自貿區,那麼其中有7千多種商品降為零關稅。”
加上越南等4個新成員國,中國東盟自貿區總共擁有11個國家、 19億人口,形成了年GDP達6萬億美元、年貿易總額超過4.5萬億美元的大市場。那麼,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後,會給中國和東盟各國帶來什麼呢?
“我總覺得,這個地區應該是國際化合作潛力最大的地區,市場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投資需求和生産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應該可以想象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給這個地區的加快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充實了新的活力。”
在南寧出席中國東盟自貿區論壇時,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斯金教授甚至將這一新興自貿區與北美自貿區相提並論。
“我想北美自由貿易區這個協定對於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一個非常好的經驗 原因有以下這些 首先中國東盟自貿區是由非常不一樣的國家構成的 這個跟我們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情況差不多一樣 特別是美國和墨西哥他們兩國之間在很多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異。”
不少專家預言,自貿區建成後,中國與東盟各國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然而,也有一些聲音認為,自貿區給各國彼此帶來的更多是衝擊。
楊沫:“對東盟國家來説 跟中國對此次自貿區有不同反應的 你看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的報紙 他在正面報道自貿區的成立的同時 有些負面 負面的什麼的 最擔心中國的企業進去以後 自貿區開發以後 中國的一些産品會把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的一些企業擊垮掉 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産品 像服裝 鞋帽 箱包這些 因為中國經濟跟東盟經濟是競爭性的。”
與此同時,在中國,也有類似擔心的聲音。因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在産業結構與經濟類型上相似性太多。
“中國和東盟,無論是中國對東盟出口的商品,還是東盟對於中國出口的商品,在結構上有很多相同相似之處。
今年一月全面啟動的中國—東盟自貿區,是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全球又一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被人們寄予了厚望。
可能在很多人眼裏,和歐盟以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相比,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成員都是發展中國家,沒有發達國家參與,沒有搶眼的科技、金融題材,也沒有汽車、IT這種大型製造業作為支撐。這個自貿區能夠撬動中國和東盟兩個貿易板塊嗎?一起來看看。
廣西東興市是中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的一個邊城,也是中國與越南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在東興市,各種銷售中越兩國食品和小商品的店舖星羅棋佈。這一家就是專門銷售越南小食品的。
“現在我看您這個店面並不是很大,這是您的全部的一個經營的地方,還是這只是一個陳列,展示你産品的地方?”
“對,展示的。”
原來,這個看似很不起眼的小店舖只是展示産品樣本的一個窗口。毛翠英告訴記者,她現在是越南小食品在中國最大的代理商,同時,她也把中國特産向越南批發。現在,她每年的貿易金額以千萬元計算,每隔幾天就有貨物一船一船地裝運。而在二十年前,她剛開始做邊貿的時候,每天不過是一兩百元的買賣。
“以前小規模,就是做得話,最先的時候是用自行車拉一點過去賣,再拉一點回來,就自己的人力來挑的。”
二十年間,毛翠英的生意越做越大,市場也從越南一個邊境城市擴張到越南全境,再擴張到了東盟三四個國家。面對記者,毛翠英透露了她的生意經。
“當時我看了這個菠蘿蜜幹,還有越南當時好幾個産品是我們國內沒有,主要是它沒有,是比較獨特的、獨到的一種産品,就是在國內的市場競爭沒那麼大,好做一點。”
記者:“就獨特的東西,你一直在找獨特的東西在經營?”
“對。”
毛翠英説,她對獨特的理解就是:把越南有而中國沒有的商品買到中國來,同時,把中國有而越南沒有的商品賣到越南去。只要兩個國家之間,商品的品種有差異或者同一種商品的價格有差異,她就有買賣可做。而這種差異性,正是毛翠英對經濟互補性的最樸素理解。在東興市,有四萬人像毛翠英一樣,從中國與東盟國家商品和需求的差異性中找到了商機。
“當地常住的有四萬多。”
陳副市長告訴記者,包括邊貿在內,東興市2009年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為37500萬美元,同比增長24.1%,其中出口:9000萬美元,同比增長22.9%,進口:28600萬美元,同比增長22.76%。東興市進口與出口商品從品種上呈現明顯的差異性也叫互補性。進口的主要産品包括煤碳、礦砂、橡膠、木薯澱粉等,而出口的主要商品則包括車輛、汽配、化工、紅瓜子、機械和紡織品等。
羅局長:“應該是互補性多。”
東興市無疑是一座由邊貿打造起來的城市。那麼,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又會給東興市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陳建林:“零關稅以後,有利於我們邊民互市貿易的發展,因為東南亞一些國家很多産品,可以從零關稅,通過我們邊民互市的形式進入到我們國內,我們中國包括內地也有很多一些農副産品,通過零關稅輸送到東南亞一些國家。”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啟動,東興和其它邊境口岸、港口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顯然,邊貿活動改變了毛翠英等貿易商的命運,也改變了東興市以及憑祥等邊境口岸城市的命運。
但是中國東盟自貿區不僅僅包括東興,甚至也不僅僅包括一個廣西,它輻射的是整個中國與10個東盟國家。另外,自貿區的經濟活動也不單包括邊貿,還有大宗貨物進出口,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金融服務業的開放。
那麼,在自貿區多領域的開放與合作當中,怎麼才能協調關係,實現多方共贏呢?
前面我們看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誕生帶來的利好,首先在雙方邊貿往來中顯現了出來。和國際上已有的自由貿易區比較,中國-東盟自貿區既不是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北北合作,也不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南北合作,而帶有鮮明的南南合作特徵。但是,經濟發展階段和産業結構相似的南南合作,也會給自貿區內的經濟帶來同質化競爭,這在自貿區啟動之初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難題。
2009年秋冬季節,廣西香蕉喜獲豐收,但是,在各主要産地,香蕉價格低得令人吃驚。
“一角,整個60元一斤。”
儘管這裡的香蕉價格只相當於北京上海等城市香蕉價格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但是仍然賣不出去,有的香蕉爛在了地裏。
“全都爛了。”
在盧校珠種植的香蕉園裏,已經成熟的香蕉成片地倒在地裏,因為沒有經銷商來收購,地上的香蕉已經沒人打理。
“明年沒投資了。”
廣西的香蕉為什麼跌破血本還賣不出去呢?人們立即想到了不期而至的冰凍天氣。
“客商不敢采收香蕉。”
然而,當廣西香蕉每斤一兩角還沒人要的時候,來自菲律賓等東盟國家的香蕉卻在中國市場賣到了每斤兩三元以上。這個時候,很少有人意識到,東盟國家的水果已經對中國的水果産業形成了衝擊。
劉樹森:“就是農産品率先實行零關稅,這對中國我們國家的南方,特別是廣西的水果,應該説衝擊比較大,這個衝擊比較大,主要原因就是廣西處在熱帶和溫帶的交界,那麼東盟國家基本是熱帶,熱帶就水果的産量、上市時間和成本要低於廣西。”
劉廳長説,除了香蕉,很多中國水果和農産品都有可能遭遇廣西香蕉所經受的尷尬。這就是因為中國水果和農産品與東盟國家屬於同質化,在這種情況下,質量口感等方面如果無法與國外産品相抗衡,受到衝擊就在所難免。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後,隨著7000多種商品落實零關稅,其它結構相同或相似的産品與産業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比如説我們對東盟出口大宗商品,第一大概還是機電産品。那麼東盟對我們也是機電産品,包括化工産品,也是我們對東盟出口的重點産品,也是東盟對我們的出口重點産品,包括礦産品,我們出口東盟有礦産品,或者初級非金屬産品,東盟對我們也有。”
中國-東盟自貿區當中,光是像香蕉這種實施零關稅的商品就達到7000多種,這涉及幾乎所有産業和行業,還有數以億計的就業人口。
顯然,自貿區帶給我們的不但有機遇,也有挑戰。在這次範圍巨大的深度調整當中,如何適應新的經濟環境,全面提升競爭合作的水平?我們現在就已經開始尋找答案。
2009年冬天,當廣西上百萬畝香蕉遭遇寒流的時候,在當地,有一片香蕉園裏産的香蕉價格高出很多,卻依然供不應求。
盧義貞:“一直以來在2、3毛,甚至賣不出去的時候,我們還賣9毛錢都供不應求,還排著隊。我在09年11月,10月20號,我已經賣去80%了,在11月10號,我只有零零星星。”
同樣生長在廣西的土地上,同樣的氣候條件,盧義貞種植的香蕉賣得貴又賣得快,甚至還出口到了日本市場。這是為什麼呢?
“也叫三特:特早、特時、特優,特早的話,我們要懂得廣西有,我們必須在7月份到10月份,我們一定要賣80%,要比人家早。
“他為什麼取得成功呢?因為他早就在年初的時候,就採取了措施,什麼措施呢?新品種。就特別把香蕉的成熟期提前到8月份、7月份,這時候你廣西大量香蕉還沒有上市,東盟的香蕉也還沒有上市,他就出來了,結果是國內國外很暢銷。”
蔣教授説,廣西與菲律賓都在種香蕉,品種可能都一樣,但盧義貞提前採取措施,把香蕉上市時間提前,避開了和其它香蕉同時上市競爭。這在時間上實現了差異化。更重要的是,與廣西其它蕉農相比,盧義貞實現了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集約化經營,也就是説,對傳統的香蕉種植實現了産業化。
盧義貞:“一定要把傳統的農業要跳出現代農業,所以按産業化來做,這個的話,加入東盟自貿區不怕的。”
在廣西南寧市,有一家生産農業機械的企業,也走過了這樣一條路子。
趙華:“應該説在廣西吧,在南寧市我們是第一批自營出口的企業,然後主要也就是面向越南和東盟國家。”
10年以前,這家企業生産的手扶拖拉機在越南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然而由於大量同類産品進入越南市場,這家企業所佔份額直線下滑,一路降到了25%,經營狀況舉步維艱。
劉華:“應該是這麼説,因為它本身技術含量太低,確實太低,而且隨便一個小作坊都能夠做起來。”
於是,這家企業被迫作出了一個戰略轉移:加大投入搞技術創新與産品研發,將主導産品由生産了幾十年的手扶拖拉機轉向重型卡車。
趙華:“手拖的利潤現在做得很微薄,很微薄了,基本上能拿到一個點的利潤就已經不錯了。但是作為重卡我們現在基本上呢,還能夠保有大概5%左右的利潤,但是由於重卡的價值比較高嘛,一台重卡大概接近30萬,那我5%就接近一萬多,兩萬人民幣,那就是完全不同的那個利潤空間了。”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被迫進行的産品轉型,卻將推動這家企業完成脫胎換骨般的産業提升。
“我覺得對我們公司來説應該是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因為我們公司從56年成立到現在,一直是農字頭的,那如果説重卡能夠上來的話,就轉變了,變成向重型企業發展了,那對於整個南寧市來説,因為南寧的重工業是不多的,那也算是比較少有的一個企業了,如果能夠做到這樣,一個很大的升級,跨一大步了,一個大轉變。”
很多人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後,各國之間同質化的産品與産業結構既給各國帶來競爭壓力,又給各國帶來了調整産品結構促進産業升級的天賜良機。
“競爭和壓力,也會使我們變成動力,我們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去調整産業結構和實現産品的升級,就迫使我們你需要走一些特別的路子,什麼路子呢?因為産品的種類,就一些農産品是很難以區別開來的,但是質量的提升,農産品的深加工這一塊,那是我們可以做,那麼對工業産品來説呢,就是一條了,一個是提高我們的技術含量;第二要提升我們産品的品牌的知名度,那麼這樣結合起來,就説從中國的一些製造業再提升中國創造,最後再提升我們産品,在同質化情況之下的東盟市場競爭力就出來了。”
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誕生前後,我們在國際上也聽到過一些質疑的聲音,其中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剛才節目裏提到的同質化競爭。但我們應當看到,競爭本來就無處不在,而自貿區啟動、零關稅實施後帶來的競爭,並不是競相殺價的惡性競爭。國內的企業和政府都在主動提升調整自身的産品和産業結構,順應區域自由貿易時代的到來。中國有句俗話,流水不腐,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打開貿易之門,就是加快各种經濟要素的流動,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自由貿易所帶來的競爭與合作,更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都在激發著經濟的活力。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