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01:長沙部分城區出現經適房團購的火爆景象,長沙市市長張劍飛告訴記者,之所以如此重視保障性住房工作,是因為政府意識到住房對於民生意義非凡,貨幣補貼等舉措在長沙的施行雖壓力不小,但張劍飛認為,面對一些積蓄多年的民生難題,政府需要轉變思路,找到政府投入和百姓需求之間的平衡點。
圖片02: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告訴記者,現在我們進一步把民生跟經濟增長緊密結合起來,從這一點來講,它標誌著一個重視民生的時代,是民生的時代應該是真正到來了。
2009中國經驗:改善民生
(執行主編:鄢聞余 記者:井天增 攝像:徐勝)
點擊觀看節目視頻<<<<<<<<<
回首2009年,國家在提出保增長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口號--保民生。早在2008年11月,國務院出臺的擴大內需10項措施中,就把民生問題放到了最突出的位置,在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像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等民生工程也佔到了相當的比重,這幾項投入就將近7000億元。下面我們就來關注一下為什麼民生會成為2009年中國經濟的關鍵詞?
2009民生困境
12月27日,在2009年即將過去的時候,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了新華社的專訪,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經濟工作等話題回答記者提問。值得注意的是,在時間長達90分鐘的專訪中,溫總理把民生問題擺在了極為重要的位置。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我們經濟發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説為了改善民生。在整個應對金融危機當中,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擺在重要位置。”
在分析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時,溫家寶説,政府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推進投資與信貸擴張,受到外界高度關注。事實上,四萬億一攬子經濟振興計劃中的民生項目也在同步進行,並取得顯著成效。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這裡我只想説,今年我們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第二件事情就是從今年開始,我們在農村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
其實,早在今年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就將保民生提升到了和保增長、保穩定並列的地位。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要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這個大局,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如此鮮明地,如此突出地提到跟保增長並重的位置上並且把它緊密結合起來,應該説它確實是前所未有。”
前所未有的重視,來自前所未有的困境。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我國第四季度GDP增速急劇下滑到了6.8%,導致全年經濟增長回落至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給農民工和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巨大挑戰,截止2009年2月初,失業的農民工高達2000萬人,大學生失業率也高達12%,接近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的3倍。
令人頭疼的還不僅僅是就業。上學難、看病貴、房價高這三大民生難題,,在2009年顯得格外刺眼,其中最讓百姓不堪承受的就是房價。
從2009年年初至今,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價一路飆升,北京和上海的房價漲幅都超過了60%,在深圳,這一數字更是高達90%,民眾紛紛大呼“買不起房”,浙江寧波甚至有外來務工者因為租房太貴,而把廢棄的集裝箱當做自己的棲身之所。高企的房價也引起了相關政府部門的嚴重關切。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社會反應強烈。”
對此,美國時代週刊在11月16日刊登一篇文章,題為:泡沫,為什麼房地産是中國最頭疼的難題?文章表示,迅速攀升的房價成了中國政策制定者們面臨的首要問題,大城市的房價上漲已超出普通人的購買能力,而這不僅會引起社會不滿,更會抑制消費。
在國外媒體的注視和國內民眾的期待中,對於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如何破解住房、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難題,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我們確確實實到了這樣一個清醒的來回答我們為什麼發展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發展,GDP為什麼增長,最終還不是為了要老百姓的生活過得很好,過得有安全感,有富足,我覺得現在是到了這個時候了。”
面對爭議最大的住房問題,能否找到一個解決辦法?
一項項民生投入,一個個民生工程,既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及時之舉,更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長久之策。我們看到,2009年中央和地方政府肩負金融危機的巨大壓力,在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考卷上,不斷給出一個個漂亮的答案。但是,面對難度最大爭議最多的住房問題,又能否找到一個解決辦法?
我想我們一直在努力地尋找這個答案,12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加強市場監管,穩定市場預期,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而溫總理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的時候強調,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我們就到長沙去看看,這些辦法具體會給老百姓哪些好處?
保民生,絕不僅僅意味著政府多花錢就行,更重要的是在對待保民生這個老話題的時候,能有一些新思路,想出一些新辦法。對於老百姓來講,在所有民生話題中,住房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個,下面就請跟隨我們的記者去趟長沙,看看那裏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與其它地方相比有何不同。
李義是長沙某物業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今年12月份的一天,他和50多歲的母親一道,來到位於芙蓉區的西子花苑樓盤看房,聽了售樓小姐的介紹,李義告訴記者,無論是戶型還是地理位置,他們都非常滿意。
長沙市民李義母親:“周邊的環境地段還可以,這邊超市什麼,大潤發、沃爾瑪,什麼買建材都方便,這裡也可以説是城中心了這裡。”
在隨後看房的過程中,李義和母親不斷向售樓小姐詢問房子的細節,臉上難掩興奮之情。看著買房給兩人帶來的巨大喜悅,記者沒有想到,就在一個月前,李義家中的五口人,還全都擠在一套50平米的狹小房子裏。
長沙市民李義:“這就是我以前的家,這個屋子就是住的,外面然後再把它隔開了一下,大約隔成這個樣子,就裏面的話,老人住的,我和愛人就帶著小孩住在外面,就是這樣,以前的話這邊是我們家的廚房,這邊是我們家的衛生間,廁所一個人上,有時候早上起來,大家有點互相搶的味道,比如説早上急著上班就不夠用。”
現在,李義一家人再也不用住在如此擁擠的房子裏了,他們很快就能擁有一套140平米的房子,父母、夫妻和孩子分別擁有自己的臥室,也不用再擔心上廁所排隊的問題。但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李義要買的這套環境舒適、交通便利的房子,嚴格意義上説來其實是經濟適用房。
2008年7月,長沙在全國率先成立住房保障工作局,並全面推行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規定具有長沙市戶口5年以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上年度城區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人均1010元/月)的無房戶和住房困難戶都可以得到貨幣補貼。無房戶的補貼標準為8萬元每戶,住房困難戶的補貼標準為5萬元每戶。
長沙市房屋産權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石長松:“我們當時測算的商品房的價格也就是3500左右,那麼我們的經濟適用房是2200左右,那麼差價一般是在1200左右,一個60平方米的房子也就是7萬2,這個差價考慮到能夠支付的。”
貨幣補貼政策的出臺對購房者意義重大。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經濟適用房往往位於城市的偏遠地帶,交通不便、配套落後,而在實施貨幣補貼之後,購房者可以在市區的任意位置選擇自己中意的商品房,經適房和商品房的界限已被徹底打破。
長沙市房屋産權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石長松:“這就是我們長沙市的一個房屋地段分類的一個示意圖,這裡是每個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地段,不同的房屋的價格,我們現在在市中心地段也見不到經濟適用房的項目了,實際上經濟適用住房已經融入到全市所有的住房項目當中。”
羅邁明是長沙經適房貨幣補貼政策的另一名受益者,身為城管協管員的他,每個月工資只有800元錢,愛人的退休金也只有每月1000元,從棚戶區拆遷之後,羅邁明一家獲得了21萬元的拆遷補償款,再加上政府補貼的5萬元,羅邁明一分錢沒花,就從原來30多平米的蝸居搬到了如今83平米的江景房,而在長沙建立的從市到區再到社區的整個住房保障工作體系中,換房這件大事,並沒有耗費羅邁明多大精力。
長沙市民羅邁明:“就是説在拆遷的時候,他們拆遷辦的同志呢,基本上都和我們把這些東西都辦好了,所以我們沒有費一點力氣,就把整個過程都,房産證這些全部都弄好了。”
靈活的政策、適度的補貼和便捷的手續,激發了低收入人群壓抑已久的購房熱情,截至今年12月份中旬,長沙已經為24000戶居民發放了住房補貼,是年初預計數量的兩倍。在國內大多數城市的居民還在排著長隊等待經適房搖號的時候,長沙的部分城區甚至出現了經適房團購的火爆景象。長沙市市長張劍飛告訴記者,之所以如此重視保障性住房工作,是因為政府意識到住房對於民生意義非凡。
中共湖南省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我覺得一套房子意味著一個家,一套房子也意味著幾乎是一輩子的積蓄,一套房子也意味著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幸福的標準,所以我覺得現在衣食住行,衣和食沒有問題,行這些年通過努力解決的也比較好,真正難的,花錢最多的困難還是房子,所以我們講民生,應該説住房是最大的民生。”
然而,貨幣補貼等舉措在長沙的施行並非全無壓力。從2009年初到現在,長沙在保障性住房上的投入為18億元,其中用於經適房的補貼為14.5億元,這比此前的2008年增加了7個多億,整整翻了一番。雖然存在不小的壓力,但張劍飛認為,面對一些積蓄多年的民生難題,政府需要轉變思路,找到政府投入和百姓需求之間的平衡點。
中共湖南省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我們經濟適用房是採用貨幣補貼,還是採用實物分配的方式的問題,這確實有一些爭論,但最後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什麼東西最有利於解決住房困難的家庭的住房問題,我們講,小平同志講“三個有利於”,那我們講什麼東西最有利於儘快解決居民的住房困難。”
2009年,貨幣補貼政策為長沙拉動了150萬平米商品房的銷售,佔銷售總量的12%,開發商捂盤惜售的狀況幾乎絕跡。價格方面,長沙全年商品房價格漲幅還不到2%,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2月26日,由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主辦的“2009年度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選在西安揭曉,長沙名列第六,而在評選標準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房價。
中共湖南省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打個比方,你現在年收入10萬塊錢,但房價2萬塊錢一米,和年收入3萬塊錢,房價4千塊、5千塊一米,實際上3萬塊錢的幸福指數,肯定比10萬塊錢還要高,所以這個我們想得就是説,一定要把房價的水平,期望的水平控制在跟群眾收入水平相匹配。”
長沙的努力僅僅是全國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的一個縮影。今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成員遍及發改委、財政部、民政部等17個政府部門;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2009年我國一共投入了1676億元的資金,比2008年增長了5倍;在2009年的最後一個月裏,中央又密集開出藥方,為高燒不退的樓市降溫,力度空前。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要維護房地産市場秩序,打擊捂盤惜售、佔地不用、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的行為,使我國的房地産有一個穩定發展的局面,這是可以做到的。”
在政府著力改善民生的工作中,住房還只是其中一項,事實上,在今年分四批下達的中央投資中,直接用於民生的投資比例超過了50%。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4萬億投資,中央新增投資1.18萬億,在今年只完成了一半,大約5900億。這5900億當中,我們大部分都放在了安居工程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現在我們進一步把民生跟經濟增長緊密結合起來,我覺得這一點來講,它標誌著一個重視民生的時代,我覺得是民生的時代應該是真正到來了。”
不僅僅是住房,有媒體曾經梳理過最近一年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議題,覆蓋了從教育、醫療到就業、社保、收入等各個層面的民生問題,幾乎所有老百姓關心的焦點,都成了政府工作的重點。
鄭功成所説的民生時代,確實是2009年中國經濟中一個引人矚目的亮點。以往,我們更多地是從分享發展成果、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來看改善民生,而今年我們將民生問題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和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這又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哪些變化?
中國經濟戰略性調整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2009年中國經濟中,一些地方政府的新思路讓民生亮點頻頻閃現,政府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讓人感覺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打出就業組合拳、新醫改破冰、農村養老保險試點,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各項新政,也在2009年里加速推進。這些變化在中國經濟的戰略性調整中到底意味著什麼?
2009年,中央投入鉅額資金、出臺各項政策,保障住房、提高就業、改善教育、改革醫療、完善社保,在金融危機的嚴寒中為全國人民帶來了陣陣暖意。僅僅觀察數字和政策,我們還很難有形象的認知,但從一個個普通人的身上,我們可以真切感受到巨大的變化。
就在這一年,新農保制度正式推出,農民也領上了“退休工資”;就在這一年,國家多部門多措並舉解決大學生、農民工就業難題,前三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851萬人,好于年初預期;就在這一年,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破冰前行,今後三年,各級財政將新增投入8500億元,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就在這一年,中央財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增加到493億元,較上年增長1.7倍,約750萬戶城市低收入家庭、240萬戶林區墾區煤礦等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困難將提前得到解決;就在這一年,國家進一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特別是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提高了1200萬中小學教師待遇。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我覺得它可以作為一個標誌性的年份,它就是意味著某種轉折,就是我們公共資源更多是實際用到老百姓的身上去,讓城鄉居民直接得到好處,所以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我們拿出真金白銀就是保民生。”
我國政府關注和改善民生的舉措,在國際上贏得廣泛讚譽。英國《每日電訊報》説,“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是為了人民的新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也表示,“中國立足民生的救市措施,將對世界産生積極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我們一年時間表明,這種比較消極的或者低估中國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的應該説現在來講是得出了一個讓他們感到意外的一個結果,這些我想都是國外的同行在年初沒有想到的。”
難關已過,前方卻並非一片坦途。明年我國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教育資源的配置仍然處於失衡狀態,社會保障體系尚未惠及全民,收入的城鄉和行業差距也依然懸殊,但為政之道,厚民為本,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面對民生大考,沒有人放棄,更沒有人退縮,2009年是一次跨越,2009年卻又只是一個開始。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們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擺在我們面前的還是一條不平坦的道路,勝非為難,持之為難,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裏,我們還要繼續保持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更加兢兢業業地工作,努力奮鬥,中國的明天大有希望。”
半小時觀察:沒有夯實的民生 經濟高速發展將成地上懸河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今年兩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曾經這樣闡述民生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而2009年中國經濟的深刻變化,讓我們認識到,民力就是經濟發展最根本的動力,將保民生和保增長統籌考慮,就是把握住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權。居民消費比例低、內需不足,這些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從根本上説都和民生問題息息相關。只有提高居民收入、加強社會保障、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完善教育體制,中國經濟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獲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改善民生不是錦上添花,但也不僅僅是雪中送炭,將發展與民生全面對接,我想如果很多年之後,我們再來回顧2009年,這個轉變可能是中國經濟在這一年裏最寶貴的收穫。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