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小時]打拐呼喚更多NGO的加入(2009.11.14)

2010年02月24日 16:13  節目文稿 我要評論

  

點擊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圖片01:為了找回自己的孩子,每個家庭都是付出巨大代價,家不再成家,在尋找失蹤兒童上,整個社會成本極大,包括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效果有限,有沒有一個辦法,尤其是能不能建立一個機制,降低這個社會成本,找到更多的孩子,讓回家的路不再如此悲傷?

圖片02:“寶貝回家”網站成立於2007年4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個由志願者發起的尋子民間組織,在這個網站,免費登載各種尋人信息,再讓志願者轉到各大網站,使更多的人看到並提供線索。

圖片03:作為一名法律人士,張志偉認為,寶貝回家這種民間組織,如何和官方力量結合,還有更深刻的方式,那就是在眾多志願者反饋的信息和經驗中,發現拐賣兒童現象發生的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推動立法的完善。

打拐呼喚更多NGO的加入

(主編:孟慶海     記者:付豫     攝像:張小明)

這一段時間,在我臺新聞頻道播出的60個被拐孩子尋親的新聞,無疑是最讓人揪心的報道。一張張迷茫、無辜的臉,讓人看了就很心酸。
是啊,這些孩子很不幸,但是比起那些依然下落不明的孩子來説,又是幸運的,畢竟他們跟親生父母相見的路又進了一步。但是我們也看到,相比被解救的孩子,其實有更多的孩子是下落不明,父母親傾盡全力在尋找。
看這些尋親故事,給我一個感受:為了找回自己的孩子,每個家庭都是付出巨大代價,家不再成家。成本極大。
是,雖然面對這些小生命,個別地談論尋找成本有些不近人情,但理性地想,在尋找失蹤兒童上,整個社會成本極大,包括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效果有限。我們今天想討論的一個話題是:有沒有一個辦法,尤其是能不能建立一個機制,降低這個社會成本,找到更多的孩子,讓回家的路不再如此悲傷?
我們先從幾個案例開始。

丟失孩子的背後不僅僅只是痛苦

記者:“回到5年前,王媛就是在這個地方丟失。”
王媛媽媽肖金鳳:“11點多我回來的時候,我發現孩子沒在家,我還以為孩子跟她同伴幾個小朋友經常在一塊玩,我以為上人家家去了。”
但是,一直到了吃中飯的時間,王媛都沒有回來。父母親開始著急了,他們挨家挨戶地找了兩個多多小時,也沒找到,肖金鳳只好報警求助,但是,他們被告知,失蹤人口24小時以後才能立案,肖金鳳只有發動親戚朋友繼續尋找。
王媛父親王光紅:“一看天黑都沒找到,親戚朋友都找到了,也沒找到,一看這孩子確實一弄不好就丟了。”
在連續尋找了三天后,肖金鳳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七歲的女兒王媛的確是丟了。此後的五年,他們每一天,都在悲痛的尋找中度過,這場噩夢至今沒有醒來。
王媛媽媽肖金鳳:“沒有什麼線索,有時候,問一下算命先生,説是在東北方向,我們就坐車到東北,有時候,做個夢,説是在山東了,我們就坐車到山東,售票員問我們到哪,我們説我們也不知道,就坐到頭,不管什麼車,都是到頭下。”
肖金鳳一家,再也回不到以前平靜的生活,五年來,只要有點線索,他們就會立即陷入從有點希望到再次陷入絕望的痛苦折磨中。
王媛媽媽肖金鳳:“她就是我們這一家子的開心果,等於什麼,你跟我們對象,我們都40,快40了才生的她,特別聰明,有時候她看看,晚上,就跟那個什麼似的,就跟小天使,給我們表演舞蹈。”
王媛父親王光紅:“我們都睡不著覺。”
2007年,他們突然在一個尋親網站上發現了一張酷似王媛的照片。
王媛父親王光紅:“志願者去旅遊拍到的,人家説就是什麼,我們汽車停到那,大巴就是旅遊車,停那照風景,來了一幫小要飯的,説看著這個小孩就是長得挺可愛的,就是臟,所以就給拍下來。”
看到這張酷似女兒的照片,想到女兒這些年可能所受的苦,夫妻倆哭成一團,打算立刻上西藏找孩子。
王媛父親王光紅:“恨不得去了以後,趕緊把孩子領回來。”
但是,第二天他們接到一位在西藏的尋親志願者的電話,告訴他們,再去找那個乞丐團夥的時候,他們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丟失孩子,給一個家庭和雙方的老人,所帶來的都是物質和精神上致命的的打擊。在王媛丟失三天后,肖金鳳的父親也一病不起。
王媛媽媽肖金鳳:“小腿瘦的那麼細,這是孩子沒丟之前健康的樣子,後來就天天躺在那裏哭,去世之前成了植物人,一説,你是不是想媛媛了,他自己眼淚就出來了。”
看著這間小平房,家裏沒有幾件像樣的電器,很難想象這個家庭,曾經是年收入七八萬元的服裝個體戶。
王媛媽媽肖金鳳:“這個尋人廣告印了幾萬分。”
本來做些點服裝買賣的肖金鳳,有整整兩年的時間只做一件事,就是全國去貼尋人啟示找王媛,而丈夫也辭了職。直到他們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才從這種幾近瘋狂的尋覓中,慢慢的回到正常的生活,從他們手裏保留的一部分車票機票,還有報紙上的尋人啟示,我們知道,他們已經用盡了所有的力氣。
王媛媽媽肖金鳳:“在電視臺也做節目,一天三百,想在主版登,一天就是1000元。”
在記者採訪到的案例中,丟失孩子的家庭,無一不是因為尋找孩子,弄得傾家蕩産,有的甚至徹底失去了正常的工作能力。
劉澤英冬天光腳在街頭呼喊“虎兒”
這同樣是一個丟失孩子的母親,直到現在,這個名叫劉澤英的母親還是會每天下午六點出門,她已經習慣了晚飯前去把在外玩耍的兒子王天洋叫回家,每當這個時候,時間好像又回到了六年前,那一天,劉澤英四歲半的孩子王天洋,在外玩耍不過一刻鐘的時間,就被拐走再也沒有下落。
劉澤英:“天天想,每天做夢都想,會夢到,我夢見他回來了,有時候夢見甚至夢見,到現在我不敢接受這個現實。”
這是2004年的寒冬,在貴州安順的街頭拍攝到的一段鏡頭,冬天的貴州濕冷刺骨,但是這位母親卻絲毫沒有感覺,她見人就問有沒有見到自己的孩子,別人還以為她瘋了。劉澤英沒有瘋,但是這位商店的售貨員,自此再沒有上過班,因為她丟了孩子以後,就常常賣錯商店裏的東西。現在全家依靠丈夫一個人工作維持生活,
六年了,王天洋的小床還保持著他失蹤前的樣子,奶奶每天早上都要把孫子的被子疊好,到了晚上再鋪好。所有丟失孩子的家庭,都苦苦盼望著有一天,孩子和連同孩子徹底消失的歡樂幸福都會再回來。

公安部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專項行動

我們看到上面的案例,非常辛酸,真的,靠一個家庭的力量,要想找回孩子,即使傾家蕩産,有時也無能為力。
而且從上面的案例也能看到,丟了孩子以後,不僅是家庭的生活徹底毀掉,除了找孩子的巨大經濟花費,而且父母親根本無法工作,給社會資源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我們也看到全社會對拐賣犯罪的進一步重視,公安部在今年4月份開展的打擊拐賣婦女兒童專項行動,也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而且目前首批60名已解救的兒童,經過DNA鑒定,有三名兒童已找到自己的親人,但是從一些案例中我們也看到,這條尋親的道路還很長。
從今年4月9日開始,公安部部署了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拐賣兒童、婦女專項行動”。截至到10月28日,全國共解救被拐賣兒童2129人。但是,這些兒童有的是僅幾個月大;有的雖然已經七八歲,但是被拐賣時只有一歲,他們都無法説清自己的姓名、身世等。事實上,這些被解救的孩子,只是中國失蹤人口的冰山一角。關於失蹤總人口,目前官方尚沒有全國性的統計數字。而這麼多的孩子,都是怎麼被一道道販賣,和親生父母天各一方,無法相認的呢。先來看一個孩子小龍的案例。
2003年,東莞市連續發生多宗,外省來粵務工人員子女失蹤案件。2004年6月1日,廣東省公安廳一舉搗毀了,以劉某秋為首的、特大拐賣兒童犯罪團夥,他們從全國各地尋找孩子來源,層層轉手賺取暴利。2004年8月,警方解救出被拐兒童11名,其中4人當時未能找到父母,小龍就是其中之一。
小龍的父母,在東莞高埗鎮,以販賣蔬菜為生。父親顧明回憶,2004年1月29日早晨,出事那天,小龍就脫離大人的視線一會功夫,就再也沒回來。
小龍媽媽:“不見了,真的很難受。”
當時,警方在各大媒體上,多次公佈小龍等4名未找到父母兒童的照片、信息等,但是顧明夫婦,平時卻從不看報紙和電視,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經被送回東莞。這也直接導致了,小龍在解救回來之後5年多,仍不能和父母相見。
直到28日,各大媒體刊登被拐兒童尋親的報道,顧明的朋友看到,報紙上登出的照片,覺得其中一人很像小龍,他們就連忙趕來相認。經過DNA數據對比,編號為16的孩子,被證實為:東莞高埗鎮菜販顧先生夫婦的親生兒子顧金龍,小龍也成為60名兒童中,第二位找到親生父母的孩子。
見到親生兒子的顧先生夫婦,一把抱過兒子,喜極而泣。一家三口在這樣的情形下重逢,場面令人動容。只是,這時距他們分開的那天已有五年。
小龍最終還是跟父母相認了,回家的路花了整整五年的時間,失落的親情則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修補。
那麼還有更多還沒有找到親人的孩子,他們的命運將會如何呢?

“寶貝回家”:發揮社會力量尋找失蹤兒童

剛才,我們看到一方面是尋找孩子的家庭傾家蕩産,另一方面,公安部門在破案,尋親的這個工作中也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那麼怎麼來更好的發揮全社會的力量,來進一步地推進宣傳,打擊犯罪,尋親等工作,更有效的使用我們的手裏的資源,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通過一個例子來探討一下。
2007年6月,一則新聞引發了很多尋找孩子的父母的關注,一個內蒙古警校的學生看到正在乞討的一老一小,他發現老頭和孩子之間的表現很不尋常,就出示了證件,上前盤問。老頭説孩子是他的孫子,但是神情非常慌張,這個學生就把乞丐老頭帶到派出所做進一步調查。原來這個8歲男孩是甘肅民勤縣人,與乞丐老頭是同鄉,十幾天前被乞丐老頭拐騙出來進行乞討,內蒙古警方迅速將被拐男孩送回甘肅,找到了父母。讓那些焦急的父母最為注意的是,這個內蒙古警校的學生是一個尋親網站的志願者。網站叫做寶貝回家。
記者:“我們進入寶貝回家這個網站,可以看到,尋找孩子的父母登出的照片,以及各地誌願者發現的流浪兒童的照片。這些照片和尋人信息匯總到網站數據庫,由志願者進行資料對比,發現相符信息會馬上通知求助人認證。同時,網站免費登載各種尋人信息,再讓志願者轉到各大網站,使更多的人看到並提供線索。”
寶貝回家成立於2007年4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個由志願者發起的尋子民間組織。北京律師張偉平就是志願者之一。在和張志偉交談的時候,記者發現,張志偉不時接到有關尋親的電話,遠遠多過他的本職經濟案件方面的電話,張志偉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每天有一半的時間都投入到了網站的各種事務中去。而各地的兩萬多名志願者,也在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來救助孩子。
記者:“打拐這個問題,如果民間組織的力量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
志願者張志偉:“打拐這件事真正要做好要做出效果來,還是要以政府為主導做,民間力量做一個很好的這麼一個補充,那麼作為‘寶貝回家’來説,它現在就自然,天然的就有兩萬多名遍佈全國各地的,而且大部分現在經過不斷的實踐的,都有一定的救助經驗的志願者。”
現在,張志偉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上寶貝回家的QQ群裏,在這些群裏,除了能看到各地誌願者的群,最引起記者注意的是,這裡還能看到各地公安以及打拐辦的工作人員都在這裡設立了群。記者還看到了一位公安部安排的王警官,長期在這個QQ群裏值班。
志願者張志偉:“現在就是由全國各地負責打拐的這個基層公安幹警由他們就是每個部門可能會派一兩個人作為聯絡人,那麼加入到我們‘寶貝回家’的QQ群,這樣的話,就等於專門有一個群,有我們的失蹤兒童家長、志願者還有公安幹警大家一起有這麼一個網絡平臺,第一時間跟公安部甚至就説是案發當地的公安部門直接取得聯絡。”
作為一名法律人士,張志偉認為,寶貝回家這種民間組織,如何和官方力量結合,還有更深刻的方式,那就是在眾多志願者反饋的信息和經驗中,發現拐賣兒童現象發生的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推動立法的完善。目前,不少志願者通過救助過程中的經歷和感受,進一步意識到了兒童買賣市場的巨大,也正在更進一步地推動收買犯罪的打擊力度。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範愉:“在計劃生育的情況下,很多人還保有一種多子多福或者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當他們沒有辦法正常生育的情況下,他們就希望通過一種簡便的方式,通過買賣兒童的方式給家庭增加一個孩子,構成了一個非常危險的買方市場。”
舉例來看,在公安部掛牌督辦的1028案件中,主犯狐啟佳夥同妻子童來芬,還有吳華龍吳華林兄弟等人組織盜搶兒童集團,涉及作案人員達40多人,他們得手後通過下線,層層轉賣到到河南,河北等地,再由當地的人販子把小孩賣給需要孩子的家庭。在這樣一張大網裏,孩子每經一次轉手,不同分工的人販子都能從中賺取暴利。
專案組在這些人員的藏匿地點看到四處堆放著嬰兒的衣物和尿布,甚至還有防止小孩哭鬧的安眠藥,在童來芬的下線人物郭光先家裏。警方當即搜出一個熟睡的嬰兒。
記者:“然後直接賣到哪?”
犯罪嫌疑人郭光先:“河南的李夢河,郭久玲的手裏。”
在這樣一張大網裏,孩子每經一次轉手,不同分工的人販子都能從中賺取暴利。比如,狐啟佳等人盜搶曹家男嬰後,賣給中間人郭光先是4000元,再轉到河南的郭九齡手裏就變成了7000元,經過幾手最終賣給收養家庭後,價格已經達到了13000元,而這種暴利的産生,來源於一個巨大的非法買方市場。
現在,在一些地區,一個男孩的價格已經高達三萬餘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範愉認為,必須要解決目前國內買方市場旺盛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源頭。張志偉進一步向記者解釋了這個問題。
志願者張志偉:“我們國家刑法241條,一方面規定了收養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犯罪要受到刑事處罰,另一方面在第六款同時規定,如果不虐待這個孩子,不阻礙解救的話,那麼不追究他的刑事責任,因為這個犯罪是得不到法律的懲罰的,所以我們也是建議應該是否通過立法或者通過司法解釋的形式,對這一規定進行儘快進行修改,以嚴厲打擊這種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犯罪,才能真正的杜絕拐賣犯罪的發生。”
今年兩會期間,寶貝回家的志願者通過兩會代表的協助,向全國人大提交了有關嚴懲拐賣犯罪以及國家儘快立法實施,強制解救流浪乞討兒童的有關行政法規,同時也通過全國政協委員濮存昕向有關部門遞交了要求嚴懲拐賣犯罪有關法律意見,得到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緊接著公安部門也展開了今年維期一年打拐專項行動。
記者:“你是志願者,同時也是積極地推動關於嚴懲拐賣犯罪立法的法律人士之一,這件事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
志願者張志偉:“我現在了解,就是公安部現在在積極推動有關解決收買市場旺盛的問題,在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希望他們儘快調研就是出臺有關司法解釋吧,能夠在立法上杜絕這個就是漏洞。”
記者:“所以這民間的力量和官方力量的能有一種合理的方式結合的話,在打拐這個問題上,所節約的社會成本,起到的效果可能都是成倍的?”
志願者張志偉:“我覺得有時候像原子彈這種核裂變一樣,可能是無數倍的這種效果就會出現。”

半小時觀察:讓更多的NGO介入我們的生活

拐賣兒童,令人髮指。而如何讓被拐兒童回到父母身邊,則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單單依靠公安一個部門的力量,打拐將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公安部網上公佈的60名被拐兒童至今找到親生父母的只有很少的幾個人,很多孩子被解救後不得不返回買下他們的養父母身邊。如何才能打破打拐的怪圈?寶貝回家遍佈全國的兩萬多名志願者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全社會的力量,我們希望更多的類似寶貝回家的NGO非政府民間機構能夠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當全社會的力量凝聚起來,人販子才會無處可藏,才會有更多的被拐兒童能夠回到父母身邊。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