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小時]央企金融衍生品合同能否被叫停?(2009.9.9)

2010年02月24日 16:10  節目文稿 我要評論

  

[點擊觀看節目視頻] 

 

作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金融證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唐金龍曾經參與過央企與外資投行的合同簽訂的法律顧問,令他吃驚的是,這麼一個金額巨大,層面複雜的合同,有的企業參與合同制定的核心人員,竟然就只有公司財務部門的人員。

常清是中國期貨市場的創始人之一,他告訴記者,金融衍生品交易一般分為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場內交易沒具體對手,投資人按照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入市交易期貨或期貨選擇權,這樣操作的套期保值不可能大賺,也不可能大虧,但場外交易,情況就複雜得多。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金融學教授黃明博士告訴記者,他發現這些國企簽訂的金融衍生品合同,簡直就是一份對賭協議,而合同的擬定和執行,遠比披露出來的情況複雜,繞到最後,總是我們的國企當上冤大頭。

央企金融衍生品合同能否被叫停?

(主編:孟慶海     記者:付豫     攝像:張小明、貢存)

    今天我們來關注央企金融衍生品交易。據媒體報道稱,8月下旬,六家大型外資銀行和投行收到來自國資委的一封法律函,聲明國資委下屬部分央企,將對此前與外資投行簽訂的大宗商品挂鉤産品,保留不付款的權利。這意味著深陷衍生品虧損泥潭的某些央企,有可能單方面中止這些相關衍生品合同。但是,這些合同真有可能終止嗎?來看記者的調查。

央企為何虧得厲害?

    記者:“在看到有關央企將對此前與外資投行簽訂的金融衍生品合同保留不付款權利的相關報道後,我們立即向國資委發函,請相關部門確認傳聞的真實性,並就具體細節進行採訪,在收到我們的採訪函四天后,國資委最終通過郵件進行了回復,隨後,國資委的這封函件也出現在了各大新聞網站。”

國資委在函件中稱,目前,國資委正在對油料結構性期權交易情況展開調查,並支持企業運用各種法律手段通過談判協商、倉位管理等措施,盡力減少損失,有效維護權益,同時保留採取進一步法律訴訟等權利。

從函件中不難看出,對於央企可能停止支付的油料結構性期權交易,國資委予以高度關注和支持。那麼這些在執行過程中的期權交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大規模的調查,甚至可能停止執行呢?這必須從2008年,央企投資金融衍生品爆出巨虧説起。

2009年4月,國內幾大航空公司爆出2008年度業績巨虧,虧損總額高達305.79億元, 仔細研讀相關年報可以看到,國航、東航以及上航的巨虧有一個重要原因,2008年,國航的油料套期保值業務損失達74.72億元,竟然佔到了總虧損額的82%,而東航在燃油套期保值業務的損失約64億元,佔比46%。然而再看北美,歐洲,亞洲等八家同時期操作操作套期保值的航空公司的業績,其中只有3家套期保值業務和主營業務均出現虧損,2008年,美國達美航空的虧損總額中,套期保值業務虧損佔比7.25%;香港國泰航空佔比9.48%;奧地利航空佔比為11.19%。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境外的三家航空公司,套期保值的損失還不到10%,而國內兩大航空公司的虧損總額中,卻有60%來自於套期保值業務的虧損。

這樣的比較讓人不解,同樣都是做的航油套期保值,為什麼國航、東航的套期保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虧損,而國外的航空公司虧損卻如此之少?國際投行賣給央企的産品會不會存在貓膩?這是不是國資委支持各大航空公司停止支付油料期權交易的主要原因呢?一起來關注。

記者:“國際上通行的套期保值手法規避風險,為什麼央企虧得厲害?”

常清:“他設計,你感覺他設計是為了套期保值,實際上他對套期保值的規則他已經偏離了。”

常清是中國期貨市場的創始人之一,他告訴記者,金融衍生品交易一般分為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場內交易沒有具體的對手,投資人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入市交易期貨或期貨選擇權,這樣操作的套期保值,不可能大賺,也不可能大虧,但是,場外交易,情況就複雜得多。

常清:“投行設計了這種衍生品,就説一對一設計,那麼這個合同都100多頁,那麼很多大家都看不明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産生好多問題,這個問題什麼呢?出現了一些條款不對等,就是收益和風險不對等。”
那麼什麼樣的偏離,使得國航,東航等央企簽訂的合同出現了鉅額損失呢?常清的助手、中國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研究員喻猛國以東航為例做了説明。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