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小時]蘇商賣掉能源公司20億投向演藝業淘金(2009.8.27)

2010年02月24日 16:10  節目文稿 我要評論

  

(主編:孟慶海     記者:付豫     攝像:劉勳、李培、徐勝、陳艷波)

>>>>>>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昨天我們介紹了廣電行業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探索和突破,今天我們來關注文化藝術演出團體在文化體制改革上的創新。文化大省江蘇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故鄉,最近就正好有一台來自江蘇的京劇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

激烈的競爭激發出演員們的活力

2009年8月19日,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了現代京劇《飄逸的紅紗巾》,這是江蘇省演藝集團慶祝建國六十週年的獻禮劇目之一。故事以抗戰為歷史背景 表現了一名留洋歸國的熱血青年投身革命直至獻身的感人經歷。在表演結束後,很多觀眾涌到臺前熱烈鼓掌,久久不捨離開。而其中不少年青觀眾,是第一次來看京劇。

面對此次演出獲得的一片叫好聲,率團進京演出的總負責人顧欣顯得若有所思,他更為關注的是,《飄逸的紅紗巾》在未來能夠實現的商業價值。

江蘇演藝集團總經理顧欣:“像紅紗巾,桃花扇,其推廣,營銷是非常差的,我個人認為,遠遠不夠,應該在市場上贏得更多的回報,或者它的商業價值遠沒有體現出來,藝術價值體現出來了。”

如何讓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取得雙贏,是顧欣最為關注的問題。江蘇演藝集團作為全國第一家進行事業單位全員改制的演出團體,從演員收入,以及演出場次及質量來看,五年以來的表現堪稱搶眼。但是改制之前的江蘇各演藝單位,卻完全不像今天這樣充滿活力和朝氣。時任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的顧欣,對當時體制下各演出單位的狀態深感無奈。

顧欣:“我也覺得那樣的體制走不下去,我也感到迷茫,觀眾也不知道我們江蘇的某個劇院在演什麼節目,我們的演員忘了我是幹什麼的,我不是為觀眾服務的,我不是為市場服務的,我知道我是明年爭取一級,有個戲去爭取梅花獎,主要精力就是這個,我們的拼命為國家一級演員爭取待遇的時候,他忘了這個待遇是應該由觀眾叫好,來形成的社會地位或者説藝術地位。”

由於與市場脫節,演員的演出機會寥寥可數,這種而事業單位裏吃大鍋飯的情形,更是讓許多演員失去了上進的動力。

《飄逸的紅紗巾》主演演員李潔:“閒在家裏,混一天是一天,覺得很閒。”

演員周媛媛:“輕鬆,沒有棱角,只有幾句臺詞。”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