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01:在德利得公司的停車場裏,就擺放著很多已經閒置了半個月以上的貨運汽車,運營總監惲綿告訴記者,上次油價調整之後,為了盡可能消減燃油成本上漲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德利得採取了很多應對措施,採購了一批發動機更為先進、油耗更低的新車。
圖片02:記者調查了北京十幾家加油站,國營加油站沒有任何降價或者優惠活動,而民營加油站和外資加油站,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促銷活動,油價大概在5.2元到5.4元之間,降價最高幅度達到7%點多。
圖片03: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告訴記者,油價上漲應該是近期很快就要面臨的事實,他希望不要因為各種原因把這件事情時間拉得很長,成品油價格的水平國際化這個可能還是必要的一個措施。
點擊觀看視頻
國家發改委:油價會儘快上調
(主編:周人傑 記者:井天增、曾曉琳、鄢聞余 攝像:張小明、樊建恩、李培、景延)
這兩天,相信很多人都聽説了汽油即將漲價的傳聞,這個説法並非空穴來風,因為新頒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的時候,可以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而最近國際油價持續攀升,一度上摸到60美元一桶,相應的移動平均價格變化率已經達到16.77%,遠遠超過了調價標準,在這樣的形勢下,國內油價再次上調的預期也在急劇升溫。
國內油價再次上調是否已箭在弦上?
2008年7月,國際原油價格突破每桶147美元,達到新的歷史高位,然而就在許多專家預測國際油價將突破每桶150美元的時候,國際油價卻急轉直下,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下跌30多美元。到了今年2月中旬,國際油價已經下跌到了每桶34美元。
但在此之後,原油價格觸底反彈,開始了新一輪的上漲,過去短短半個月裏,在庫存減少和美元貶值的推動下,國際油價的總漲幅已經超過了20%,5月12號早間更是盤中突破每桶60美元的關口,達到每桶60.08美元,這也是2008年11月份以來國際油價首次返回60美元大關。
按照慣例,當國際油價持續上漲時,國家發改委都會對國內成品油價進行上調,今年3月25日,發改委就曾將汽油和柴油每噸的價格分別上調了290元和180元。本輪國際油價的上漲是否會讓發改委再次調高國內油價呢?
5月8號,國家發改委發佈《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其中第六條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事實上,在從3月24號到本週二的連續20個工作日內,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連續移動加權均價較上次調價時的漲幅已經達到了13.41%,調價的硬體條件幾乎已經具備。
與此同時,全國大部分地區成品油的批發價都已被推升到政策允許的最高點,在上海,汽油批發價為每噸6500元,已經與零售價等同;柴油批發價為每噸5700元,離零售價5750元每噸僅低50元,零售商幾乎沒有了利潤空間。而根據發改委剛剛公佈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成品油批零差價不應小于每噸300元。
種種跡象表明,油價上調,已經箭在弦上。
成品油批發價上漲通常被市場看做是零售價上調前的熱身,從油價的變動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來看,新一輪油價上調似乎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在這樣的調價壓力下,市場的反應又如何呢?
“我覺得再漲不合理,國際油價160美元一桶的時候,6元多錢一公升,現在國際油價都那麼便宜了,還要漲。”
“希望別漲了。”
這些司機告訴記者,去年國際油價接近150美元每桶時,國內油價也處於高位,當國際油價降到近30美元時,國內依然是高油價,而現在國際油價剛反彈一些,油價又要上漲,他們認為很不合理。
劉師傅:“你老説給國際油價,根本接不了軌,美國油價比咱們還低,但他的國民收入要比我們高得多。”
記者在對出租車司機和自有車主的調查中了解到,80%的人認為,現在的油價也比較高,目前美國的官方油價,1加侖相當於3.785升汽油價格,是200美分左右,按照美元和人民幣1比6.83的比價折算,那麼美國汽油價格大概每升相當於人民幣3.6元,而且是含稅價。現在北京的97號汽油最高5.9元人民幣,已經高出30%以上。因此,大多數司機認為目前國內的油價應該是降價而不是漲價。
“現在還是高點,我覺得。”
“高了,對於出租車來講,跟他的空駛率不成正比,應該在5塊錢左右我覺得差不多。”
調查中記者發現,出租車行業和物流運輸行業對漲價預期最為擔心,北京中益出租車公司的郭師傅和劉師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們兩人24小時輪流開車,油價沒有上漲時,100元錢的油,每天能純掙30到50元,現在只能掙20到30元,每月少掙600多元。如果油價繼續漲價,對出租車的油價補貼又降低的情況下,他們兩人每月的收入1200元都達不到了。
“這不是油剛降價嗎,油價落價下調的時候特別快,你要説油現在漲價了,估計到年底才能把油價補助款結賬給你。”
“漲的時候給補貼特別慢,降的時候,一天的時間當時就降。”
成品油市場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
無論在什麼時候,一旦油價上調,受影響最大都將是物流企業,畢竟油錢在物流企業的成本中佔了最大頭。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經濟下滑風險依然存在的情況下,物流企業會如何看待這場油價變局呢?
今年3月26號發改委上調成品油價後,很多行業都受到了明顯影響,運輸、物流等用油大戶首當其衝,在位於北京通州區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向記者算這樣一筆賬。
北京通州區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物流企業運輸成本就是兩塊最高,一個是燃油成本,一個是橋路費,這兩個都佔很高的比例了,這40%,如果油價我們當時算過帳,油價調整10%的話,我們的燃油的成本,物流企業的整個運輸成本就會上漲4%。”
惲綿告訴記者,上次油價調整之後,為了盡可能消減燃油成本上漲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德利得採取了很多應對措施,首先是採購了一批發動機更為先進、油耗更低的新車,其次是統一更換汽車輪胎,減小滾動阻力,目的同樣是降低油耗。在採取了種種措施之後,公司的成本壓力有所減輕,但惲綿卻並沒有輕鬆下來,行業內的激烈競爭、微薄的利潤和隨時可能再次上調的油價,都讓他無法放鬆緊繃著的神經。
惲綿:“物流企業現在的平均利潤率是3%到5%,如果這樣子的話,我們這個物流企業的利潤如果燃油上漲超過10%,運輸型物流企業的利潤差不多吃光了,就沒有了。”
為了防患于未然,德利得一方面與部分客戶簽訂了油價聯動協議,希望能在油價發生變化時與客戶共同承擔,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和調度系統,盡一切可能地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成本。
惲綿:“柴油機的帶速油耗消耗是挺高的,所以原來我們對司機沒法控制,那麼現在利用了這一套新的車輛調度系統了之後,它對你車輛的每次的停車未熄火超過3分鐘都會做統計,在我們調度中心,它只要看到哪個時間停車未熄火超的時間比較長了就會打電話過去,你是怎麼回事,你是在修車還是什麼原因,馬上打電話過去,督促它火熄了。”
事實上,在油價節節攀升的過程中,像德利得這樣從各個環節不斷進行調整的物流公司還能維持正常運轉,但對於小型物流公司和個體經營者而言,很多已經因為無法承受成本的不斷上漲而被淘汰出局。在德利得公司的停車場裏,就擺放著很多已經閒置了半個月以上的貨運汽車。
惲綿:“這些是我們公司一部分的供應商,他們是純粹做外包運輸,物流外包運輸的,他們的成本裏頭大體上40%左右是燃油成本,所以油價只要一波動,他們成本馬上就波動,他每天去加油,我加這一箱油我加滿了,到明天不是了,440了,這一漲價它馬上就上去,它直接變成直接成本,所以對他們來説,現在目前的燃油的價格調整,對他們壓力是最大的。”
惲綿告訴記者,這些貨車現在都已經不再營運,如果不能轉賣出去,就只能擺放在停車場中自然折舊。
惲綿:“你看這車,這車是07年的車,07年的車是歐3的,你看這個北京環保的,綠標車,這是北京的綠標車,北京綠標車到現在才一萬多輛,大部分還是黃標車的,這些車都停下來了,我們覺得真是挺可惜的。”
對於近期油價上調的預期,惲綿表示已在預料之中,並且公司也準備了應對的方案,但毫無疑問,油價上漲將會對整個物流行業帶來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
惲綿:“物流企業必須想辦法降低成本,要不然你就生存不下去了。”
上一次油價上漲是今年的3月25日,當時國際油價從40多美元一桶反彈到了50多美元一桶,現在國際油價已經大有站上60美元的勢頭,油價上調的壓力撲面而來。但前面我們也看到,市場上的消費者和物流企業卻似乎並不贊成油價上調。而就在這兩種觀點針鋒相對的時候,成品市場上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
在位於北京東三環的一個民營加油站,與別的加油站相比,這裡加油的車很多,有時甚至排起了長隊。
“我在這裡辦的卡,能優惠幾分錢,有卡好一點,5.36元一升。”
在這裡記者見到,93號汽油,辦卡和出租車的油價是5.35元每升,比國家規定的5.56元價格,便宜0.21元,不少司機甚至遠道而來加油。
“這兩毛一分錢對你們來説重要嗎,好像覺得不多?”
“是不多,但是集少成多啊,加油多了,不就能便宜點嗎,能省點是點。”
在公司跑業務的賀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跑200多公里,耗油26升,在這裡加油,每天能省5塊多錢,一月下來,就能省將近兩百元。
記者調查了北京十幾家加油站,國營加油站沒有任何降價或者優惠活動,而民營加油站和外資加油站,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促銷活動,油價大概在5.2元到5.4元之間,降價最高幅度達到7%點多。一家不願面對鏡頭的加油站負責人告訴記者,即使降價10%,他們仍然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對此,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目前國際油價並沒有上漲到不可承受的程度,各大石油企業和加油站都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因此,價格上調的時機並不成熟。
葉檀:“市場價來説不支持油價大幅度的上漲,因為它的市場價格完全要由它的供需關係來決定,它現在供的關係來看,我想它也不可能説漲那麼高,現在上調的話恐怕是有一點問題的,一個方面的壓力是現在整個從國際原油市場來説情況怎麼樣還不確定,另外一塊是國內的原油、汽油的儲備是比較充分的。”
而與北京的一些加油站降價促銷相反,據卓創諮詢的市場監測報告顯示,昨日華北、華南地區的成品油價依舊維持小幅上漲勢頭,其中山東、河北地區油價上揚幅度在35至100元/噸。部分地區汽柴價已漲到了國家規定的最高批發限價。葉檀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在發改委即將調高油價的前提下,部分油企急於將漲價預期提前兌現,這樣的做法並不可取。
葉檀:“我覺得消費者會用腳投票的,中石油、中石化最近已經把它的批發價提到最高了,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油企它可能看到消費者,今天多了一些消費者,所以它會提價,但是如果經濟上不來,或者如果全球的原油價格上不來的話,到時候它怎麼提的,還得怎麼跌回去。”
“上調油價已是必然,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在實行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之後,油價的調整變得更加敏感,發改委對價格的掌控越來越受到市場的影響,也更多考慮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那麼,這次的成品油價是否會如期調整?新的價格體制下,發改委會如何考慮油價變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反應?今天我們的記者鄢聞余也專訪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
記者:“我注意了一下5月8號國家出臺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裏面的條文,是這麼規定的,就是22個工作日之內,如果油價的移動平均價格超過4%,就已經具備了調整價格的條件,那麼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是不是上調油價已經是必然,只不過時間早晚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我覺得是這樣的,而且我希望不要因為各種原因把這時間拉得很長。”
記者:“本週我發現中石油、中石化都出現過一輪上漲,這是不是和強烈的油價上漲的預期有關,也就是説油價上漲應該是我們近期很快就要面臨的事實了。”
周大地:“對,但是它這麼越來越這麼搞的話,別人又要猜,是不是今天,是不是明天,實際上這時候該辦就辦,免得大家懸念,據説現在已經有人開始要囤積或者少賣點,這已經出現這個苗頭了。”
記者:“從這個管理辦法的條文來看是已經具備了油價上調的依據了,但是從實際需要來看我們是不是也是非得要調這個油價不可嗎?”
周大地:“你把這個價格長期和國際價格脫離的時候,去年,前年國家都是,每年要掏幾百億人民幣去補貼石油生産,就是煉油生産方,那麼這個財政也受不了,所以長期的補貼或者使經營方虧損這個(做法)是不能為繼的,所以我想價格的水平國際化這個可能還是必要的一個措施。”
記者:“您剛才提到現在的油價要和國際的油價進行接軌,但是在採訪之前,我也查了一下美國的網站,現在美國的油價是兩美元一加侖,換算過來的話,也就是相當於人民幣3.76元一升這樣的價格,這樣的價格實際上離我們現在中國的5元多的價格還是有很多差距的,我們的油價還是比國際的油價高。”
周大地:“就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就是説相對來講,稅收在價格裏頭佔的比例比較低的。”
記者:“我們國家的油價和美國和歐洲的差別主要差在稅收上嗎?”
周大地:“對,所以你要説一個全世界成品油價格是一個什麼樣的,標準是沒法找的。”
記者:“如果説稅收是影響油價高和低的主要條件的話,我也了解了一下,美國的燃油裏面大約有30%是稅收的成分,那麼中國的稅收成分是有多少?究竟是不是稅收決定了油價的高低?”
周大地:“中國稅收這個裏頭就要去看我們第一有1塊錢的消費稅,第二個實際上我們的進口過程營銷過程這個增值稅。”
記者:“17%的增值稅,一個環節就17%,按照這個算法就是每升油有1塊錢的稅,在5塊錢的油價裏面相當於20%,另外加上17%的增值稅,加起來的話是37%,那這個稅收的話比起美國現行的燃油稅,大概30%的燃油稅的話沒有高出多少。”
周大地:“不,那17%不止,就是説增值稅環節多了,增值稅就多環節了,層層就加上去了,所以你要去看你經營的從批發到零售,這些企業數量越多,倒手越多,它這個稅收就越高。”
記者:“油價的上調似乎一直就特別牽動人心,因為它幾乎關係到每一個工業企業,就拿離我們最近的物流、出租車行業來説就是這樣,出租車在上一次油價上調的時候,最高可以享受到一千多元每個月的的燃油補貼,但是到現在,已經大部分公司都降到200元錢,或者甚至是沒有這個燃油補貼了,那麼在油價未來一段時間都會是一個上漲的這種趨勢底下,是否能夠考慮到它相關的其它行業的運營呢?”
周大地:“世界各國沒有一個把出租汽車作為一個所謂的日常公共交通系統來對待的,所以出租汽車。”
記者:“所以在你看來,出租車的補貼不會是一個長久之計。”
周大地:“對,實事求是的來看,我覺得我們現在這個能源價格政策特別是包括這次公佈的這個在高油價的時候,還是想了好多法子保護消費者利益。”
半小時觀察:要調的不僅是價格
從去年12月18日起實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到今年3月25日,國家第一次根據這個機制將汽油和柴油每噸分別上調了290元和180元。此後,國際油價上漲幅度和時間間隔均已滿足國內成品油調價要求,但國內成品油價卻一直未動。顯然,有關部門不僅考慮到國際油價的走勢、生産企業的成本壓力,也顧及到消費者和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宏觀政策背景下,國內成品油價的調整會更加謹慎,會根據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和國內外總體環境擇機實行。
可是節目裏我們也看到,即使這樣還是難以打消一些消費者的質疑,為什麼油價調整在下跌的時候拖遝,在上漲的時候反而迅速?其實,這些質疑並不是針對調價本身,而是油價背後的定價機制。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供給方和需求方博弈的結果,一個能讓市場各方都滿意的商品價格肯定是不存在的,油價同樣如此。但消費者想弄清楚的是,他們承受的價格是怎麼來的?兩大國字號石油巨頭究竟是賺了還是賠了?石油的利潤都去了哪兒?有沒有用在更高效的地方,減輕大家今後的用油壓力?
5月8日國家發改委公佈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為成品油定價機制確定了制度依據,但在這個辦法裏,仍然有一些模糊的字眼,一些細節沒有澄清,一些專業的計算方法也沒有對公眾進行解釋説明。現在看來,消除公眾的質疑,讓調價變得更有説服力,還需要有關部門作出更多的努力。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