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對話》供稿
近日,北大試行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自主招生的消息引起軒然大波。雖然目前這個新方案已開始試行,但它引起的激烈爭辯卻遠未平息。有人質疑全國那麼多中學,僅給39所學校校長推薦權,這是否對其它學校不公平?更有人質疑在北大的方案中,對推薦生的要求是“綜合素質優秀或學科特長突出”,此外並沒有清晰詳細的界定,新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但也有不少人認為不妨給北大一次改革的機會,哪怕是“試錯”的機會。面對層出不窮的質疑,本週日21:55分悉尼大學校長邁克爾-斯賓塞將做客《對話》,告訴大家他眼中推薦制的不同含義。
主持人: 2003年,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一起,掀起了大學自主招生改革的序幕。實施了“5%自主招生政策”,2006年這兩所高校又推行“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將面試結果作為主要的錄取依據,淡化學生的高考分數。2009年11月,北京大學將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有資質的中學校長,可向北大推薦優秀畢業生,審核合格將直接入圍北大面試範圍,通過面試的學生高考時將享受線下30分錄取的政策。我們看到這些改革已經在許多高校陸陸續續在進行當中了,但對於這些改革,我們怎麼樣才能真正保證這些中學校長的公正性呢?他推薦的這些人才真的就是我們心目當中的人才嗎?對於您來説,您有沒有這樣的擔心?
斯賓塞:是的,我也有這種擔憂,這就是為什麼你不僅僅是只能夠有一個推薦信,而是要對於一個學生在透過推薦的時候,要有不同的推薦來源,比方説我在牛津大學的時候,我們對任何一個學生的招收是需要五個不同的一些推薦的來源,即便是五個當中有任何一個人他如果是偏心或者是他不公允的做出推薦,但是不可能五個都這樣吧。
主持人:李想畢業于哪所大學?
斯賓塞:這個我可能猜不出來,真是一點都猜不出來。他上過大學嗎?
李想:我確實沒上過大學。
李想:我覺得我更看不慣的是很多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完全沒有責任心的,就是很多時候在做事的時候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這是讓我們這些做企業的人很抓狂的一個事情,有很多時候我們要反復跟他溝通,跟他聊天,去支持他,讓他找到無論是這個社會還是他自己存在的價值。
斯賓塞:就是這樣,因為我覺得我們這樣一個對話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我們能夠聽到中國大學面臨的這些挑戰,也就是説你怎麼樣回到未來,返璞歸真,叫回到未來,就是如何回到這個大學的基本的一個價值。同時呢,現在大學面臨著很多的社會的壓力要實現很多的東西,那麼這個大學確實需要有一個空間,也就是説我們是社會中唯一一個有自由的去探索真理的一個地方,這樣一個自由,是非常珍貴的,它不應該被破壞。所以也就是説,回到一個大學的對於這個知識的追求是很重要的。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