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2月23日 10:09 讀報文集 我要評論
CCTV.com消息(第一時間):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馬斌讀報。
先來看今日頭條。
再過兩天就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了,隨著這日子越過越好,咱老百姓的維權意識也越來越高了,不過消費侵權還有很多“頑症”一直在困擾著大夥。《新華每日電訊》就梳理了一下,究竟都有哪些頑症還治不好。
一,霸王條款讓消費者感到頭疼。面對一些行業佔據著信息、資源、身份的優勢,一副只此一家,愛買不買的架勢,壓根就沒有消費者説話的份。二,虛假廣告改頭換面屢禁不止。虛假廣告人人喊打,但是今天你打了這個,明天它又換了一身行頭,繼續騙人。問題的癥結在哪?難道説,就沒辦法根治嗎?三,個人信息漏洞難堵。這個我們節目也説過不止一次,騷擾短信日以繼夜,推銷商品,直接上門。關鍵問題是,大夥明知道自己的信息被人當商品買賣,可就是拿不到證據!
《新華每日電訊》報道,正在召開的兩會上,部分公用服務行業也成了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他們點評了五大行業的十大“霸王式”服務,比如電表計量誤差大等問題,還有一些銀行窗口服務效率低,電信資費套餐讓人云山霧罩,摸不著頭腦等等,這些都是平時公眾投訴最多的。時代變了,生活節奏變快了,咱們公共服務也得隨著形勢變啊,多為老百姓著想吧。
看下一條。
從這個月開始,國內很多博物館都開始對公眾免費開放了,按説這對咱老百姓可是件大好事,應該高興。不過,這免費卻也免出了新問題,上海的朱女士就因為這上了好一陣子火。這是為什麼呢?《新聞晨報》上説,七年前,朱女士就在上海博物館買了一張儲值卡,可以用來購買博物館門票,就是省去每次都拿現金的麻煩。沒成想現在卡裏還剩50多塊錢,而博物館已經開始免費進了,這儲值卡自然也就沒用了,於是朱女士就去退卡。工作人員説,按照卡片發行時的章程規定,卡內餘額是不能退還的,卡裏的錢可以用來在博物館內購買物品。
其實類似的事件在生活中挺多的,《文匯報》上説,上海的沈小姐,前兩年在一個酒家辦了一張4000元的消費儲值卡,可是沒過一年,這家飯店停業了,人去樓空,想把卡裏的餘額退回來,都不知道該找誰去。現在很多商家,像什麼超市、美容甚至洗車房都在自己發行儲值卡。消費者存錢到卡裏,以後就不用現金結帳了,這叫預付費式消費。但這種消費卻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對此,《山西晚報》就説,《儲值卡:消費時挺爽,遇上“事”就懸》由於儲值卡不記名、不挂失、一旦商家經營出問題,持卡人將面臨損失。像前面説的朱女士,卡裏的錢當然應該退,但如果遭到拒絕,又沒有明確的相關條款規定,必然就會給自己帶來損失。現在有人給朱女士出主意,説反正卡裏的錢也不多,不如收藏起來等升值,因為現在有很多人都在收藏銀行卡。這倒是一招,但對於朱女士來説,只能眼看著自己的錢躺在卡裏睡大覺,畢竟是不公平!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