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讀報3月12日內容

2010年02月23日 10:09  讀報文集 我要評論

  

    



  

    CCTV.com消息(第一時間):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馬斌讀報。

  

    先來看看今日頭條。

  

    今天是我國第三十個植樹節,問您一個問題:您上次種樹是什麼時候?記者隨便問了一個朋友,你種過樹嗎?朋友回答:種過,什麼時候?嗯……?想不起來了。《法制日報》説,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佈的《2007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全國有四成以上適齡公民沒有履行法定植樹義務,有的城市盡責率不足二成。聽到這兒,有人就要問了:種樹也有法?這法定植樹義務究竟是什麼?根據1981公佈的《全民義務植樹決議》,除老弱病殘外,年滿11周歲的中國公民,每人每年必須義務植樹3至5棵。您盡到自己的植樹義務了嗎?

  

    這邊是四成適齡公民沒有履行植樹義務,那邊有人卻問:我該去哪種樹?前天,河南漯河的陳富強買了200多棵優質樹苗,打算找到植樹的地方後,向全市召集願意植樹的家庭,和他一起栽樹留作紀念。買好樹苗,陳先生就和朋友分頭尋找植樹的地方。誰知,他們跑遍當地的公園、遊樂園、陵園等地,大家都以沒有空地為由婉言謝絕了他。植樹節到了,看著樹苗沒地方栽,陳先生有點無奈。

  

    滿城難覓植樹處,杭州蕭山區義務植樹的志願者們也遇到了這樣的尷尬。去年,區志願者協會組織植樹,地點是通過多方聯絡才落實,協會負責人就説:“不是沒人,而是沒地。” 有的市民還編了個順口溜,説“房前屋後,不能亂種;綠化帶裏,不由我種;見空就種,種了白種。於是只能在花盆裏種種。”想種樹,沒地方,這體現了我國多年綠化的成果。但現在是不是真的無地可種?傳統的“植樹節”又該走向何方?

  

    對此,《湖南日報》就説,植樹節不僅僅是植樹造林、栽花種草,更要在思想中植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比如,保護好身邊的每一片綠,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紙張,珍惜用水。這才是設立植樹節的本意所在。

  

    説得好,既然城裏人想種樹成了難題,那我們不妨就從少開一天車,少用塑料袋,少抽煙等等這些身邊簡單的事情做起,這和您親手種樹的意義是一樣的。

  

    繼續説樹。牙籤都見過,您知道牙籤樹嗎?

  

    《新華社》説,今年春節期間,南方遭遇的罕見冰凍災害,使受災地區的樹木損毀嚴重。湖南郴州的漫山樹木被齊刷刷“砍頭”,光禿禿的樹榦佇立著,折斷處尖利如“牙籤”,甚至長了三四十年的老樹都未能“倖免”,越是枝繁葉茂的樹木,受傷越是嚴重。現在,當地不少市民都忙著揮锨松土,義務植樹。專家説了,林業恢復是個漫長的過程,至少需要20年以上,有些地方可能需要50年才能恢復。

  

    我看,旅行社不妨加個新項目:到災區種樹,相信很多人會感興趣。

  

    另一件事。

  

    説起榆錢飯,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了,榆錢,就是春天的時候長在榆樹上的果實,一串串的,像綠色的小花,把它和糧食放在一起做的飯,就叫榆錢飯,當年窮的時候那可是好東西。《大河報》説,前幾天,家住河南睢(sui 雖)縣的徐澤文老人接到遠在上海的女兒打來的電話,女兒説讓父親留心村裏的榆樹,榆錢兒長出來了就要回老家吃榆錢兒飯。老人撂下電話就出門找起了榆樹。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整個村子居然就剩下兩顆榆樹了。在他的記憶裏,榆錢兒飯可是村子裏的人等待一個冬天的美味大餐,沒想到時隔多年榆樹竟然都接連死掉了。更讓老人家驚訝的是,村子裏的楝(lian練)樹,椿樹,槐樹都不多了,幾乎全被早幾年種的泡桐和楊樹取代了。徐澤文著急了,咱們農村自己的樹都哪去了?其實,他發現的問題並非只是個案,記者調查發現,榆樹、槐樹等鄉土樹種逐漸消失。大量的天然林被砍伐替換成單一的純經濟林。專家解釋説,大量栽种經濟林是利益使然,什麼掙錢種什麼倒也沒什麼奇怪的,可是單一樹種會導致樹木抗病蟲能力下降,容易引發大面積病蟲害,而且還不利於水土保護。

  

    除了專家講的道理,我更擔心的是,和那些鄉土樹種一起消失的,還有那濃濃的鄉情。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