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沙漠裏的低碳實踐

2010年01月18日 01:08  CCTV-對話 我要評論

  

主持人:
    謝謝各位光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對話》節目的演播現場,也歡迎電視機前各位朋友準時收看我們的節目。
    在今天節目的一開始,我會帶著各位到沙漠當中去看一看。

(播放短片)
李京陸 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們看到的沙漠很乾旱,實際上它是有水的,它的幹沙的厚度其實很薄。現在你刨一刨,你看我們才刨了大概就是兩公分左右,你看沙子全是濕的,是吧。但是我們現在是在一個沙丘的低處,實際上這個含水沙漠,沙有多高,水有多高。
解説:
    這裡就是地處內蒙古腹地的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齊沙漠,連綿起伏的沙丘總面積達到一萬多平方公里。這裡也是離北京最近的沙漠,每年沙塵暴肆虐的時候這裡的沙塵只需要兩個小時就能吹到北京。
    2003年,李京陸離開了城市,拋下了正蒸蒸日上,年收入高達數千萬元的地産項目走進了這片沙漠,開始了他的低碳實踐。七年多的時間,數以億計的資金、無數的心血投入之後,李京陸在2009年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宣稱,他在沙漠裏找到了一條商業化可持續的低碳之路。

主持人:
    我們聽到了一個現在來説非常熱門的話題,就是低碳。可是在七年前,有多少人了解低碳,感受過低碳,或者説願意去實踐低碳經濟呢?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這位在沙漠當中的低碳實踐者。
    掌聲歡迎李京陸先生,有請。
    歡迎您李先生,您好。
李京陸:
    你好,你好。
主持人:
    剛才我給您做了一個定義,説是沙漠當中的低碳實踐者,您自己給大家做一個自我介紹,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你,好嗎?
李京陸:
    我上半生是做房地産出身,當時我們想到的一個主要問題,要賺很多的錢,但是要取之有道。我們想後半生我們應該用之有道,我們走進了沙漠。沒想到我們從做公益開始,我們走上了産業治沙的道路,我們也沒想到,從産業治沙開始,我們迎合了目前世界的主潮流,於是我們就七年前走進去了。
主持人:
    這個決定當初做的時候,不知道艱難不艱難?我注意到今天您的夫人,她也在我們的現場。
范玫子 李京陸的妻子:
    李京陸這個人他是一個非常浪漫的,非常有幻想的,並且執著的人。他有一天,他説,他要去沙漠治沙,我覺得特怪,我覺得這是天方夜譚,那我就跟他説,我去海南島去淡化海水。謝謝。
主持人:
    你們倆生活真有樂趣,像對對子一樣。
范玫子:
    對,他浪漫的這種想法是童話般的,跟他生活了這三十年,我覺得很難扭轉他的這種想法。
主持人:
    你最初下定這個決心的時候,在很多人,包括你自己身邊的親密愛人看來,都是頗有浪漫色彩的一個主意的時候,你到底有沒有想過説,你會用多長的時間去實踐你的這個夢想?
李京陸:
    當時我們反正就打算一輩子。
主持人:
    一輩子。
李京陸:
    花上一兩個億,再活三十年,每年有個三五百萬花進去,走完這一輩子,我就覺得很好了,用之有道。
主持人:
    這七年的時間過去了,七年的時間當中,李京陸先生經歷了什麼,付出了多少,他又收穫了什麼,我們請他坐下,慢慢跟大家對話。來,掌聲有請。
李京陸:
    謝謝。
主持人:
    我知道對您來説,這樣的一個七年,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七年。你這些年來摸索出的這條低碳的發展之路,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路徑?
李京陸:
    在産業的尋找過程中,我們尋找到了生物質發電,我們就必須營造我們的能源林,而樹林本身是吸碳的,這樣的話我們就知道,兩個碳出來了。第一個我們通過治沙種樹,吸收二氧化碳。第二個,我們通過電廠發電減排二氧化碳。
    在隨後的進程中,我們又知道鄂爾多斯當地實際上是全國最大的螺旋藻生産基地,把我們煙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利用、捕捉,來生産螺旋藻這種産品,於是我們找出了三個碳。這三個碳從循環的角度來説,它最終它不是一個減排,不是大氣的二氧化碳的減少,而是凈減少,是負碳,正負的負,是形成一種負碳經濟。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