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養生市場水有多深?

2010年06月02日 09:27  中國經濟網 我要評論

  昨天上午11時,記者來到位於奧體中心的悟本堂。打開的玻璃門上,張貼著“禁止拍照,謝謝合作”的提示。在店內,記者見到了幾位老年人圍坐在一起,對於前來諮詢預約的人,前臺的工作人員稱今年的預約已經排滿了,明年是否還能預約還沒確定,讓諮詢者等待通知。有諮詢者詢問停止預約是否與媒體曝光張悟本有關,工作人員回應稱,“那是媒體隨便登的。”(北京晨報)

  最近,張悟本、悟本堂以及其背後的策劃團隊成為輿論焦點。張悟本曾宣稱出身中醫世家,並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被標榜為專攻中醫食療的“養生大師”,“中醫食療第一人”和“京城最貴中醫”。然而隨著媒體對他的履歷進行調查後,其“養生專家”的身份受到質疑。

  我們似乎從來都不缺“專家”,“養生專家”也不例外。在這樣一個遍地都是“專家”的年代,但凡經過炒作、包裝、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成為所謂的“專家”。這倒不是説,下崗工人經過再學習不能成為專家,但是,在其資質沒有受到權威認定的情況下,就在媒體上忽悠人,而且是傳授養生健康知識,如果誤導大眾,這個責任誰來負?

  透過“張悟本現象”,我們也能從中看到,如今的養生保健市場多麼的混亂。書店的養生類書籍炙手可熱,電視臺的養生類節目收視火爆,公眾對於這些傳播介質的權威性似乎從來都沒懷疑過,直到“張悟本現象”揭開了真相。現在流行包裝策劃,能夠出書、上電視的人難道都是專家?某養生類暢銷書編輯就曾透露,“專家不一定都願意出來,我們也要在這些願意出來的人裏面選形象好、口才好的,這樣利於包裝。”而某養生節目也承認,當初邀請張悟本,也是因為他能“説”。在銷量、收視率為王的情況下,誰還有功夫去辨別專家的真偽?

  對於張悟本現象,相關部門曾表態,食療、養生等諮詢行為並不屬於醫療行為,因此還不能界定是否為非法行醫。張悟本也曾説,自己不是醫。但畢竟“食”是為了“療”,是在告訴人們“吃什麼”,要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豈可兒戲?這就需要相關部門要建立養生專家資質審查機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來規範養生食療市場。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健康。正是大眾的養生需求催生了大批“養生明星”,養生市場魚龍混雜,需要大眾擦亮眼睛,更需要向大眾傳播健康知識的媒介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來。

責編:張福偉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