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6月02日 09:10 21世紀經濟報道 我要評論
對於玉米漲價的真實原因,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人士大多用“很複雜”、“很敏感”來描述。複雜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市場玉米供需到底有無缺口,相關各方看法迥異;而“敏感”的説法則來自於對包括某些中字頭企業在內的炒家的質疑。
21世紀經濟報道 楊顥 上海報道
繼大蒜、綠豆之後,玉米正成為農産品價格上揚新的領軍者。
“一個月時間,玉米價格就從每噸1650元左右漲到最高1840元,每噸漲了近200塊!”5月底,東北一家大型玉米加工企業負責人對記者感嘆道。
而農業部5月28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玉米價格從去年2月起一直保持漲勢,漲幅高達33.3%。今年5月的第三周,全國玉米平均價格已突破每公斤2元,同比上漲26.9%。
對於玉米漲價的真實原因,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人士大多用“很複雜”、“很敏感”來描述。複雜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市場玉米供需到底有無缺口,相關各方看法迥異;而“敏感”的説法則來自於對包括某些中字頭企業在內的炒家的質疑。
其實,這波農産品漲價潮原因,發改委與國家統計局看法也不一致。前者認為有遊資炒作,而統計局認為沒有遊資進入的證據。
但無論如何,包括玉米在內的農産品價格上漲,影響到了社會對通脹預期的看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認為,農産品價格上漲雖不會直接影響CPI,但對通脹預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跡象顯示,在發改委等重拳出擊的高壓下,玉米的價格也有回落的趨勢。有市場人士認為,部分遊資高位出貨,短短5天之內,玉米價格每噸已下跌50元左右。
供需缺口惹的禍?
對於玉米價格走高,部分人士認為是供應不足,供需失衡造成的。但官方統計數據及相關官員卻否認這種説法。
供應不足派的理由是,主産區減産,國家庫存也減少了。
“去年以來主産區的減産,對玉米價格影響非常大。”上述加工企業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從去年夏季遼寧、吉林等地持續的乾旱開始,玉米減産以及隨即帶來的價格上漲的消息便在東北等主産區流傳。當時,記者在吉林便被當地人士告知,吉林玉米減産應在兩三成以上。
“去年玉米總體應該減産了15%-20%。”上述加工企業負責人認為,位置好的主産區減産在30%甚至更多,這對價格影響更大。
因為減産,又經過近一年的收購,農民手中的余糧已經基本賣光,而新玉米又尚未進入收穫季,造成供應斷檔。
“我們工廠一天是2000噸玉米的加工能力,但是現在一天才能收上來80噸左右的原料,只有加工能力的4%。”上述負責人説。
這一説法也得到了東北某糧庫主任的贊同。“減産應該是最重要的原因,現在農民手中幾乎沒有玉米了。”
“除了減産,國家庫存也在減少,並不如所稱那麼多,而實際需求沒有太大變化,供需失衡狀況下,價格自然上漲。”上述加工企業負責人認為。
但官方統計數據卻顯示,2009年玉米産量充足。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援引統計局數據表示,中國2009年玉米産量為1.64億噸,高於市場此前預期的1.4億噸。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5月24日也表態,國內玉米供求基本平衡,並不支持國內玉米價格繼續大幅上漲。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糧食分析師馬文峰表示:“根據我們的監測情況看,玉米應該不存在太多的供需缺口。”
他提供的數據是,由於連續幾年的收儲,到今年4月末為止,國內玉米庫存至少在1.2億噸,比往年都高。而截止到目前,玉米儲量估計也在4000萬噸以上。另一方面,目前需求並不很好,肉類需求下降,養殖業也不景氣,因此供需並沒有想象那麼大的問題。
他同時認為,今年進口玉米的增加,也加劇了玉米價格上漲的預期。4月底,美國農業部公佈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和美國私營出口商簽訂了進口11.5萬噸美國玉米的合同。此後,美國穀物協會又透露,中國企業又向美國訂購了25萬噸至30萬噸玉米。
這是中國4年來首次進口玉米,也是目前中國進口玉米的歷史最多數量。
“今年不出意外,玉米應該是增産。目前玉米的播種面積一直在增加,已經成為僅次於水稻的第二大糧食作物。”馬文峰説。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