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嚴厲樓市調控遭遇地方溫和新政

2010年05月28日 07:44  新華網 我要評論

  新一輪房地産調控政策實施已一月有餘,目前樓市仍處於走向未明的“混沌期”:高漲的房價總體稍現鬆動,但熱點地區投資投機性需求仍顯活躍;地方調控細則陸續出臺,卻似乎越來越顯“柔性”;土地市場稍趨平靜,但高溢價地塊仍在冒頭……種種跡象表明,尚不能對調控成效過於樂觀。

  業內人士認為,樓市調控當務之急仍是要堅決把調控政策執行下去,“減法”和“加法”雙管齊下:一方面,堅決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且使房價合理回調的風險也在可控之中;另一方面,確保增加商品房、保障房開工及供應的措施能嚴格落實,而保障房的加快推進更有利於彌補商品房開發可能回落造成的投資及消費拉動的缺口。

  地方調控細則多“溫和落地”

  4月中旬出臺的“國十條”,凸現了中央政府抑制樓市投資投機、加強監管、增加供應、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決心。然而,緣何至今樓市依然走勢難辨?分析人士認為,除資金無憂的房企降價促銷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外,另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些地方調控政策力度遠遠低於預期。信號不一,“看空”和“看漲”的博弈自然就要繼續。

  北京4月30日發佈的《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文件的通知》,明確要求“暫停對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以及不能提供1年以上北京市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北京市居民發放貸款”,措詞嚴厲,似乎更甚于“國十條”。

  進入5月後,各地方細則陸續發佈,調子明顯趨向“溫和”。

  ——深圳5月6日發佈細則,直接針對炒家,對“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買住房貸款。西安在同日公佈的通知中,沒有強調對投機購房的打壓,而是著眼調控供給,穩字當頭。

  ——浙江在5月19日“亮劍”,對首次購房給予公積金貸款優先保障,同時要求研究實行特定的限購政策,可謂“有保有壓”,理性但相對溫和。

  ——廣州在5月21日亮明“底牌”,24條措施,重在加大土地和保障房供應、加強市場監管等,但不涉及抑制需求。

  ——重慶在5月21日公佈了十條細則,鼓勵首次購房,強調差別化引導,意在樓市平穩健康,嚴厲程度低於先前預期。搜房網就“重慶版”政策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截至27日上午10時,有61.31%的網友認為此十條“比較溫和”,34.02%的人認為“對樓市無影響”。

  綜合看來,儘管已出臺的地方版樓市調控細則均在中央調控的大框架內,一些地方政策剛性不足,餘地充分。

  樓市呈現“另類風景”

  隨著調控的深入,樓市“降溫”跡象已然顯現,但部分地區似乎仍有一些“熱點”。

  在杭州,曾在今年3月下旬創造“3小時售罄188套千萬元級豪宅”紀錄的“綠城藍色錢江”24日再次開盤,其中“江景1號樓”的35套公寓達到均價6.2萬元/平方米,每套總價最低也要在2400多萬元。杭州市透明售房網顯示,至當日17時,該樓盤已預定18套,銷售過半。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