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內免談房産稅消息遭當事人否認

2010年05月26日 07:36  北京晚報 我要評論

發改委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黃漢權。資料圖

  黃漢權:沒有説過三年內免談房産稅

  “三年之內免談房産稅”這條消息,直接導致昨日股市中資房産股全線飆升。與此同時,還引發了人們對樓市調控未來走向的強烈詰問。

  昨天下午,國家發改委正式澄清,此觀點不代表官方立場。且有關房産稅言論“內容嚴重失實,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而在某媒體報道中,“明確表態”這一言論的發改委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黃漢權則對本報記者“喊冤”説:根本沒有這回事!但是,隨後,有關房産政策研究的專家卻肯定地對本報記者分析説:“三年”其實是個樂觀的估計,五年內解決這個問題都很難。

  當事人:“三年內免談房産稅?我沒説!”

  一則以“發改委:三年免談房産稅”為主題的報道,在剛剛過去的週末,搶佔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位置,並通過手機短信快速傳播。一名股民説,僅週日一天他就收到了十多條關於發改委表態“三年內不收房産稅”的短信:“地産股肯定大漲啊!”而第二天下午3時42分,股市收盤後40多分鐘,新華網就帖出了國家發改委正式“辟謠”的消息。

  這條“能量”巨大的消息究竟是怎樣出爐的?此前的媒體報道中,這一言論的出處指向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黃漢權——

  黃漢權:沒有這回事!我沒有説過這個。(記者剛一提到“房産稅”三個字,黃漢權就脫口而出。)我是研究農業的,從來沒研究過房地産,也沒有參與過這方面政策的制定。

  寫這個報道的記者,我們關係不錯,他沒有説要採訪我,就是聊天,閒聊!中間提到房産稅的問題,他問我的看法,最近不是稅務總局説地方沒有制定稅收政策的權限嗎?我就説看這個情況,近期內不大可能出了,“三年”這個時限我也沒有提。

  完全是朋友間的聊天,我談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我不是做這方面研究的。(在反復強調自己並不做房地産相關研究之後,黃漢權表示他已經和刊登該報道的報社進行了溝通,要求其出具證明。)

  王福重(中央財經大學政府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這個消息一看就是謠言,利用了人們專業知識不夠和信息不對稱來傳播起來的。最起碼的背景知識,發改委沒有這個職能嘛!稅收的問題只有稅務總局和財政部有這個職能。

  [註解]

  5月23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對媒體表示:三年不談(房産稅)是研究人員所言,不能代表官方。但這個並不靠譜的消息依然迅速傳播。

  “房産稅難産是必然,三年是個樂觀估計”

  昨天下午,發改委澄清,“三年內不徵收房産稅”非官方意見;但是有關“房産稅”是否徵收以及如何徵收的“官方意見”仍然隱匿在各種“非官方意見”背後:

  5月20日,全國工商聯房地産商會會長聶梅生:年內國家可能出臺房産稅試點。

  5月19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按照《房産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如果對投機性購房界定為經營性房産,那麼地方政府可以徵收房産稅,細則由地方省級人民政府來制定和實施。

  5月17日,國家稅務總局新聞處處長牛新文:按照現行的規定,稅收立法權在中央,地方政府沒有權力出臺新稅種。

  王福重:目前看,“三年”其實是個樂觀的估計,五年內解決這個問題都很難。

  為什麼之前一直説的“物業稅”不能開徵?因為這從法理上就説不通,物業稅是個香港概念,它包含兩部分,一是土地,二是地上的這些建築。我們的土地是屬於國家的,你徵這個稅不是向自己徵稅嗎?要收這個稅必須先解決地價的問題,我們買房子買的是七十年的産權,那麼地上的這個房産的價值應該是逐年遞減的。

  現在説的“房産稅”,是在改造1986年的“房産稅暫行條例”。這個條例是對經營性住房徵稅,可能是想把地價和房價混淆在一起過關,但這樣的話,土地出讓金就不能再收了,否則就是重復收稅。

  上海、重慶那些傳聞都是瞎説,稅制不是一個草率的問題,不解決法理和評估的問題,沒辦法開徵。

  易憲容(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徵收住房保有稅有條件,如果條件不具備,這個稅種徵收就不容易達到目的。我在幾年前就説過,住房保有稅的稅基一定是建立在全國住房普查的基礎上,建立在全國性住房檔案信息庫基礎上,如果這個基本的條件不具備,徵收住房保有稅也就無從下手。

  即使是在國內一線城市,不僅住房的二手房市場不發達,而且也沒有建立起政府對住房價格估價制度與體系。如果沒有住房的估價體系,怎麼徵稅也就無從下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要徵收住房保有稅是不可能的。

  [註解]

  針對房産稅擴徵的可能性,賈康巧妙地回答:“我只能拭目以待。”微博(http://t.sina.com.cn)上的朋友們:請幫助解讀,這是什麼意思?房産稅擴徵還是不擴徵?

  “今天房地産股票大漲,在恒生指數僅漲了0.62%的情況下,富力漲了10.28%;遠洋漲了9.69%……內房股如同驚弓之鳥。為什麼?”

  這是24日潘石屹在15分鐘連續發出的兩條微博,看來連房産大腕也開始為政策走向犯暈了。

  “調控政策不是兩難,現在目的已達到了”

  包括“房産稅”在內的各種樓市消息真假莫辨的背後,是人們對調控政策的霧裏看花。

  “當前宏觀調控面臨兩難選擇。”5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天津調研時如是説。

  昨天下午,經濟學博士趙曉做客人民網和網友討論“樓市調控與宏觀經濟”時,第一個發問的網友便詢問:總理的話是否意味著政府在調控房價上也面臨兩難?

  王福重:調控政策不是“兩難”,這一輪房産新政已經結束了。我們的政策一直都在説“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是這麼説的。這個目的現在已經達到了。5月10日之後,輿論已經轉向了。

  這一輪的政策就是短期抑制需求。長期看,抑制需求沒有用,只有增加供給,在供地和保障房政策上出手,大家才能看到希望。房子不僅是商品還是資産,資産的價格是沒有標準的,唯一的標準是人心,人心崩潰了,房價就跌了。

  我們的政策現在把保障房和商品房混為一談,這其實是推卸責任。低收入階層不可能靠市場解決住房問題,還得靠政府。北京的窮人能接受的房價是5千,現在的房價是3萬,就算你打掉一半,又怎麼樣呢?

  易憲容:一些人總用以往的經驗來看“國十條”,以為“國十條”又會被房地産開發商化解,這實際上完全低估了中央政府對房地産宏觀的決心。

  “國十條”與以往的房地産宏觀調控政策不同,根本上就是第一條。這一條就是未來中國房地産業發展的宗旨。第一條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改變當前房地産業的性質,房地産不是支柱産業,不是經濟增長及追求GDP的工具,不是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工具。

  中國經濟要“去房地産化”,改變以往房地産運作的暴利模式,把房地産由一個投機炒作為主導的市場改變為一個居民住房消費主導的市場。

  那些發改委辟過的謠

  儘管沒有精確的數據統計,但發改委在人們的印象中無疑是辟謠最為頻繁的部門。在搜索引擎中鍵入關鍵詞“發改委辟謠”,搜索結果超過39萬條。

  以下,是那些發改委曾經辟過的謠:

  油價——

  2009年5月27日,端午節前一天,發改委辟謠稱:近期不會上調油價,也希望大家減弱對油價上調的預期,“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2009年6月1日零時,國家發改委決定小幅調高國內成品油油價。

  電價——

  2009年11月20日,有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透露,民用電價將最快在明年一季度起做出階梯式調整。居民用電分為三檔:保證基本生活需求用電、正常家庭生活用電和奢侈型用電,超過87度的則將逐層調升電價,即“多用多付費”。

  2009年11月22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就此表示,發改委沒有定過這樣的標準。

  匯率——

  2009年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表聲明,稱相關媒體有關“發改委官員稱人民幣可能貶值至7”的文章,純屬捏造。

  此前有報道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可能貶值到7元的水平附近。

  景區票價——

  2009年9月下旬,有媒體報道多地景區門票價格十一前頂風漲價,有的漲幅高達70%。事後,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表示,根據價格司關於漲價情況的調查結果,景區門票漲價的消息純屬媒體誤報。

  [圍觀]

  潘石屹:今天收到同行和同事好幾條這樣的消息:“國家發改委近日稱,三年內不徵收房産稅,短期內不再出臺更嚴厲樓市政策;此前國稅總局表示,地方對房産稅徵收範圍沒有解釋權。”猶如瀕臨淹死的人看到海面上漂來一塊木頭。但還是不要樂觀,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我是陳煦霖:今天殺進去買萬科原因:1、發改委三年不徵房産稅;2、重慶未徵;3、潘石屹説收到幾條不徵房産稅短信,使我誤導這消息很權威;4、王冉嚷買萬科好幾天了;5、股市暴漲驗證該消息!——最後發現這一切都是幻覺,上面人亂搞下面人瞎起鬨,所謂經濟晴雨錶原來是謠言晴雨錶,這就是中國,一定要認清中國國情啊!

  @韓哈子:辦公室是唯一可以代表發改委的,其他都只是個人。以後我們聽那座辦公房子發表意見。

  @韓志國:媒體發佈假消息應當嚴查嚴懲。最近一個時期,媒體上的假消息滿天飛,這次的房産稅消息就是又一例證。在有了股指期貨以後,如果不及時和有效地查處新聞造假問題,那麼媒體就很容易被市場利用,並且也很容易形成重大內幕交易。因此,監管部門應該立即著手對媒體的造假行為嚴查嚴處,否則市場就永無寧日。

  @百草緣李:哪來這麼多的誤讀?三年不收房産稅是誤讀;明年公共場所禁煙是誤讀,今天已經公佈了兩個誤讀了。唉!

  主筆:張棻

責編:曹樹彬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