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5月20日 07:23 中國證券報 我要評論
□本報記者 張勤峰
5月19日下午6時,央行在其網站上公佈了最新一期央票發行計劃。這較往常推遲了一個多小時。公告顯示,央行計劃于週四招標發行1200億元3年期央票。這一數字雖在上期1100億元的基礎上有所放大,但是與市場傳言的2000-3000億元的需求量相距甚遠。
有交易員反映,央行似乎刻意壓縮了三年央票的發行規模。如果情況真如這位交易員猜測的一樣,那麼,央行意圖何在呢?
猜想一,使政策工具組合與期限結構更“合理”。
一段時期以來,由於3年央票和1年央票不同的收益率定位,以及1年央票一二級市場利率倒挂、3年央票一二級市場利率溢價的現狀,導致公開市場資金需求過於集中在3年品種上,1年和3月期品種發行受阻。
公開市場“避短從長”的後果,加大了流動性回籠期限過長的風險。隨著3年央票發行放量和短期限回籠工具的萎縮,5月份加權平均回籠期限陡增至28個月。據招商證券統計,03年以來公開市場回籠工具的加權平均期限為7.7個月左右,即使在07年上半年公開市場對衝力度最大的時候,加權期限也就在25個月左右。過於“倚重”3年央票的操作模式,正導致公開市場回籠期限越來越偏離歷史上的合理狀況。
更值得注意的是,4月初,國內經濟過熱風險與外部流動性沖銷壓力均呈現上升趨勢,彼時重啟3年央票以延長資金鎖定期限、提高流動性回收力度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由於歐債危機等風險因素的干擾,內外部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在增加。央行需要根據經濟基本面的新情況相機決策,適當保持貨幣供應的彈性。而在保持貨幣供應的“彈性”方面,1年期和3月期品種無疑比3年央票更具有優勢。
從這些角度來理解,央行控制3年央票的發行規模,是為合理安排貨幣政策工具組合與期限結構,是重構公開市場操作模式的舉措之一。
猜想二,微調流動性回收力度。
在短期工具難以放量的情況下,央行控制3年央票的發行量,直接表現為對回籠量的調節。加之5月份以來公開市場單周凈回籠規模下降、短期回籠工具萎縮、連續暫停28天正回購等,不禁讓部分市場人士猜測,央行是不是有意微調流動性回收力度?這一種觀點的邏輯在於:
其一,4月下旬以來貨幣市場利率再次出現上升,1天質押式回購利率從1.3%上升到1.55%,7天期品種也從1.6%上升到1.77%。回購利率的明顯上升,釋放出流動性趨緊的信號。另外,超儲率的下滑也反映了銀行機構資金面的收縮趨勢。如果央行繼續大力回籠,將導致1年及以下央票、貨幣市場利率維穩的壓力越來越大。
第二,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歐洲經濟復蘇的曲折正在增加經濟基本面的風險。高層講話中表達出對於經濟潛在風險的擔憂,這使得央行政策有可能進入調控力度減弱的階段。
因此,不能排除央行控制3年央票發行量包含有調節回籠力度的考慮。
不過,就目前而言,還難以判斷回籠力度是否會出現趨勢性的放鬆。因為,5月以來凈回籠規模下降甚至出現單周凈投放的背景,是5月份央行再次上調了準備金率,這直接降低了央行回收資金的壓力。另外,從歷史上來看,5月份央行即使凈回籠,其力度也有限。
6、7月份到期資金規模已接近或超過7500億元。特別是從6月中旬起,到期資金將連續三周超過2100億元,央行對衝壓力將顯著加大,屆時央行可能會重新加大回籠力度。但如果不是這樣,那將是央行放鬆流動性回收力度的更有力的證據。
責編:曹樹彬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