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兜售“金融鴉片” 國內富豪被虧沒商量

2010年05月14日 09:30  證券日報 我要評論

  法律界人士認為,監管部門應該暫停這樣的産品銷售

  高盛、摩根士丹利紛紛因金融衍生品詐騙而遭到調查為人們敲響警鐘。無獨有偶,中國富豪們通過銀行理財,不但自己的上億身家賠得乾乾淨淨,更欠下銀行鉅額債務。內地商人郝婷倒欠星展銀行9000萬港元,中國女首富楊慧妍虧損12億人民幣,前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被花旗追討970萬港元。這些被血洗的投資客,不乏在資本市場翻手雲覆手雨的精明玩家,現在卻只能被這些投資機構宰割。

  “金融鴉片”的真實面孔

  “雙利存款”是匯豐的一款金融衍生品,該産品説是存款,實則是一種投資的期權産品,有很高的風險。並且與儲戶簽的是存款確認函而不是期權確認函。

  匯豐銀行根據文化差異的不同特設此産品,讓國人從字面上理解為就是一種存款方式。無數儲戶的鉅額財産在一夜間被洗劫一空,還欠下銀行鉅額債務。

  KODA(Knock-OutDiscountAccumulator)是一項跟股票挂鉤的風險極高的複雜金融衍生品,翻譯成中文就是“累計期權合約”,其特點是收益有限,風險無限。在國際上,打折股票被稱為“金融鴉片”;而在香港,Accumulato則被形象地解讀為“IKillyoulater(我遲早會殺了你)”。2007年,香港的GDP總量也才1600億美元,但投行出售的累股期權值就高達1000多億美元。據香港投行人士分析,這些合約一半以上都賣給了內地投資者,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和企業高管群體,使得他們的數百億財富化為泡影。

  “KODA”其實是一種累積期權合約,常見的投資標的資産為股票、貴金屬和外匯等,産品本身肯定有問題,是一款銀行不需要向投資者支付權利金的‘畸形’的、不平等的期權産品。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趙欣舸博士這樣認為。

  之所以被指不平等條約,就在於KODA是一款名為期權卻違背期權本質的産品,通常我們所熟知的期權簡單來説,就是通過花費一筆權利金而獲得一個在一定期限後按約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物的權利,這個權利可以行使,更可以放棄。雖然KODA提供了投資者低於市價購買股票的權利,但是到達取消價合約就終止了,也就是説收益有限。而投資者提供給銀行的卻是一個不論市價跌至多少都按行權價購買,且加倍購買股票的權利,由於這兩個權利代表的利益不對等,所以投資者在簽訂合同時就應該從銀行那拿到一筆權利金。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