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組織企業跨國告液晶巨頭 國內應者寥寥

2010年05月14日 09:29  經濟參考報 我要評論

  “我們正在準備材料,召集中國企業到倫敦去起訴這幾家液晶面板壟斷生産商,目前只有兩三家企業加入我們!”5月12日晚,北京市雷曼律師事務所律師郝俊波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近日,一份來自美國舊金山法院的裁定,讓LG、夏普、三星等全球液晶面板“生産大戶”的操縱價格嫌疑“落地”。據悉,該法院存檔顯示,法官認定這些面板巨頭合謀操縱價格,導致下游企業、消費者支付了高費用。

  據業內保守估計,液晶面板至少佔整機成本的60%到65%,中國大陸企業每年都要從海外進口數額巨大的液晶面板。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介紹,僅2009年協會就組織大陸9家骨幹彩電企業從液晶面板主要生産地區台灣採購了1800萬片液晶電視面板,合計34億美元。

  記者了解到,雷曼律師事務所正在召集中國的企業加入跨國訴訟,向上述面板製造商要求賠償,但中國企業對此表現出了相當大的謹慎和低調。

  “除了委託我們的企業很少之外,客戶企業甚至希望我們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郝俊波説。

  《經濟參考報》記者輾轉打聽得知,國內最大的家電企業之一長虹並沒有參加到這場跨國訴訟中去,愛國者公司法務部在記者致電詢問此事時也表示不知情,公司未就此事作出任何評論。

  而同樣是面對全球液晶面板巨頭操縱價格,國外的下游企業無疑在法律應對上要積極得多。

  戴爾、諾基亞都在去年向美國舊金山的法院起訴過液晶面板生産商組成價格聯盟,操縱液晶面板價格,並直接導致L G、夏普等面板巨頭被課以5.85億美元的罰款。

  雷曼律師事務所組織中國企業到倫敦去起訴,部分是因為諾基亞也正好在那兒起訴某家液晶面板生産商,“因為有相類似的案子,我們在那裏就能夠獲得相關的證據和資料,這比我們在中國申請調查要方便。如果中國沒有人管這類案件的話,我們也無法申請調查。”郝俊波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至於能不能和諾基亞的起訴案件合併審理就得到那兒才能知道了。”

  郝俊波告訴記者,委託他們進行訴訟的企業有可能已經嘗試和那些面板商進行協商但未果,所以選擇了訴訟這條路“當然也有可能他們是通過選擇法律訴訟來給面板企業施加壓力。”郝俊波分析。

  但即使是這些液晶面板生産商在美已陷入被動的今天,中國受波及的企業既沒有多少人響應,也沒有表現出如豐田召回門事件中那般憤慨,其顧慮究竟在哪兒?

  據業內人士透露,聯合操縱價格的手法是面板行業的“潛規則”,中國企業採購面板的單兵作戰造成了其成本的上升。同樣,國內企業是否願意“聯手”應對面板巨頭髮起反壟斷起訴也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畢竟打官司是又費錢又耗時的事情,國內的反壟斷機構還沒有類似調查的先例。郝俊波表示中國企業目前對境外訴訟還比較陌生,不敢輕易觸碰,“誰願意冒風險&&呀?由於面板行業集中,大部分的國內企業更願意以搭便車的觀望態度來看待這件事,如果倫敦的訴訟獲得了利益,那他們也願意跟進。但畢竟不太敢‘得罪’涉案的面板巨頭,怕影響企業未來的面板採購權。”

  據悉,掌握液晶面板核心技術的企業也就10來家,而這十來家企業幾乎全都參與到了此價格聯盟中。

  資深家電問題研究專家羅清啟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面板産業的投資比較高,如果有哪個企業單獨降價會導致面板市場價格大戰的狀態,“面板産業是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行業,目前是典型的賣方市場。”鐵礦石市場被羅清啟認為和眼下的面板市場比較像。“我們在面板行業的尷尬如同鐵礦石談判,沒有話語權!無論通過集中採購還是其他的辦法,價格都不會下降。”

  羅清啟理解各家電企業冷淡應對訴訟的現象,“我認為跨國起訴那些面板巨頭是沒有意義的事。即使起訴贏了,獲得了一定的罰金,今後的價格操縱的格局不會改變。沒有核心技術,又沒有可以制衡人家的東西,這個局面不會改變。”羅清啟表示。

  (經濟參考報)

責編:任威風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