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連跳”的富士康如何才能心安

2010年05月13日 08:56  新京報 我要評論

  作法事,不過是企業對員工最初級的人文關懷形式,而且,它很大程度上只能滿足企業管理者的不安心理。

  5月11日晚,富士康公司一名女員工疑跳樓身亡。進入2010年以來,富士康已經有8位員工跳樓自殺。富士康方面曾被擱淺的請高僧作法事的計劃被再次提上臺面。但作法事能否消除員工的緊張情緒,避免下一名員工重蹈覆轍,引起了不少人的質疑。

  鋻於台灣企業一直存在的文化傳統,邀請僧人到企業作法事,並不見得是富士康轉移視線、逃避責任的做法,而更像這家企業萬般無奈、一籌莫展後所取的“下策”———如果作法事有用,富士康何必等到今天?

  富士康的願望是好的,可如果願望沒有足夠的行動力支持,就永遠是那顆可以望見卻止不了渴的梅子。作法事,不過是企業對員工最初級的人文關懷形式,而且,它很大程度上只能滿足企業管理者的不安心理,對撫慰員工心靈又有多大效果呢?

  以薪資交換勞動成果,長期以來都被企業當作建立與改善工人關係的唯一準則,每逢與員工産生矛盾或糾紛,用上薪資這片萬能膏藥後便能包治百病。然而,微薄的工資其實並不能給珠三角的産業工人們帶來生活的意義。我們經常聽説一些IT企業白領“過勞死”,而如富士康員工這般頻繁跳樓死則説明,代工模式下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淡薄如水,員工自殺至少説明,他們對其所在的企業沒有認同感,而企業也不能夠給他們提供這種心理需要。

  當然,作為一家以代工為主的製造企業,不能要求富士康像一家創意企業那樣,給員工提供令人羨慕的優越環境,但富士康應對自身的勞動密集型特徵有清醒的認識,那就要拿出切實的舉措,在保障員工勞動強度與收入水平持正比的基礎上,來合理安排員工的工作節奏、休閒娛樂,關心他們的心理狀況。富士康在深圳擁有42萬名員工,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如何管理好這個企業化的社會或許會有很多未知的路徑。但是,富士康顯然不能以單純的中小企業標準來要求自己。

  法事會結束,五台山的高僧大德也會離開,但願,慈悲之心能在富士康留下。韓浩月(作家)

責編:任威風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