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手機吸費再掀波瀾 廠商聯手抵制效果存疑

2010年05月12日 14:36  南方日報 我要評論

    5月8日,央視的二次曝光,讓“手機吸費陷阱”再度成為消費者熱議的焦點,也引來手機上下游廠商的強烈反應。作為目前“手機吸費陷阱”的主要載體———山寨機無疑是各界口誅筆伐的對象,而為山寨機提供核心芯片解決方案的台灣聯發科(MTK)也為此備受壓力。日前,聯發科與聯想、海爾、TCL、康佳等手機廠商以及IDH手機設計公司等合作夥伴簽訂協議,展開嚴打行動,堅決抵制手機預置任何惡意吸費的非法軟體。此舉真的能對“手機吸費陷阱問題”産生有效打擊嗎?對此,記者展開了一番調查。

    溯源吸費陷阱涉及三方利益

    今年315期間,央視首次曝光“手機吸費陷阱”,一時間引起了極大的社會關注。隨後記者身邊的不少受害人群也紛紛訴苦:“現在手機內置的增值服務太多,根本就分不清哪些是吸費哪些是不吸費的?”然而“手機吸費陷阱”對於消費者的致命之處還不僅僅是真假難辨,其最有殺傷力的武器其實是“後臺化自動操作”———用戶一點擊吸費菜單手機就自動發送定制SP服務的短信,有些甚至用戶不點擊手機也會自動發送定制SP服務的短信,整個過程中用戶往往並不知情,往往到了月底收到話費清單時才會發現自己中了招———“這不是防不勝防,而是完全沒得防。”有位朋友曾經向記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手機吸費陷阱”之所以大行其道,自然是因為有著利益的驅動。據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目前“手機吸費陷阱”的利益鏈條上,主要有著三方力量。首先當然是始作俑者的不法SP服務商;其次則是將這些吸費陷阱內置到手機菜單中的違規手機廠商或者手機芯片方案設計公司;第三方則是扮演收費渠道的電信運營商。

    三者中,電信運營商較為“無辜”,因為其絲毫沒有設置“吸費陷阱”的主觀意願,但客觀上確是吸費收益的變現渠道,並直接承擔著消費者投訴“亂收費、服務差、管理亂”的罵名。至於其他兩者,則是“手機吸費陷阱”的罪魁禍首,其中尤以違規手機廠商和芯片方案商最為惡劣。“沒有這些廠商和方案商在手機軟體菜單上動手腳,手機吸費陷阱根本就不可能出現。”深圳戰國策分析師楊群這樣告訴記者。據他介紹,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深圳眾多山寨手機廠商的海外訂單銳減。與此同時,內部激烈的價格競爭也導致利潤率不斷下滑。適逢其時,備受運營商“二次確認”打擊的不法SP服務商找上門來,並主動提出SP與手機廠商3:7的高分成方案,於是導致了“手機吸費陷阱”從原本的偶爾為之成為了山寨手機廠商最為熱衷的利潤增長點。

    存疑聯發科出招恐難收實效

    在央視兩次曝光的“手機吸費陷阱”中,採用MTK的山寨手機成為了眾矢之的。而據記者了解,雖然目前國內一些正規的手機廠商也在手機內置菜單中添加了增值收費業務項目,但是大多還是比較“守規矩”,為用戶提供“二次確認”的相關手續,甚少偷偷摸摸扣費。但是山寨手機廠商則大不相同,尤其是為山寨手機商提供手機設計方案的設計公司,為了高額分成,和不法SP服務商合作在産品方案中預設“手機吸費陷阱”菜單幾乎已經是成行成市的做法。由於這些設計公司大多是採用MTK的方案進行二次開發的,因此在此次風波中,聯發科也成為了千夫所指。

    為了撇清和“手機吸費陷阱”的關係,聯發科最終做出了和手機廠商以及手機設計公司簽署協議,聯手抵制在手機中預置任何惡意吸費的非法軟體。不過對於這種做法的效果,業內有關人士表示了質疑。“手機吸費陷阱的設置主要是設計公司完成,這其實是對MTK的方案進行二次開發的階段,聯發科主要賣的還是芯片,對於芯片賣出去後人家怎麼修改軟體其實沒有多大控制權的。”戰國策分析師楊群這樣告訴記者。對於這一點,聯發科全球副總裁喻銘鐸也坦承,聯發科的手機芯片只是一個系統解決方案,其中並不帶任何增值服務的軟體包。“所以聯發科此次和手機廠商以及手機設計公司簽署的聯合抵制協議只能約束協議內的廠商,而對於游離協議之外的大量中小型的設計公司甚至是工作室其實沒有太大的約束作用。”據楊群介紹,目前僅深圳一地,能夠提供MTK芯片方案二次開發的設計公司就多達數百家,“這家不肯內置,SP大可以找另外一家,光靠聯發科是堵不住‘手機吸費陷阱’內置産業鏈的興盛的。”

    楊群稱,要想杜絕“手機吸費陷阱”,最關鍵的還是要在利益變現渠道下功夫。“説白了還是得靠運營商,把不法SP管住了,把吸費陷阱的收費渠道堵住了,問題才能真正解決。”

責編:張恪忞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