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5月12日 08:46 證券日報 我要評論
11日創業板
47隻個股跌3%以上
5月11日, 創業板股票開盤雖一度全線上漲,但收盤卻有69隻報跌,佔當日交易78隻股票的88.46%,其中,47隻 個股 的跌幅超過3%。
當日創業板交投進一步萎縮,換手率最高的當升科技僅有17.88%;全日成交金額為47.7億元,比上個交易日減少14.36%。
據Wind數據統計,在發佈2010年一季報的78家創業板公司中,有20%左右的公司業績較去年同期出現了大幅下滑。三聚環保開啟了創業板虧損的先河,其在今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539.47萬元,可去年全年公司盈利為5097.87萬元。
高市盈率發行是A股通病
中小公司爆炒時代正在終結
□ 本報記者 劉麗靚
高價發行、首日暴漲、連續飆升、繼而暴跌。伴隨著創業板股票的種種瘋狂,究竟如何確定創業板公司的合理估值成為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疑問。
據WIND資訊統計,目前創業板股票2010年、2011年的動態市盈率分別為60.28倍、44.45倍,遠遠超出同期滬深300成份股平均的23.06倍、18.88倍的估值。截至5月10日,創業板平均股價為39.975元,而A股平均股價只有16.375元。
在創業板公司普遍較高市盈率下,這些公司盈利能否為此帶來支撐尚有懸念。相關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在創業板上市的有78家公司。剔除今年上市的20家創業板公司,餘下的58家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累計實現凈利潤10.23億元。到今年一季度,這些公司實現的凈利只有7.20億元,環比下滑近30%,這與A股兩市上市公司總體環比23.22%的增幅大相徑庭。
從個股來看,發行價148元的海普瑞自從5月6日登陸中小板後,開盤後一度升至188元,7日收于177.78元,成為A股“最貴”的股票。但5月10日開盤後,海普瑞就跳水重挫,下跌到160元,跌10.00%。海普瑞的公司實際控制人李鋰夫婦合計持有公司2.8億股,最高時身價超過500億元,貴為內地首富。而5月10日跌停,使其一天之內身家縮水49.78億元。5月11日,該股又一次跌停,令人慨嘆不已。
而4月21日登陸創業板的碧水源,詢價確定的發行價格為每股69元,發行市盈率已經接近100倍。該股開盤當天價格翻番,被封為“中國第一高價股”,衝破175元大關,市值一度達到258億元之高。此外,創業板龍頭股神州泰嶽上市首日股價即突破百元,最高時股價曾達到237.99元,市盈率99.1倍。然而目前已跌至最低53元。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高市盈率發行已成為了A股市場上的通病。實際上,從去年6月份IPO重啟以來,新股發行幾乎都是高市盈率發行,尤其是中小板、創業板的新股發行,動輒五六十倍,七八十倍,甚至上百倍,造成了股市資源的嚴重浪費。創業板應該回歸40多倍的水平,才算是基本調整合理,而這個回歸過程也許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並不會在短期立刻完成。
清科集團分析師李芳認為,高市盈率透支了企業未來的成長業績,一、二級市場的價差逐步降低。與首批28家企業上市平均漲幅高達106.9%不同,後幾批的平均漲幅逐次收窄。數據顯示,3月19日以來,有20隻創業板新股首發上市,僅有3隻股票累計漲幅為正,分別為東方財富、三聚環保和國民技術。當前股價低於首日收盤價的股票多達17隻,其中,三川股份上市首日上漲76.53%,隨後卻一路下挫,跌幅達33.76%,逼近發行價。發行制度引發的高市盈率與過快的發行節奏、較弱的市場環境形成共振,將使創業板個股破發成為常態,也將引導創業板上市公司價格回歸。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創業板比主板上市條件低,保護措施少,因此,未來隨著大量的符合條件的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創業板的估值就會逐漸回落到合理的水平。“千萬不要忽視‘螞蟻’的力量,數量多了就會很龐大了”,他建議,對目前創業板的上市公司要持謹慎的態度,尤其是發行市盈率相對較高的創業板公司。
股市“破發”有擴大趨勢也需保有“適度泡沫”
□ 本報記者 朱寶琛
一個月前,創業板新股還在演繹刀尖上的舞蹈;現如今,創業板新股破發現象不斷涌現。
世紀證券創業板小組分析師呂麗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板股票破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的發行估值太高,透支了其自身的發行價。“在中報公佈之前,我覺得創業板行情可能沒有什麼起色,但中間可能會有反彈。”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個股高市盈率發行、發行過於密集、供大於求,是破發的重要原因,發行制度引發的高市盈率與過快的發行節奏、較弱的市場環境形成共振,將使創業板個股破發成為常態。
除了創業板股票遭遇“破發”,中小板的股票同樣難以逃脫一樣的命運:剛剛上市4個交易日的“IPO第一高價股”海普瑞昨日跌破其148元的發行價。最終以144.25元收市,下跌9.84%,成交金額13.7億元,全日換手率接近30%。
縱觀在今年上市的遭遇破發的創業板股票,它們有兩個顯著的特徵,一是高價發行,二是首日漲幅較低。而對於創業板市場成為破發主力,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由於創業板市場以高成長性為賣點吸引了市場各路資金的追捧,從而發行之時普遍享受了較高的估值待遇。過高的估值已經透支了自身的成長性,而目前資金面偏緊造成了次新股出現“跳水”行情。從目前創業板的情況看,“破發”的現象存在著擴大的可能。
對於接下去是否會有更多的創業板股票成為“破發”一族,呂麗華認為可能會繼續增多。“主要原因還是它們的發行市盈率較高。”
對於新股破發現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上一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潮,源自發行市盈率直逼“天花板”水平——120倍;本次發生的第二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潮,同樣源自另一個“天花板”水平,即海普瑞發行定價高達148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這是對一級市場的宣戰,也是對二場市場的挑戰,同樣,它也是對投資者心理承受能力‘極限’的考驗。”董登新稱。他同時指出,不懂得自動回歸的過高發行市盈率是不正常的;發行市盈率只朝一個方向運動也是不正常的。因此,只要發行市盈率處在“天花板”與“地板”之間來回運動,都是十分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
在今後兩三年之內,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快速擴容,仍將是中國股市最大的投資機會和投資熱點。同時,未來三、五年也將是中國民營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大發展的關鍵期和機遇期。因此,中國股市保有適度泡沫,將有利於中小板與創業板的高速擴容。
創業板直接退市面臨兩難選擇
□ 本報記者 侯捷寧
創業板市場是個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這句話在開板之初就盡人皆知,但是,在開板後,很多人在獲得高收益的時候卻忘記了高風險的存在,深交所理事長陳遠征日前表示“目前創業板直接退市機制已經上報證監會”,這句話再次警示了創業板投資者不要忽視創業板的退市風險。
陳東征指出,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不再實行長時間的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不再強制退到下一層次市場掛牌繼續交易,主要包含三個要點:一是直接退市,二是快速退市,三是杜絕借殼炒作。
這意味著創業板的退市制度比主板更加嚴格。“嚴格的退市標準是保證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發揮資源優化配置的必要‘過濾閥’”業內人士表示。
就象質量不合格的商品可以退掉,同樣,不符合標準的上市公司也應當退市,這樣才有助於維護證券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秩序,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的上市資源。
據了解,在海外創業板市場上,公司退市是一種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場行為,其退市率明顯高於主板市場。例如,美國納斯達克每年大約8%的公司退市,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退市率為6%;英國AIM的退市率更高,大約12%,每年超過200家公司由該市場退市。
通過較高的退市率,海外創業板市場形成了良好的信號傳遞效應,逐步建立起對上市公司嚴格的約束機制,保證了市場形象和整體質量。
統計顯示,2003~2007年間,納斯達克退市公司數為1284家,超過了同期該市場新上市公司1238家的數量,以至於納斯達克在2007年末的公司總數僅為3069家,低於2003年末3294家的水平;日本佳斯達克、加拿大多倫多創業板和英國AIM的退市公司數量儘管不及新上市公司數量,但退市與新上市數量之比均超過了50%;而韓國科斯達克退市公司數超過100家,為該市場新上市公司數量的三分之一。
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總監傅炳輝表示,雖然創業板設立才半年,但非常有必要且有條件儘快建立直接退市制度,該制度與保護投資者利益並不矛盾。創業板設立時間比較短,目前沒有歷史遺留問題和包袱。建立直接退市制度,實際上不涉及到對現有市場利益格局的調整,也就是説市場不需要為此支付成本。相對來講,創業板實行直接退市的條件、機會和時機都比較好。從海外創業板市場經驗和教訓來看,建立直接退市制度是保證市場最終成功非常關鍵的一點。
分析人士也指出,源源不斷的公司流出和流入是創業板市場得以保持活力的根本保證。建立直接退市制度不僅可以杜絕殼資源惡性炒作現象,減少相關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而且,直接退市也讓上市公司多了個“緊箍咒”,有助於提升創業板的質量。
但該人士也強調,直接退市制度一旦付諸實施,對投資者的影響也非常大,雖然退市制度有利於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的上市資源,但另一方面,投資者也將會面臨更多的公司退市風險。上市公司如果被強制退市,其股票的流動性和價值都將急劇降低甚至歸零,這一風險應當引起投資者的高度重視。
襁褓中的創業板如何祛除三高“毒素”
□ 閻 岳
創業板公司股價接連破發,讓投資者有些驚慌失措,大家不禁反問:創業板究竟怎麼了?
創業板建立以來,還不足7個月,正處於襁褓(意指未滿周歲嬰兒)期。處於襁褓期的孩子,因身體機能尚不十分健全,可能出現各種成長中的不適,發燒就是最典型的表達方式。類比孩子的成長,創業板公司目前存在的“三高”——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比例,就很像是小孩子的機能性疾病。
對於這“三高”,市場各方早有詬病。因為它會影響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攪亂市場秩序,增加監管壓力。不過,高燒終有退燒時。現在創業板公司股價接連破發,少數公司業績回落,正是預料之中的必然現象。在此,我們有必要對一些問題進行深度思考。
思考一:破發是還原一級市場的投資風險,也是在倒逼新股發行機制更加市場化。
無論是創業板、中小企業板抑或是主板,新股定價其實就是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博弈。我們常拿美國股市作為成熟股市的代表,在那裏,新股發行價基本上是比照二級市場的同類股價來確定,因而被稱為“安全的市場化發行”。由於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較低,再加上一級市場新股發行市盈率十分貼近二級市場,整體上新股上市首日溢價並不高。而新股上市後破發是常態。
國內新股發行制度雖歷經多次改革,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距離完全市場化發行還有一段距離。所以,現在市場上次新股破發可以看做是還原一級市場的投資風險,上市企業回歸其真實價值的一個過程。創業板上市公司破發也如是。
在一定程度上講,創業板個股的破發可抑制投資者打新或炒新的盲目投機行為。隨著今年創業板上市企業增多,上市資源的稀缺將得到緩解。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風險定價機制也逐步發揮作用,企業的估值將更加市場化,一、二級市場的投資也更加理性,眾多創業板上市企業也將逐步踏上價值回歸的旅程。
創業板“三高”現狀肯定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但發行環節乃至發行制度本身是否也存在問題呢?這需要投行和監管層進行認真反思。
據了解,在實現了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第一階段目標之後,現在管理層已經將註冊制列為重點研究對象。一旦新股發行由現在的核準制過渡到註冊制,如果新股發行再出現“三高”現象,那一定是一件新鮮事。
思考二:創業板市場是一個高風險市場,需要産生直接退市的案例來教育投資者。
上市公司超募率高企,源於創業板新股申購踴躍導致的高市盈率。中國股市“新股不敗”的慣性思維助推了創業板的高市盈率。如今,股票發行的定價是由詢價對象決定的(這其中就包括券商),而作為承銷人的券商當然希望價格越高越好。投資者對新股的非理性追捧造就了高市盈率發行股票的現實條件。
一級市場市盈率越高,向二級市場轉嫁的風險越大。超額募集的資金對上市公司來説既是福音,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投資壓力。
對於高估值創業板蘊含的風險,有關專家提出警告:創業板公司處於快速成長的發展階段,又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旦公司經營出現問題,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甚至難以維持可持續的平穩發展,則有可能會被直接退市,不存在像主板那樣的ST、*ST等警示過渡階段。從一定意義上來説,創業板需要産生直接退市的案例來教育和警示投資者:這是一個高風險市場。不分析企業基本面、盲目投資的投資者,很可能接到“擊鼓傳花”遊戲的最後一棒,血本無歸。
對於創業板“三高”現象,有專家認為,目前的高市盈率是基於當前流動性充裕與利率相對較低的大背景,也與IPO改革不完整、市場定價機制不完善有關。創業板的推出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正如只有下水才能學會游泳一樣,對創業板這一新興事物,各方應有耐心,在實踐中實現“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
思考三:創業板的理想狀態應體現融資和融質的有機結合,成為創新的試驗田。
創業板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市場?一位市場資深人士稱,從現在的情況看,除去上市指標略有差異和行業選擇界定更清楚之外,很難對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進行區分。
按照證監會發佈規定,目前創業板上市的條件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累計凈利潤不少於1000萬元,且連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於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
但從目前已經登陸創業板的公司來看,大部分凈利潤要遠遠超過創業板的上市條件。前50家創業板公司2008年凈利潤平均達到3700多萬元。
一位總部位於深圳的創投公司高管在分析創業板上市企業時稱,如果是真正的高新技術企業,其利潤增長應該是爆髮式的;從目前創業板的企業來看,它們都已經進入了成熟期。
然而,創業板的高市盈率的誘惑讓VC們急於投資符合上市要求的成熟企業,以便快速上市套現獲利。這也就造成了創業板上創業企業並不多的現狀,同時,在利潤的追逐下,在短期內VC對初創型企業的關注度會明顯下降。
一家在創業板獲利頗豐的創投合夥人就表示,創業板大調整的時候,很多錢會從創業板撤走。但每一波大的金融熱潮退卻後,都會涌現出幾個比較好的本土管理團隊。這樣的團隊經歷過熊市、牛市的波動後,心態會變得非常平和,更堅定地將企業做下去。
這才是VC們應有的心態。
創投家們能夠理解監管部門在控制風險方面的擔憂,但考慮到創業板的特性和長遠發展,他們認為在強調財務指標的同時,監管部門應該更加注重企業的成長空間。創業板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實現融資和融質的有機結合,成為創新的試驗田。
時隔3月A股
再現“上市即破發”
□ 楊毅沉
時隔3個月,A股市場再次出現新股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現象。自4月中旬中小板公司新亞製程創下275.33%的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漲幅後,兩市已有15隻新股接連“破發”。參與新股網下配售的機構已經開始逐漸謹慎“打新”。
4月中旬以來15隻“破發”
5月11日,滬深兩市高開低走,而在深圳中小板掛牌上市的3隻新股也繼續表現低迷。除了和而泰盤中保持超過30%的漲幅外,愛仕達與嘉欣絲綢均跌破發行價,這是時隔3個月後A股市場再次出現新股上市即“破發”現象。
今年2月1日,中國一重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收盤時較發行價下跌3.16%。而在中國一重掛牌3個月後,當機構網下配售股解禁之時,公司股價依然徘徊在發行價以下,49家詢價機構仍處於“浮虧”狀態。
目前,新股發行與A股市場走勢密切相關。在中國一重上市“破發”以後,由於市場整體走強,新股發行與上市表現均出現大幅回升,4月13日上市的中小板新股新亞製程,更是創下自2009年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以來的新股上市首日漲幅新高,達到驚人的275.33%。但在那之後,由於市場急轉直下,新股發行中參與機構逐步減少,新股上市首日漲幅也開始下降。
數據統計顯示,自4月中旬以來,在滬市主板、深市中小板以及創業板掛牌上市的29隻新股中,已經有15隻股票跌破發行價。4月30日上市的創業板新股數碼視訊在當天僅上漲不到5%,創下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漲幅新低。
機構“打新”逐漸謹慎
雖然近期“破發”頻現,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的必然選擇將使得新股發行以市場化的方式得以健康發展。上海一家大型央企財務公司的投資經理此前對記者表示,前期新股在上市首日動輒出現超過100%的漲幅,讓不少新股詢價配售對象都大膽參與新股網下配售,雖然明知有3個月的限售期,但在巨大收益的“誘惑”下,參與新股網下配售機構數量逐漸增多。
記者通過滬深交易所的公開數據統計發現,在今年2月初滬市主板新股濱化股份僅有15家配售對象參與申購後,市場在3、4月份對新股的熱情快速升溫。5月11日上市的和而泰在4月28日申購時,竟然吸引了272家配售對象參與網下配售,而最終這只新股的發行市盈率高達77.78倍,達到2010年的高位。
而市場的另一個典型——創下“史上最高發行價”紀錄的海普瑞,也受到211家機構配售對象的追捧,其中就有80隻股票與債券型基金參與網下配售。
對此,有市場人士表示,從目前的市場形勢看,參與新股網下配售的機構都已經“被套”,這將使得市場可能再次進入謹慎“打新”的週期。
從5月6日進行網上申購的創業板新股勁勝股份看,上述預測已經變成現實,參與該新股網下配售的機構數量,從此前創業板新股中最多的近200家機構,銳減到59家。上海一家證券公司資産管理部負責人表示,如果新股的發行價依然居高不下,那麼就不會在新股高價發行的巨大風險下“打新”。
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創業板新股的網下配售中,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控制的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均在近期大量減少了對新股的申購,這也顯示出市場對新股風險的認識也在大大加強。
“IPO第一股”海普瑞破發
本報訊 4月份宏觀數據出臺,面對增長的CPI和PPI數據,分析人士認為通脹壓力漸增,政策將收緊。11日A股市場恐慌氣氛瀰漫,滬指一度刷新低,盤中最低跌落至2638.53點,至此跌破市場此前公認的2639的強支撐位。“IPO第一股”海普瑞受股指連累,11日收盤破發。
華創證券首席投資顧問楊為棟認為, CPI數據公佈4月CPI同比上漲2.8%,PPI上漲6.8%,這兩個數字都比較高,尤其是PPI,環經上漲了0.9,增速較快,數據顯示通脹的壓力還是很大,所以今後整個貨幣政策環境,尤其是信貸政策可能會偏緊,依靠收縮流動性,來對抗通脹預期。
受經濟數據影響,11日A股市場走勢一落千丈,盤中跌破2639強支撐,保險、銀行、房地産等權重股一路狂砸。
曾經上市頗有爭議的“IPO第一股”海普瑞尾盤遭遇了破發,收盤價跌落至144.25元,已然與148元的發行價漸行漸遠。(包興安)
11日中小板指數下跌2.32%
嘉欣絲綢掛牌首日破發
本報訊 11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的3隻新股中,嘉欣絲綢表現最弱,收報21.58元,比發行價下跌1.91%;愛仕達也接近破發,收報18.81元,僅漲0.05%;和而泰收報47.13元,上漲34.66%。
這3隻新股當日共為中小板帶來8816萬股的流通量,成交合計13.92億元,佔中小板成交總額的5.57%。
當日中小板另有53隻個股收盤報升,斯米克達到10%的漲停水平;收盤報跌的個股多達334隻,佔比為85.42%,其中,正邦科技等5隻個股均跌停。
當日中小板指數高開低走,震蕩劇烈,早盤最大升幅曾達2.34%,摸高5460.8點,收報5211.74點,比上個交易日下跌124.03點,跌幅達2.32%。
(包興安)
責編:王玉飛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