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隱憂:沒有合理供地制度 樓市難真正“消停”

2010年05月06日 10:22  中國青年報 我要評論

  5月5日,第35屆成都房交會上,一家房地産公司的售樓小姐在休息。 與往屆房交會不同,本次房交會買房者數量驟減。 新華社記者 陳燮攝

  “現在,房地産快到沸點了。”今天,當社科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引出這樣的話題時,台下坐滿了來自政界和學界的業內人士,當然還有早早搶佔座位的媒體記者。這是《房地産藍皮書》發佈會的現場,人們試圖借著一本書的發佈,探討時下最熱門的話題:房和地。

  發端于4月中旬的這一輪樓市調控政策,已經被媒體和網民們稱為“史上最猛新政”。以控制房貸、打擊投機為主要手段,輔之以增加土地供應、加速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這套樓市調控組合拳,試圖為高燒的樓市降溫。與中央調控政策相配套的各地的實施細則正在陸續出臺。就在今天,北京宣佈,公積金購二套房首付提至五成,第三套房暫停放貸。

  自新政出臺以來,一些地方在“五一”小長假期間已經出現了樓市遇冷局面,但最終能否實現樓市的有效軟著陸依然還是專家們辯論的話題,特別是一些地方還在靠土地財政生存的背景下,樓市高溫能否撤火亦還是未知數。

  沒有合理的供地制度,樓市難真正“消停”

  在今天的發佈會上,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説,房地産牽涉方方面面,個中問題重大而又盤根錯節,要實現平穩解決,既需靈活相繼的現時政策,又需長期制度的完善、變革。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救火應急,既勞神費力,也效果難彰。

  在治本之策這個問題上,土地無疑是各方關注的焦點,畢竟沒有麵粉就沒有麵包,另外,在中國,與房子相比,土地問題牽涉的層面更複雜。中國社科院管理研究所土地與房地産研究室主任李景國認為,沒有合理的城市建設供地制度,樓市難以真正“消停”。也有研究者指出,在土地及相關利益未觸動的情況下,僅僅在需求方大動干戈,並不能對樓市有個徹底的清算,也不能矯正過往的扭曲。

  在我國,土地名義上是國家所有,但是一級土地市場卻為地方政府管理。根據全國城市地價監測組的報告,2009年,全國地價水平值商業用地最高,為4712元/平方米;居住用地次之,為3824元/平方米;工業用地最低,僅為597元/平方米。如此大的區別,“跟政府的GDP偏好和土地財政偏好”大有關係。

  李景國等專家認為,地方政府和官員往往願意低價或免費供應工業用地,而另一方面卻對住房用地採取控制的態度。這樣的安排使得城市土地擴張進程中,居住用地乃至住房供給地增長遠遠落後於就業崗位增長,最終導致城市房地産市場中土地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進而造成城市化的進程中,地價、房價過快增長。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大規模儲備囤積土地,或者利用政府關聯企業進入土地市場高價拍地,使得房地産價格的增長超過預期。

  因此,李景國等建議,有必要建立與城市擴張(或總建設用地增長)挂鉤的城市居住用地供給制度,各城市應依據年度建設用地增長總規模,確定相應的住房用地年度供給計劃規模,國家對各城市住房用地供給計劃規模完成情況核查,對未完成年度住房用地供給計劃規模的城市,凍結下一年度全部建設用地指標審批。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