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讀報 2010-04-29

2010年04月29日 09:05  CCTV-第一時間 我要評論

進入[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第一時間聽我讀報。首先來看媒體速覽。

    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的表彰大會上表示,要不斷增加勞動者勞動報酬,實現體面勞動。今天《人民日報》的文章就説《體面勞動離不開闔理報酬》只有不斷增加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肯定他們的勞動價值,提高他們的幸福指數,才能讓他們的生活更有尊嚴。

    昨天,南京市房改辦公佈了南京第一起經適房違規申購案例。申購人通過提供虛假離婚手續,矇混過關。今天的《新華社》就説,目前有關部門已經依法收回了房源。違規者在騙購了4年之後被查處,説明保障房監督機制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昨天成都舉行了緩解交通擁堵議案聽證會。今天《新華每日電訊》説,這次議案的核心就是減、限、堵。減少一半的新車上牌,限制每天一半的入城時間,堵住大量外地車進城的慾望。對此有市民提出,緩解擁堵不該“一限了之”,還應探討其他方法。

    新醫改正按時間表一步步達成目標。今天的《科技日報》説,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國內醫改仍面臨四大待解難題:如何實現衛生資源公平和有效配置,如何考慮未來城鄉一體化的醫療保障體系,以及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接下來咱們來看今天的話題。

    長沙的李國梁夫婦結婚十多年了,感情非常好,可最近卻突然準備離婚。為什麼呢?《新華社》説,夫婦倆最近想再買一套房,卻趕上了新房産政策。買二套房不僅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50%,貸款利率也沒有了優惠。於是李先生就想,先離婚,把房産都判給妻子,自己原來也沒貸過款,名下也沒房産,那購房當然就按首套房來看待了,等買了房,倆人再復婚。其實像李先生這麼打算的人還不在少數,甚至有準備結婚的,都想延期了,要等雙方都買了房再説。

    假離婚究竟能省下多少錢?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貸款50萬元30年,按照首套房基準利率打8.5折來算,月供是3211.64元。如果按照第二套房貸款政策,即使能貸到50萬元30年,其月供也要3884.68元,30年下來要多支出24萬多元的利息。而去民政局辦個離婚手續也就是幾十元錢,單從經濟學看來,這確實夠吸引人的。

    為了買二套房,居然拿婚姻做起了文章,怎麼聽都不是滋味兒。

    而《深圳晚報》的記者還調查發現了二套房認定的另外一個難題:婚姻狀況的真實性銀行不敢擔保。為什麼呢?現在多數銀行對申請貸款人的已有房産,都是以央行的徵信系統為準的。這個系統是央行在地方商業銀行的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累積,匯總而成的。但是由於民政局的婚姻信息沒有和銀行共享,所以即便婚姻狀況是已婚,如果徵信系統裏沒有配偶的相關信息,那銀行只能默認這配偶名下沒房産,按首套房來辦了。

    針對央行徵信系統信息不全,不能及時更新等問題,目前深圳很多銀行在實際操作上,都採取了補充材料的辦法。比如要求申請人出具戶口本。不過,也有人對這種做法的可靠性表示懷疑。市民周先生就説,自己結婚多年,但戶口本一直是集體戶口,婚姻狀況仍是未婚。對此,有銀行表示,目前居民的婚姻狀況的真實性認定的確存在漏洞,需要引起重視。

    好下面是讀報留聲機。

    勞動,改變中國,勞動,讓三十而立的80後找到自己的位置。今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北京日報》把目光聚焦到在一群“80後”的身上。

    可是我比他還固執,橫攔豎擋就是不同意開機。這是首鋼首席作業長陳光説的。一次,機器上細微的摩擦引起了陳光注意,德國專家一檢查,説機器沒問題,開機運行吧。都説德國人固執,陳光也不差。他爬上機器頂部,最後在一個縫隙裏,找到了一節圓珠筆芯粗細的小鋼管。機器正常了,德國專家拍著陳光的肩一個勁兒地道謝。要知道強行開機的後果最小也要損失100萬歐元。

    遊人採蘑菇是玩,我採蘑菇可不好玩。這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王守憲説的。一到夏天,王守憲就盼著下雨。雨一停,他收拾好行裝就往深山裏一扎,實驗室裏的野生菌類種子都是他親手挖回來的。有次採到的蘑菇書裏記載是有毒不可食用,可當地老百姓卻説能吃。為了弄清結果,王守憲就學了一把神農氏,自己嘗了一下,結果是書本錯了。

    年輕人都不邁這居委會的門了,居委會能不顯得老氣嗎?這是北京崇文區安樂林社區居委會主任韓艷説的。10年前剛大學畢業的韓艷,主動申請到街道社區工作。她覺得居委會是社會的細胞,可年輕人工作忙,一些人嫌麻煩有事不願上居委會就會産生隔膜。自己是年輕人好溝通,從居委會這樣的基層也能開始事業。正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我也沒別的招,就是用最笨的辦法,坐公交車,跑超市、跑農貿市場,發動我認識的所有關係幫著賣玉米。這是北京平谷區梨羊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娟説的。有一年,村裏種的甜玉米熟了,可本來聯絡好的經銷商卻變了卦。甜玉米只能新鮮時賣,陳娟急得嘴上直起水泡。可玉米最後還是在陳娟的“笨辦法”下都賣出去了而且還讓村裏人掙了不少。好運氣往往偏愛下苦功夫的人。

    看他的“小説”,我能了解他的想法和精神狀態。説這話的是北京的精神科醫生龐宇。龐宇接診了一個病人,住院30年了,和龐宇年齡一樣大。病人沒事就寫小説,然後請醫生看。龐宇為了能了解病人,每次都不厭其煩得看,還常給他提些修改建議。在敬業這項評分上,剛到而立之年的這一代勞動者不會輸給以前的任何一代人。

    歡迎回來。

    昨天我們説了住建部出臺的經濟適用房新規,《中國青年報》説,新規裏面有這麼一條,已經享受經濟適用住房保障的家庭,再購買其他住房的,必須辦理退出手續或補交相關價款取得完全産權。過去監管經適房,主要是嚴卡準入門檻,現在是同時注重完善退出機制。不過,新的規定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惑。

    北京的李先生5年前住進了一套經適房,可是附近沒什麼學校,現在孩子要上學了,他最近正打算把這套房賣了,換購一套房子。問題是按照新規定,如果李先生再買其他住房,就要退先出目前的住房,給政府原價回購。李先生就覺得不公平,當初申購經適房的時後也沒有這些規定。

    北京李先生的問題只是老經適房出現的問題之一,北京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就建議説,經適房新規應儘快出細則。高消費如何界定,新、老經適房是否該一視同仁這些問題都應該有個合理的説法。住建部的經適房新規大多是原則性內容,如果不儘快制定實施細則,恐難達到監管效果。

    而《北京青年報》也説,一些老的經適房小區,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産物,當時的政策並不健全。這些老經適房如果按照新辦法執行會比較難。對此,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會綜合考慮新、老經適房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政策。

    北京是全國較早實行經適房政策的地區,遇到的問題也很典型,我們也希望北京市將來出臺的細則能夠為其他地區提供一個可行的參考。

    來看下一個話題。

    接下來是精彩每天秀一起看天下。

    《新華社》報道,你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去上海看世博會呢?有人就選擇這個,國際郵輪美國的“鑽石公主”號,如今她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靠港。
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配套項目,乘坐10萬噸級以上國際郵輪來上海的賓客,可在此換乘水上巴士直抵世博園區。

    握手只是人類的社交禮儀嗎?英國《每日郵報》説,最近英國人史蒂夫就和它新認識的松鼠朋友握了回手,松鼠的眼神看起來十分友好。

    當時,史蒂夫把一顆榛子放在了手上,然後緩慢地靠近松鼠,沒想到小松鼠也慢慢地把爪子伸了過來,於是成就了這張罕見的照片!

    這是什麼?如果你的答案是海裏的水母,那你就上當啦!這其實是機械水母,憑著巨大的觸手和抽水噴水的運動方式,和真水母沒啥兩樣。

    這3隻機械企鵝在水族箱裏盤旋著,時而上浮“呼吸新鮮空氣”,之後又以一種非常優美的姿勢一頭扎到池底,簡直能以假亂真!

    再來看《新華社》的這張照片,最近,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境內,一輪圓月高挂在雪山上,深邃的夜空,幽靜的雪山,再加上這明亮的月亮,構成了這幅月照雪山的美景。

    這是安徽觀眾葉連根推薦的照片,在皖南涇縣的“江南第一漂”,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兩岸層巒疊翠風光綺麗。在這裡你可以體會“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古詩意境。

    不少當地人還保留著竹筏作為主要的交通方式,您看,這家人剛剛買回的一台電冰箱也需要靠竹筏來搬回家裏。

    來看《大眾攝影》推薦的照片,這是重慶觀眾劉永鋒的作品《春》。懸垂的柳枝構成了詩一般的春天的旋律,畫面上展翅飛翔的小鳥,就像一個鮮活跳動著的音符,演奏著春天的奏鳴曲。

    四川成都的觀眾楊建功推薦的照片,最近,成都街子古鎮一位穿著古裝留影的年輕女子無意闖入了鏡頭,美麗倩影與古鎮融為一體。

    “愛生活 拍生活”徵集觀眾照片

    “愛生活拍生活”,今天的幸運觀眾安徽的葉連根和重慶的劉永鋒,我們將分別贈閱給他們一個季度的《中華遺産》和《大眾健康》,謝謝大家的熱情參與,也謝謝合作報刊的支持。

    歡迎回來,繼續來看其他方面的內容。

    《羊城晚報》説,廣州的梁先生12年前就考取了電工資格證,按規定要每兩年審驗一次。往年梁先生都能輕鬆通過。沒想到今年的審驗路卻異常坎坷。本來梁先生按往年的程序去辦理審驗,可到了地方卻被告知要網上報名還要拿張網上報名流程單。那就拿吧?沒想到梁先生一登陸網站,怎麼這頁面總打不開啊,那趕緊打服務熱線吧,居然也沒人接。折騰好幾天,網頁終於打開了,可各種複雜的程序還是讓梁先生看的眼花繚亂。結果到底也沒報上名。網上報名,的確方便,可不是所有人都熟悉網絡的,這現場報名該留還得留。

    上海世博園裏有四十多外國國家館。這些展館,大多都是各國自己設計,中方施工建設,裏面凝結著中國工人的汗水和智慧。《長江日報》就説,西班牙館外形獨特,就像是一個“藤條籃子”。可是當初西班牙人來到上海,只帶了一個模型,連施工圖紙都沒有。這下可把負責施工的中建八局員工給難住了。為了解決建築外墻的草編效果,施工人員找了大半年,才決定使用東南亞的藤條和山東的柳條做建築材料。接下來的難題就是怎麼給藤條上色,大夥最先想到的是上油漆,可是跟西班牙人一説,人家不幹,説油漆不環保,更不是天然的。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好辦法,用水煮。這藤條在水裏煮的時間長短,就會出現不同深淺的顏色。比如要淺咖色,就煮上5個小時、你要深咖色那就煮9個小時。看來咱們工人不光有力量,還有智慧。

    此正是:

    外國展館中國特色,

    施工人員辛苦建設。

    力量智慧萬事俱備,

    環保美觀八方迎客。

    今天的讀報就是這些內容,願你早上有個好心情。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