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深圳部分公務員住豪宅騙取保障房

2010年04月28日 13:35  中國證券報 我要評論

  已曝光的公務員福利房或許僅僅是冰山一角

  公務員福利房體系調查

  本報記者 林喆 萬晶

  農業部近期擬團購定向低價房被媒體曝光,引發對高房價背景下公務員群體福利房的熱議。據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1998年房改後,福利分房雖被明令禁止,但公務員系統內的變相福利分房一直沒有停止過,並且已經自成體系。

  目前,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的福利住房分配主要採用“以舊換新+體內循環”模式,所分配的福利性住房一般不能進入市場交易;而地方公務員在福利住房分配時,則存在較多違規用地的現象,不少二三線城市在農村集體用地國有化進程中,將建在農村社區內的小産權房也納入公務員福利住房體系內。

  “體內循環”自成體系

  進入公安部工作兩年後,劉雪松(化名)在北京廣渠門內分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與周邊逾35000元/平方米的商品房價形成鮮明對照,劉雪松購買住房的價格為4300元/平方米。而與劉雪松一起進入黨政機關工作的公務員,大多數都已分到一套福利性住房。

  “一直以來,國家部委手上都掌握著大批存量房源,而且每年還可通過經濟適用房劃撥、團購甚至自建,新增不少房源。大多數部委的公務員在工作滿兩年後便可申請福利住房。”劉雪松表示。

  據劉雪松介紹,新增房源、位置好的房源,一般由部委內“資歷深”的公務員先行挑選,並以優惠價格向其所在單位購買。購買新福利房的同時,他們原來享有的福利性住房須退出,單位以一定價格回購,用以分配給其他公務人員。

  劉雪松分到的福利房便是一套二手經濟適用房,總價款約33萬元,他繳付給單位的首付款為7萬元。由於該房産不具備完整産權,因此,劉雪松簽署了一份“三方協議”,獲得公積金貸款,並由單位提供擔保。

  “今後分到新房,單位會按照原來的價格回購這套住房,新房以同樣的方式轉讓給我們。如果離職,我們可以通過補交地價款獲得該套住房的産權。”通過這種“以舊換新”的方式,中央黨政機關公務員的福利住房分配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在北京,公務員這一特殊的群體在住房方面長期擁有著特殊的渠道。西直門、新街口、三里河、廣安門、廣渠門等位置優越、交通方便的區域,均存在著體量巨大的公務員社區。近期,北京朝陽新城兩限房項目——金隅景和園三棟樓座被農業部定向團購,數百套房源將按“資歷”和“貢獻”分配給內部人員。顯然,這批房源屬於商品房,産權證完備,將來可以上市交易。

  不過,還有大量公務員的福利性住房所佔土地並非商業用地,而是機關的“自留地”。比如北京東三環的和諧雅園,西三環益豐苑小區,西直門某鐵路住宅小區等。這些樓盤無一例外都有規劃證和開工證,但是很難查到土地審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坦言,這些項目所用土地主要是劃撥土地,或者是部委自用土地,並沒有走土地招拍挂的程序。

  有關專家表示,國務院對公務員福利分房存在政策漏洞。1999年,國務院針對公務員人群專門下發了《在京中央和國家機關進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規定“從1998年底起,在京中央機關和國家機關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但國務院此前的23號文中又規定:“在一定時期內,國管局、中直管理局可統一組織建設經濟適用住房,按建造成本價向在京中央和國家機關職工出售。”

  因此,不少部委、機關打著“經濟適用住房”的旗號向公務員提供福利房的現象仍在繼續。北京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公開表示“大部分的經濟適用房都供應給公務員”。

  數據顯示,北京市2005年到2009年公開的土地供應量,70%以上的土地用於建經濟適用住房和其他政策性住房。然而,這期間面向社會供應的經濟適用房的全部數量,加起來只有7%左右。“另外63%以上的土地去了哪,大家心知肚明。”任志強表示。

  巧妙裝扮公開申請

  通過騙取保障性住房,享受超規格的福利,在全國各地層出不窮。近期深圳市再次曝出保障房申請騙取事件,在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初審合格家庭公示名單中,至少299戶有成員在政府機構工作,有些家庭甚至多人同為政府機構人員,還有不少人住在豪宅。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在這次申請保障性住房初審合格的“特殊299戶”中,來自的工作單位分佈在深圳各大政府機構裏,有政協深圳市委辦公廳、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中院、市地稅局、深圳海關等單位,甚至連市住房和建設局也有旗下機構工作人員通過申報。

  更不可思議的是,不少在政府機構工作的人員都低調地把自己放在共同申請人的位置,而讓其家人充當第一申請人。在政府機構中,初審通過者最多的是深圳海關,多達12人;即使是只有25個人員編制的福田區安監局也有11人通過初審。

  在這些初審通過者家庭中,不少政府機構工作人員赫然在列。如一戶申請人李某工作在皇崗口岸管理處,夫妻關係的共同申請人楊某則在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福田區梅林街道辦的申請人李某在深圳市電化教育館工作,共同申請人毛某則供職于深圳市地方稅務局納稅服務分局,“實際居住地”寫著深圳市福田區梅山苑10棟。園嶺街道的肖某在深圳市住宅租賃管理服務中心工作,與其夫妻關係的宋某則在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産管理局。

  面對社會各界的質疑,深圳各機關紛紛出面解釋。深圳海關表示,該單位通過初審的12人均是合同工。福田區安監局同樣回應,該局通過者也是臨時工。

  在通過初審的人中,還有不少申請人實際居住地在豪宅區,引發如潮質疑。根據網上公示,一戶申請人李某全家“實際居住地”為香榭裏花園,這裡的均價達5萬元/平方米,可謂超級豪宅,即使是租金,也是相當不菲。供職于福田區政府投資項目審計中心的胡某也是共同申請人,現在住址是福田區金地名津,金地名津現在房價超過2.5萬元/平方米,一房一廳月租金也在2500元以上。

  對於住豪宅申請保障房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有街道辦負責人坦承,不敢保證沒有人隱瞞財産情況。即使核實了申報者的工作單位情況,身份也不好核實,主要根據申報者自己申明不是公務員,同時派人入戶調查,讓申報者填相應表格。

  小産權房漸漸蔓延

  與中央黨政機關公務員長期存在的福利分房不同,地方公務員福利分房在近兩年內才興起,而小産權房已經成為一些地方的獨特模式。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目前,重慶、浙江、江蘇等地正在推行“城鄉統籌”和“農地置換”。大批農民通過宅基地置換變身市民,其原有土地上交後,經過統一規劃建設新社區。其中,不少地方公務員分得了位於城郊農民社區內的小産權房。

  業內人士指出,地方政府控制小産權房以及變相福利分房的能力有限,主要原因是很多公務員住進了這些小産權房和變相福利房社區內。而當地政府房屋管理部門能審批和發放産權的只是部分房屋。大多數農村新社區以及政府職能部門所建設的新房,地方建委無權管轄。

  另外,很多地方政府的職能部門,以房屋翻新或者危房改造名義建設的房屋,甚至還不需要涉及産權證問題。“因為過去就有産權證,現在只是重新辦,變化只在於辦成多大面積而已。”知情人士透露。

  更有甚者,河南省某地級市日前還曝出,有當地政府部門集資建房面積嚴重超標、集資建房對象超範圍;違反建設工程規劃施工,建設聯排別墅。其中,包括已經竣工的為地方官員而建“府邸花園別墅群”、“酈水花園”等。

  有法學專家表示,近幾年,城市房地産市場持續升溫,集資建小産權房低於市場價格甚至低於開發成本,擠佔了按市場行為經營的企業的市場空間。而一些特權部門利用集資建房大肆謀取私利,實際上是侵佔公共資源、侵吞國有資産,同時也暴露了政府在土地管理上存在的巨大問題。

責編:曹樹彬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