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4月21日 16:57 國際在線 我要評論
車主展示因汽油引起的故障部件。
4月18日的週末,又一批因在中石化加油站加油導致車輛出現故障的車主們上門理賠,中石化安陽分公司的員工們因此忙碌不已。由於這批車主沒有加油憑證,中石化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甄別情況。
即使是那些已經初步完成理賠的車輛,隱患也依然存在。
安陽一位車主李琦(化名)對本報記者表示,“對於車輛因此紅色汽油導致的部件受損問題,目前中石化也還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説法。”
紅色汽油之罪?
4月15日下午,中石化安陽分公司大樓前停著幾十輛不同廠牌的汽車,但毗鄰大樓的加油站卻生意冷清。
這些先後到達的車主到此並非為了加油。在辦公大樓二樓的會議室內,七八位車主正在拿著身份證、車輛行駛證等複印件以及4S店開出的檢測單,等著中石化開出相應單據,然後再去4S點修理車輛。
另外一些車主則試圖找中石化領導討個説法。在副經理辦公室裏,一場爭論正在進行。
“如果你們給開具一份證明,證明車輛部件受到腐蝕並非中石化汽油造成,我現在就走。”一位車主取出在4S店修理車輛時從氣門部分取出的積碳殘垢,一邊向這位副經理展示,一邊激動的説。
對於這位副經理而言,自紅色汽油門發生後,他已多次遇到這樣上門要説法的車主。據他回憶,就在4月15日早晨,有憤怒的車主甚至要求中石化買下其受損的一輛價值10萬元左右的汽車。
但由於檢測結果尚未正式對外公佈,在座的副經理沒能給出正面的回答。
對於這樣的局面,安陽車主李琦並不覺得奇怪。“現在的人已經比較少了。4月初的時候,每天都有車主圍堵加油站和大樓的。”李琦説。
在致電數家4S店後,記者得知,僅奇瑞一家就有500輛左右的汽車因同樣的故障報修,北京現代則超過了1000輛。這批患上“車瘟”的故障車輛表現出類似的症狀:發動機聲音刺耳,部分部件被腐蝕,車輛抖動,排氣管噴出紅色渾濁液體,嚴重的會出現死火現象。
據了解,由於河南省是乙醇汽油示範推廣省份,安陽市市面上出售的主要是燃料乙醇摻混量為10%的汽油,其價格也較北京地區低──4月14日前為每升6.28元,漲價後則是每升6.53元。
但此次的乙醇汽油卻和以往並不相同。李琦保留了部分從油箱裏抽出的汽油,這些汽油呈紅色。
“以前一直加的也是乙醇汽油,但一般都是透明的青色,這次的紅色汽油讓人覺得很不正常。”李琦説。
新鄉、焦作等安陽周邊地區也出現了類似問題。其中,新鄉市在去年年底就出現了類似問題。
新鄉市北京現代4S店售後部經理李鴻昱對外表示,北京現代總部的檢驗結果是送檢的樣本汽油中錳含量大幅超標。送檢的樣品汽油中,錳含量超過9.8%,是正常含量的98倍。嚴重超標的錳造成發動機內活塞連桿、活塞環等部件的嚴重腐蝕。
賠償責任
這起在産品升級過程中發生的紅色汽油門,是中石化在香港死火門事件後又一次質量事故。
4月初,中石化河南安陽分公司在安陽市電視臺發表了公開聲明,表示在國II乙醇汽油向國III乙醇汽油過渡期間,公司向汽油中添加了環保添加劑,現在車輛出現的問題是過渡期間的正常現象。解決方案是,保修期外需自費的車輛,由安陽分公司指定的廠家處理。清理後將根據清洗前清箱數量或最後一次加油數量免費補油。
由於一直持加油卡加油,李琦成為了第一批順利理賠的車主中的一員。
但這個過程依然讓他感覺痛苦——加油站之間推來推去,理賠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可執行的標準,甚至連免費補油的單據也是一張並不嚴謹的蓋章手寫紙條。
沒有加油憑證的車主要痛苦的多。若要獲得理賠,需要先通過中石化的甄別,否則可能一分錢補償都拿不到。
另外,由於零部件受到腐蝕,這些車輛的後續補償依然是一個問題。目前,中石化對此尚無統一的認定程序。
李琦表示,他的車在清洗油路後沒有再出現抖動的情況,可發動機的聲音依然較大,但這部分責任已經很難再找到承擔的對象。
在中石化安陽分公司大樓內,車主黃讚(化名)一再對中石化工作人員表示,希望中石化也能賠償他的豐田花冠受損部件更換費用。
在幾番交涉後,中石化給出的意見是,“如果4S店認定是我們的汽油導致的部件受損,你再來找我們。”
反之,這個過程對中石化公司而言,同樣痛苦。
記者在翻閱了數位車主的檢修單後發現,每筆維修費用約為1000元——這意味著中石化此次的直接損失就超過了1000萬元。
隨著事情的逐步明朗,中石化的善後態度變得積極起來。
中石化表示,“已經組成調查組,省公司主要領導親赴安陽,在前期組織有關專家赴現場進行調查的基礎上,責成安陽石油分公司主動邀請當地工商局和技術監督局對油品進行抽樣檢驗,同時將邀請車友代表和關注此事的網友、媒體記者對抽檢過程進行監督,最終調查結果待專家及權威機構拿出意見後及時公佈。如果調查落實下屬企業確實存在內部管理問題,將對有關責任人問責。”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已有一位中石化安陽分公司經理向總部作出了書面説明。”
責編:王玉飛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