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再度瞄準落後産能 十行業年底定生死

2010年04月07日 07:24  經濟觀察報 我要評論

  針對産能過剩行業的調控政策再次收緊。

  日前國務院下發 《關於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産能工作的通知》,按照該文件,電力、焦炭、鋼鐵、有色、建材、紡織、輕工、電石等十大行業的一大批企業將在今年年底前迎來生死限。

  該通知日前還沒有正式公佈。不過,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委已經開始部署具體工作。3月31日,工信部原材料司在北京召開原材料行業淘汰落後産能座談會,全國各省、區市的主要部門官員70余人到會。

  在當天的會議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向地方政府部門提出了2010年需要淘汰的任務總量,到今年年底前,全國要關閉不具備相關條件的小煤礦8000處,淘汰産能2億噸;淘汰小火電機組5000萬千瓦;關閉全部4.3米以下的小機焦焦炭裝置。而鋼鐵行業,則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淘汰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總計1.25億噸的産能。

  據悉,即將下發的通知提出,有關部門要提出分行業的淘汰落後産能年度目標任務和實施方案,並將年度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地要根據下達的淘汰落後産能目標任務,制定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落實到具體企業,並將計劃淘汰落後産能企業名單,上報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

  工信部原本計劃在3月31日的會議上,就將上述任務分解到各個地方,但並未成功。

  4月2日,原材料司的官員對本報表示,淘汰落後産能的難度非常大,地方的積極性不高。

  自2008年底經濟危機以來,國務院已經數次召開會議專門研究淘汰落後産能的工作。去年8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去年9月,國務院下發部署進一步淘汰落後産能的“國發38號文”。此後,國家發改委宣佈三年內暫停對鋼鐵、焦炭等7個行業新項目的核準和審批。時隔100天后,國務院此次再度出手。

  與此前幾次相比,此次的調控更加嚴厲。該文件稱,對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後産能任務的地區,嚴格控制國家安排的投資項目,將實行項目“區域限批”,暫停對該地區項目的環評、核準和審批。

  同時,對於未按規定期限淘汰落後産能的企業將採取撤銷排污許可證,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不批准新增用地等手段。必要時,政府相關部門可要求電力供應企業依法對落後産能企業停止供電。

  此外,還將在地方推行政府問責制。文件表示,將淘汰落後産能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參照 《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國發〔2007〕36號)對淘汰落後産能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提高淘汰落後産能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比重。對瞞報、謊報淘汰落後産能進展情況或整改不到位的地區,要依法依紀追究該地區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此次更為嚴格的淘汰措施能取得怎樣的效果,目前還很難説。工信部的官員説,3月31日的會議類似一個動員大會,要求地方回去之後,儘快根據要求制定相關行業的淘汰標準,儘快上報淘汰任務。不過,可以預想一些地方則會抓緊敦促地方相關企業,在淘汰任務正式開始前,通過裝置改造等手段達到國家規定的淘汰標準,從而避開被淘汰的命運。

  在3月23日召開的全國焦化會議上,中國煉焦工業協會還在敦促下屬會員企業,趕在2010年年底前,抓住最後一次機會,對那些達不到4.3米標準的焦爐裝置進行改善。4.3米焦爐正是此次淘汰落後産能的標準線。據煉焦工業協會的統計,4.3米以下焦爐的産能大約佔到了全國焦炭産能的三分之一。

  煉焦工業協會會長黃金幹説,目前來看,行業的運營狀況基本還是不錯的,市場需求還很旺盛。很多企業剛剛度過危機,效益出現好轉,改變裝置,達到政策的標準,是企業要生存下去的唯一辦法。

  據統計,中國焦炭産能目前大約過剩1億噸。2009年,全國焦化行業關停淘汰落後焦爐産量近2300萬噸。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當年全國新建投産焦爐産能3700萬噸。自2005年正式開始實施産能淘汰以來,到2009年這五年間,全國焦爐新增的符合國家標準的産能累計已經超過1.4億噸。焦炭行業的産能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增加。

  黃金幹説,國家出臺政策規定要淘汰的規模,企業只能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裝置的水平避免被淘汰,這樣整個行業的産能只會越來越高。

  工信部原材料司的官員希望,地方能夠儘快摸清當地過剩産能的規模和情況,拿出淘汰計劃並儘快上報。此後,工信部將根據地方上報的情況,列出各省市年內淘汰的任務表,上報國務院。

  但顯然要完成這樣的任務並非易事。工信部相關官員在3月31日的會議上,面對70多位地方官員坦言:“我們知道這是難啃的硬骨頭,但是還是要一點點推進。”

  工信部將在四月中下旬召開治理産能過剩的全國會議,地方到時能否上報淘汰計劃,並簽訂目標責任書,仍是疑問。

責編:曹樹彬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