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旱普洱茶減産價格飛漲 茶商對賭茶價漲跌

2010年03月29日 08:55  新京報 我要評論

  3月26日,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丁家箐,茶農在採茶。旱災下,普洱茶産量下降。

前日,普洱茶源廣場,商販們每天都要進行討價還價的拉鋸戰。

  大旱下的普洱茶減産漲價鏈條

  茶農減産減收,茶販加價,茶商漲價,普洱茶在京價格已漲10%;茶産業波動事關普洱市當地穩定

  雲南大旱,在旱區人們飲水困難的同時,雲南最大産茶區普洱市的茶園也在喊渴,由於水分不足,茶葉的抽芽時間推遲,影響了茶葉的産量和品相。普洱市茶産業辦公室副主任劉標估計,全市春茶産量損失會在一半以上。

  茶農的茶量減産,茶販的成本增加,茶商的茶價上漲,泡在人們杯中的普洱茶已經升值,大旱正在普洱整個茶産業中吹起一股“蝴蝶效應”。

  普洱市思茅區茶産業辦公室農藝司技術員李德昌現在的工作是,從技術方面指導茶農增收,政府會在有條件的地方為茶農配小型抽水機進行灌溉,同時,可能會有相關補助措施出臺,因為茶産業是普洱市農業第一經濟支柱,也牽涉到以種茶為生的2.5萬外來移民的生産生活,關係到社會穩定。

  3月,正是採茶時節,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丁家箐村民小組茶農李紅衛,卻沒有以往忙碌,他種的近16畝茶樹因缺水沒有發芽。説起春茶産量,他直搖頭,“去年這時候收了近一噸,現在才收200公斤,減産80%。”

  與此同時,兩千多公里以外的北京馬連道茶葉一條街,許多普洱茶經營商戶在一週之內都進行了提價,“産量減少,加工成本增加,我們現在的價格提高了10%左右。”春節前每公斤賣60元的普洱散茶,現在已經賣到66元。

  人們對“蝴蝶效應”最常見的形容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如今,乾旱這只“蝴蝶”,在普洱輕拍翅膀産生的影響,已經開始在整個茶産業中蔓延。

  茶農減産

  據估計,普洱全市春茶産量損失會在一半以上

  普洱市,原名為思茅市,2007年4月8日起,更名為普洱市,因為那裏是著名的普洱茶重要産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産茶區之一。

  3月26日,雲南省氣象臺發佈乾旱紅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三天全省大部地區會出現一次小雨過程,但對乾旱無明顯緩和作用,乾旱仍將持續。

  茶農李紅衛看著枯黃的茶樹發愁。10年前,他種下16畝茶樹。前三年,他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花了六七萬元。今年,是第十年,也是茶樹盛産期的開始。正常情況下,産量應該一年比一年高,持續15年。

  但是,旱災讓增收變成了減産。

  他跟附近的鄉親商量,想打井抽水灌溉茶樹。打井加抽水機等成本要幾萬元,“大家心又不齊,搞不成。”

  旁邊,是茶葉研究院的試驗茶樹,明顯長勢要好一些。李紅衛有些羨慕又有些無奈,“國家投資了幾十萬元,搞灌溉設備,我們也想過借那邊灌溉,但相隔一個山頭,設備成本也太大了,大多數茶農都沒有那種條件,有的完全絕收。”

  今年的春茶不但量少,質量也差。較好的茶葉“雪芽100號”特級鮮葉,賣到每公斤6到7元。最差的“實生苗”,賣到了每公斤4元左右。收購價總體上漲了5毛到1元,但收入卻降得厲害。李紅衛去年收入近6000元,今年不到1500元。

  收成低,茶農的待遇也降低了不少。去年,李紅衛只需打個電話,附近的茶廠就會開著卡車來收茶,不用付運費。今年,茶量少,他不得不騎著摩托車,用蛇皮袋裝了半袋子茶葉,親自送到茶廠去。

  李紅衛最懷念2007年的光景,那是普洱茶瘋狂的年份,“當時買茶賣茶的都瘋了,摩托車廠家直接拉著摩托車下來。多少斤鮮葉,換什麼牌子的摩托車。”一夜之間,茶農家家戶戶多出一兩輛摩托車。

  當年,茶農採一天茶能賣一兩千元,出現了城裏農民工都拋下工作回家採茶的場景。

  那時候,採茶時間從每天早上7點採到天黑,熟練工一天能採10多斤。採的時候,得用防水布把身子圍起來,還是免不了得風濕病。

  今年,天氣乾旱,産量太少,茶農們大多放棄了採茶,有的去城裏打工。李紅衛説,請人採茶每公斤4元的工錢付下來還要倒貼,不如不要。

  思茅區茶産業辦公室農藝司技術員李德昌説,“作為農業支柱産業,思茅區茶産量損失比較嚴重,與去年相比,目前春茶總體減産應該在65%以上。”

  “目前還無法得到完整的統計,我估計全市春茶産量損失會在一半以上。” 普洱市茶産業辦公室副主任劉標説。

  茶販搶茶

  有時候,茶販跑老遠去廠裏拿貨也撲空。運氣好,會有一袋半袋

  3月27日,週六,8點鐘,普洱市最大的茶葉集散地普洱茶源廣場(下稱茶源廣場)熱鬧起來。不時有大小卡車魚貫而入,人們從車上卸下一袋袋茶葉。

  賣茶者將茶葉擺在一個個商鋪前,三兩聚集,閒聊等客。很快,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販陸續到來。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找到物美價廉的茶葉。

  普洱當地茶販王文英早早佔住了市場一個岔路口的位置,她擺出了5袋茶葉,每袋20多斤。今年的茶葉,來之不易,她稱之為搶茶。“現在産量減少,想拿到茶葉太難了,成本也高了。去年十二三元每公斤的茶葉,漲了四五元,還經常拿不到。”

  茶販收茶,大多選擇去茶廠,因為那裏的茶已經過了初加工,“廠裏不停加價,有時候我們幾個人一起去拿,誰先進門誰先談。廠裏出了個價,他不要。我們後來者才有資格繼續談,這個價可以就拿走。不行,就下一家。”

  有時候,茶販跑老遠去廠裏拿貨也撲空。運氣好,會有一袋半袋。

  搶茶的場景,讓她想起2007年。那一年,她剛入行,經歷了更為瘋狂的搶茶場面。當時,茶農都不把茶賣給廠商,自己隨便曬曬,就能賣五六十元每公斤。農民曬茶的時候,旁邊就守著茶販。他們不等曬乾,把錢往農民手裏一塞,收了茶就跑。一到市場上,轉手一賣,就能賺個幾十、上百塊錢。

  當時,還有人為搶茶打了起來。王文英説,“今年,最好賣的時候,也就一天賣個100多斤。去年隨便賣,二三百斤。現在呢?有人跑一天下來,只收到8斤茶。”

  談話的時候,一個甘肅人過來問價,“你這茶怎麼賣?”王文英説,“50一公斤。”那人抓起一把茶葉説,“50太貴了,你看這茶都是沫子,40吧。”“哪是沫子,最低49,我虧一塊錢。”“44,不賣算了。”談了10多分鐘,沒成交。

  王文英的時間多在這樣的拉鋸中度過。她盤算著,今年,茶少,質量也不好,但拿茶的價格高了,“有時候廠裏漲價,我們也得漲,不然虧本。漲了,茶葉又賣不出去。我們就一兩天不去廠裏拿貨。讓他們到市場上去賣,發現漲了價,賣不動。我們再去拿就好説話了。”

  茶商謹慎

  按照往年,3月下旬,春茶價格開始回落,但茶商發現今年不跌反漲

  從9點到11點,茶商李龍在茶源廣場來回走了不下5遍,他在為昆明的店舖尋找貨源。

  每到一個攤前,他會把袋子裏的茶葉捧起,湊近鼻子聞聞,或者放到嘴裏嚼嚼,然後一番討價還價,最終悻悻離開。轉了兩圈,他又會湊近那個攤位,又是一番討價還價,結果卻沒變。

  普通的原料經過不同的加工方法,會成為綠茶和普洱茶兩種産品。李龍的綠茶加工廠貨源已經不足,他在昆明還有一個門面。“茶葉色澤越白越亮越好,芽葉越飽滿越好。”這個三年前還在種田的農民,已經對茶葉瞭如指掌。

  他仍然記得2007年的教訓,所以在這次大旱之下,尤為謹慎。

  那年,他帶著2萬多元的積蓄融入普洱茶風潮當中。倒茶賣茶,僅一個多月就賺了5萬元。那時候,好茶壞茶價格差不多,幾十元的茶高的時候竟賣到100元左右每公斤。

  李龍將賺來的錢不斷買茶。不到幾個月,普洱茶高價泡沫破滅。他的茶價格狂跌,“50多元買的跌到40元,一直跌到沒人要為止。”短短幾月,賺的錢就賠光了。

  如今,他花50元每公斤買的茶葉,運到昆明去,批發能賺兩到三元一公斤,零賣可以賺到10元一公斤。他説,綠茶透明度高,比較實在,經過深加工,比如切細,分篩成中條、小條、綠珠等,可以提高一點價格。

  去年此時,他購茶15噸左右。今年同樣的數量,成本要增加30%到40%,因此他賣茶的時候也不得不提價。

  按照往年規律,到了3月下旬,春茶價格就開始回落,但他發現,今年不跌反漲,讓人心裏沒底,只能等等看,“你不跌價我就不買,我可以賣存貨。當然,實在撐不住了就只能買這些高價茶了。”

  與李龍不一樣,老家湖南的匡貝貝把門面開在市場內,與老公一起經營了4年,專做普洱茶,現在建了廠房,有了門面。既賣原料,也賣成品。

  她家廠裏的鮮葉多靠從茶農那裏收來,有時候她也會到市場轉轉,收到茶葉後,就放到廠里加工成普洱茶。

  加工後,分為9級,最高1級批發價18元,最低9級批發價7.5元。如果在店裏零售,價格則翻一到兩倍,今年她的零售價漲了10%。

  “今年的茶,量少,質量差,收購成本高,達不到我們的檔次,所以收得少了。現在我們還找不到適合的新茶,幸好,普洱茶越陳越香,可以賣存貨。”

  因為沒茶葉,廠裏毛料銷售基本停滯了。她説,雖然普洱茶仍能堅持,廠子利潤卻下降了20%多。

  對於茶商來説,價格上漲,總體利潤卻下降,現在的茶葉生意,更像一場賭博。

  一場賭博

  有茶商表示,現在進茶價這樣高,到時候下雨了,價格跌下來,高價茶又得低價賣

  對於全國各地的茶商來説,有時候在茶源廣場的交易顯得驚心動魄。

  甘肅天水商人李小鵬做茶葉生意10多年了。

  往年這時,他需要購茶四五噸,成本約16萬元。今年,他才買了一噸茶,就花了近7萬,成本漲幅超過一半。他在天水市的賣價不得不一公斤上漲近20元,漲幅超過40%。

  讓他為難的是,價格漲了,質量卻降了,很多客戶接受不了,茶葉銷量減少。

  他們經常為了質量稍好的茶現場競拍,市價60元每公斤的茶葉一齣來,當場就幾個人喊價。61、62、64……一直喊到67元。最終勝者卻懷著忐忑的心收下茶葉。

  李小鵬説,他們這行利潤大約25%,現在茶價這樣高,都不敢買。到時候下雨了,價格就跌下來,這些高價茶又得低價賣,利潤就降得厲害了,“現在做這生意,跟賭博一樣。”

  與大多數茶商不一樣,雲南龍生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啟忠對茶葉價格有著不同的看法,“現在茶葉的價格不是太高,是太低了。”

  龍生公司有著雲南省最大茶葉種植園,以外銷為主,年銷售額約一個億。由於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即使産量減少,其抵禦旱災的能力亦比散戶強。

  “旱災影響最大的是原料,目前我們減産應該在30%左右,我們也提高售價30%來彌補損失。”朱啟忠説,今年對於茶産業來説,是災害年,雲南大旱,福建那邊霜凍,全國産量減産已成定局。

  2007年,龍生公司在普洱風潮中賺進5000萬元,卻由於放棄了其他産品,失去了一些穩定客戶。

  2007年普洱茶的瘋狂行情許多人還記得。據報道,當年5月,深圳茶博會上,一餅499克的名貴普洱茶———“錦繡茶祖”,以40萬元高價拍走,每克800多元。

  朱啟忠認為,以前炒普洱茶沒有問題,關鍵在於沒有保障普洱茶的質量。當時全國各地的茶都在往雲南涌,後來,假冒偽劣太多,把普洱茶搞垮了。

  在他看來,以前是供大於求,現在則是合理的價格回升,茶葉是漲得最慢的農産品。但是,茶葉有70%到80%是散戶買賣為主,而且品種多,市場複雜,大旱造成了流通渠道價格上漲,導致風險很大,利潤又不高。

  等待

  可能會有相關補助措施出臺,因為茶産業是普洱市農業第一經濟支柱,關係到社會穩定

  大旱之下,普洱茶對普洱市來説,更顯得舉足輕重。

  普洱市茶産業辦公室副主任劉標介紹,雲南省是中國最大産茶區,普洱又以136萬畝種植面積,成為雲南最大産茶區,每年普洱茶産量佔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國家取消農業稅後,茶葉種植成為富民産業,去年全市人均收入在2900元左右,茶農的茶葉收入就佔到了1千多元,對農民的收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思茅區茶産業辦公室農藝司技術員李德昌現在的工作是,儘量動員大家多采茶,從技術方面指導茶農增收,政府會在有條件的地方為茶農配小型抽水機進行灌溉。但對於大多數地方的乾旱,他也承認沒有更好的辦法。

  他説,可能會有相關補助措施出臺,因為“茶産業是普洱市農業第一經濟支柱,也牽涉到以種茶為生的2.5萬外來移民的生産生活,關係到社會穩定。”

  3月27日,王文英站了一上午,總算賣掉了兩袋茶葉。李小鵬等甘肅商人,都聚集在老鄉設在茶源廣場的物流站內,等待裝車。現在,物流站的托運量跟去年比,下降了一半。

  據了解,在北京的馬連道茶葉一條街,今年普洱茶上市時間可能會從原來的3月份推遲到5月份。

  大家都在等待一場降雨,來扭轉局面。

  3月28日,淩晨2點,普洱市突然下起陣雨,維持了約40分鐘。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夾雜著遠處傳來的歡呼。

  普洱茶的價格路線

  茶農

  因為雲南大旱,普洱茶葉産量下降,收購價總體上漲了5毛到1元,整體收入下降。比如,茶農李紅衛去年收入近6000元,今年不到1500元。

  茶廠

  把從茶農那裏收購來的茶進行初加工,再加價賣給茶販。由於茶量減産,比如,去年十二三元每公斤的茶葉,漲了四五元,茶販還經常拿不到茶。

  茶販

  將販來的茶葉,到市場進行交易,加價賣給前來進貨的茶商。比如,茶販王文英以48元每公斤茶葉的價格買進,欲以50元的價格賣出。

  茶商

  從茶販那裏買到茶後,再出售給消費者。比如,天水茶商李小鵬,往年他購茶四五噸,成本約16萬元。今年,他才買了一噸茶,就花了近7萬,成本漲幅超過一半。他在天水市的賣價一公斤上漲近20元,漲幅超過40%。

  □本報記者 陳寧一 雲南報道

責編:王玉飛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