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3月18日 08:52 解放日報 我要評論
人民幣升值壓力測試正走向縱深。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財政部或將於3月下旬派出調研組赴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及上海市進行範圍更廣的人民幣匯率壓力測試。此前的2月下旬,商務部、工信部已聯合展開針對勞動密集型行業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測試。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不同於2月份集中針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調研,由財政部&&的新一輪壓力測試將對一般貿易、加工貿易、中國企業以及在華經營的外資企業進行範圍更廣、分類更細的調研,以期掌握不同貿易類型行業、不同貿易企業在應對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的壓力差異。
與此同時,受人民幣匯率影響較大的有關行業商會也正配合展開行業內部的壓力測試。
記者了解到,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已于近日完成了行業報告,並將該報告通過主管部門提交給決策層。決策者對報告高度重視並做出批示。
該商會提供給本報的部分報告內容顯示,如果人民幣升值3%,將使大型成套設備行業減收300億人民幣,而這還不包括家電、電工以及汽車、鋼鐵等其它産業。
如此頻繁的壓力測試背後,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在貿易問題上的激烈交鋒。美國紐約州參議員查爾斯 舒默即將於當地時間3月16日公佈升級版“舒默議案”,並啟動立法程序,再度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施壓。
4月15日,美國財政部將正式發佈其匯率政策報告。巧合的是,廣交會也將同日開幕,這將是人民幣升值壓力測試的一場實戰演練。
沙盤推演之後,中國出口行業將制定何種應對升值的教戰守則備受矚目。
就業受威脅最大
據紡織服裝行業人士初步估算,該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約5萬家,其中10%的規模以上企業貢獻了整體利潤的90%,這些企業有較強的抗壓能力。但另外90%的規模以上企業只貢獻了整體利潤的10%,由於利潤率較低、議價能力差,人民幣升值將對其造成明顯衝擊。
“規模以上企業一般擁有工人數為500人以上。如果5萬家中有90%抗壓能力差,意味著4.5萬家企業,也就是2500萬人的就業面臨著衝擊。”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估算。這2500萬的就業危機還不包括其它規模以下企業,以及紡織服裝行業以外企業。
“就業問題直接關係到社會穩定,這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最大威脅。”周世儉説。
除了就業問題以外,出口行業利潤是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影響點。
機電商會內部調查報告顯示,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將明顯削弱行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抑制出口。據海關總署統計,2009年機電産品出口占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59.3%,累計出口機電産品7131億美元,比2008年下降13.4%.
“總體看,人民幣升值將對三類企業産生較大影響:大型成套設備企業;家電、電工、一般機械等優勢産業;造船、汽車、鋼鐵、手機等弱勢産業。”上述報告指出。
機電商會信息諮詢中心的張慧玲告訴本報記者,大型成套設備企業中的電站、輪船、鐵路、通訊等成套項目出口合同金額大、週期長,從簽約、設計、建設、調試到交付使用一般需要3~4年,收匯週期大約為8~10年,因此存在巨大的匯率風險敞口。
“一些企業在2007年和2008年已經承受了相當於其利潤30%-40%的匯兌損失。”張慧玲説:“經機電商會估算,目前企業在手合同約為1500億美元,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3%,整個行業將減收300億人民幣。這類企業受影響程度最大。”
對於家電、電工、一般機械等優勢産業,由於行業中小企業多,競爭過度,出口利潤率普遍在3%左右。通常來説,企業接單、出貨、結匯至少要2~3個月,如果在這段時間內人民幣升值,多數企業將難以承受。
多部門和重點行業商會的壓力測試,是否暗示人民幣匯率即將出現鬆動?
商務部部長助理王超此前表示,政府對進出口企業的人民幣升值壓力調查是常態性的。暗示了壓力調查的啟動並非匯率鬆動的信號。
周世儉認為,通過壓力測試,中國在面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真實壓力可以得到更好的證明。“壓力測試本身立足於升值難。”
在機電商會提交的調研報告中,系列數據最終也指向了“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政策建議。“考慮到目前美元對歐元升值、韓元和東歐主要貨幣貶值的情況,人民幣實際上已經進入相對升值軌道,再提人民幣升值實為不宜。”
匯率背後的政治交鋒
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內部正緊鑼密鼓地醞釀針對人民幣匯率的懲罰議案。
美國時間3月16日,紐約州參議員舒默將公佈其升級版“舒默議案”,並啟動立法程序,向人民幣匯率問題施壓。
據外電16日報道,130名國會議員致信美國財長蓋特納和商務部長駱家輝,要求奧巴馬政府在4月份發佈有關匯率操縱的定期報告時,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之一。
周世儉認為,一旦判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中國將遭遇大範圍的匯率反補貼調查。事實上,在3月2日公佈中國輸美銅版紙“兩反”案初裁時,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國際貿易局新聞發言人TimTruman已經表示,正在考慮將人民幣匯率操作列入反補貼調查。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在16日的新聞例會上表示,“如果把匯率問題政治化,將無助於各方協調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共克時艱。”
中美關係正經歷著包括美國對臺軍售、奧巴馬私會達賴、貿易摩擦等系列震蕩。在周世儉看來,儘管以上問題非常關鍵,但將對中國造成實質傷害的是眼下逐步展開的人民幣匯率問題。“這直接關係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美方的強硬態度部分源於其出口戰略的調整。
奧巴馬在今年的國情咨文中提出了5年內美國貿易出口翻番的目標。3月11日,他簽署行政命令,成立一個由國務卿、財政部長、商務部長等組成的“擴大出口內閣”。該內閣小組將負責實施奧巴馬“全國出口戰略”上的各項舉措。
美國一直認為,人民幣幣值存在嚴重的被低估,而這種低估是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奧巴馬2月3日在民主黨參議員的一次年會上説,美國政府將盡最大努力打開中國及其他貿易夥伴的市場,並表示人民幣對美國的匯率過低,對國際貿易競爭造成了影響。
姚堅于16日回應稱,“貿易順差問題不是迫使人民幣升值的理由。”他同時強調,中國已經在採取措施,積極擴大出口,促進對外貿易的平衡發展。
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9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總額為2268億美元,下降15.4%。但中國仍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周世儉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貿易順差或逆差與該國的貨幣匯率關係不大。“2005年到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0%,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從1142億美元增加到1709億美元,增長了49.6%。”他説,“強壓貿易夥伴的貨幣大幅度升值,以達到減少自己貿易逆差的目的,是歷屆美國政府的習慣做法。”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曾逼迫西德馬克大幅升值,從4.2馬克兌1美元到80年代末的1.5馬克兌1美元,升值64%;1985年的“廣場協議”後,日元從263日元兌1美元開始攀升,到1988年漲至128日元兌1美元,並在1995年升值到了80日元兌1美元的高度。但這並未改變德國和日本一直維持對美國巨大的貿易順差的現實。
責編:曹樹彬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