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經報道]年度經濟報告(二)轉變2010(2010.3.6)

2010年03月07日 01:31  CCTV-中國財經報道 我要評論

進入[中國財經報道]>>

  

    首播時間:2010年3月6日

    伴隨著2010年全國兩會的召開,中國在2010年的均衡發展成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新的一年,人們的財富需要增加、工廠的産品需要更新、社會的保障需要改善、生態的環境需要保護、科技的進步需要推動。可以説,2009年的一場全球金融危機,讓我們更清醒的認識到發展中的問題,加速了經濟改革。在今天我們製作的經濟年度報告中,記者特別篩選了幾個地方,用記者的切身感受,和您一起觀察那裏正發生的轉變。

    首先,一年來很多市、縣、鄉、村的老百姓都更熟悉了一個詞,這就是---國家戰略,短短一年內,有10多個區域的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像海峽西岸、關中天水、橫琴島、遼寧沿海、江蘇沿海、黃河三角洲以及海南國際旅遊島都榜上有名。如此密集的區域熱點“遍地開花”到底標誌著什麼呢?記者從這裡踏出探尋問題的第一步。

     一、大橋“促變”

    “長江入海口、橋港新啟東”,記者在江蘇沿海最南端的啟東市走訪時,發現最近很多人把這句話挂在嘴邊。啟東是靠近上海最近的沿海城市之一,從啟東到上海崇明島,人們可以隔江相望,可是一直以來,啟東人到上海卻不得不搭乘擺渡,向西、向南繞上6個多小時的路才能到達上海。2010年,隨著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推進,一座橫跨長江,連接上海和啟東的大橋即將竣工,很多人把這座大橋的藍圖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並且註明大橋一旦開通,這裡到上海外高橋只有68公里,到浦東機場95公里。

    在啟東的一個村莊,我們遇到一位長期在上海和啟東兩地販運蔬菜的農村經紀人,他正把收上來的萵筍裝車,他也在盤算建大橋的經濟學。

    這個村的村支書告訴記者,全村種了2500多畝蔬菜,都是運到上海、蘇州、無錫這些周邊的大城市的。光是每天運到上海的蔬菜少説也要十幾噸。這些年,村裏一直在推廣大棚種植,原本一畝地3000多的收入,能提高到一萬多塊錢。不過賣菜講究的就是新鮮,啟東與上海咫尺之間過不去也耽誤了不少事。

    記者了解到,這個村每年因為交通不便而受到的損失,攤到每畝地上就要有三百多塊錢。他們盼著啟東和崇明島之間的崇啟大橋快點建好。當啟東成為上海一小時都市圈的時候,村民的收入會增加,販賣蔬菜的中間商,每趟也能省2百多塊油錢。這位收菜的小郭就打算著今年換輛載重量大的貨車。

    崇啟大橋連通的,不僅是上海與南通兩地百姓的生活,更讓兩地的經濟結構醞釀大的變革,不少上海的企業開始到啟東尋找機會,外高橋保稅區就是其中一家。

    劉宏告訴記者,上海外高橋是中國第一個正式批准的保稅區項目。1990年6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時候,保稅區在浦東規劃了10平方公里的土地。當時落戶的大都是生産加工型的外資企業,生産所需要原材料和零部件大都是從國外進口,生産的産品又都到海外市場銷售。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上海外高橋明顯感受到保稅區土地不夠用,一些企業也有就近轉移的想法。

    保稅區遇到的發展瓶頸,讓這裡的人們不得不思考轉變。從2007年開始,他們在上海周邊尋找機會。經過兩年的考察,他們最終把目光投向了一江之隔的啟東市。

    眼下,上海外高橋在啟東規劃了五平方公里的産業園,準備針對機電、電子、醫藥和食品加工等行業進行定位招商,而這也將直接改變著啟東原來的電動工具、建築、漁業等為特色的産業佈局。

    一座跨江大橋投資75億元,但是它帶來的機會一定不止於此,過去的一年,在國家刺激經濟的4萬億投資裏,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達到1.5萬億,交通設施的完善,直接帶來的是一些區域的産業轉型。江蘇南通被稱作世界新船谷,這裡聚集著大大小小488家造船企業,很多世界造船紀錄在這裡打破。但是隨著這裡納入國家戰略,這裡也在設計新的藍圖。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