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周厚健建言:中國創造需要理性品牌觀

2010年03月04日 09:10  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 我要評論


  

    “政策導向應進一步明確自主品牌與自主創新的內在關係。”身兼全國十一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今年兩會前夕重點關注了中國企業自主品牌建設的路徑,他認為,自主創新是自主品牌建設的必由之路,僅靠廣告只能名噪一時,具有競爭力的世界品牌還是要回歸到以技術創新為支撐的理性品牌觀。

    周厚健代表指出,綜觀歷史,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無不伴隨大量世界一流跨國公司的誕生,如美國、日本、德國等。中國製造要躍升到中國創造,需要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和有增長後勁的企業支撐。

    在剛剛經歷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周厚健帶領的海信集團嘗到了依靠自主創新推進自主品牌建設的甜頭:“基於多年的技術研發對市場支持能力的不斷提升,我們做自主品牌的區域,業務恢復都比較快,抗風險能力更強。” 2009年,海信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60億元,利潤同比增長96%;在中國出口同比下降16%的大環境下,海信逆勢而上,出口增長17%。無獨有偶,在大量出口加工企業停産甚至倒閉之時,有自主品牌的企業依然堅挺,金融危機,充分檢驗出品牌的抗危機、抗風險內力和強大的贏利能力。

    周厚健指出,通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推進品牌戰略、培育知名品牌企業已成為世界各國搶佔國際市場、控制全球資源、帶動本國經濟持續發展、躋身經濟強國的重要國家戰略。據了解,韓國不僅通過大力培育現代、三星等國際企業提升國家製造的形象,而且還發佈了《利用國家品牌增強出口産品競爭力對策》,並設立國家品牌管理總部,制定“KOREA品牌路線圖”,制定《利用國家品牌增強出口産品競爭力對策(KOREA Premium)》,重點縮小技術差距和培育新産業。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説:“代表日本左邊臉的是松下,代表日本右邊臉的是豐田,品牌就是國家的臉面”。為保護本國工業和本土品牌,日本政府通過政策和資源的傾斜,有意識、有計劃地扶植一批創新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瑞士等國家也都有完整的名牌戰略思路和政策支持體系。在我國,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時就指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産品,創造出我們中國自己的品牌,否則就要受人欺負。”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要“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涌現出一批名牌産品和名牌企業,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仍是品牌弱國,處在全球價值鏈的底端。2009年底,由商務部&&製作的《中國製造,無處不在》的全球品牌形象片在海外播出之後,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做品牌和做企業一樣沒有捷徑。”周厚健説,品牌不是靠廣告做出來的,也不是哪個部門和機構評選出來的,市場經濟最終的主宰是技術與消費者,應該讓市場競爭篩選和評選真正的品牌。應該克服浮躁的氛圍,回歸理性的品牌觀,國家品牌戰略應重點選擇和優先支持名牌企業自主技術的開發,抓住機遇將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和增長後勁的企業打造成世界一流跨國公司,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躍升。

    對此,周厚健代表建議,國家應首先從政策引導和扶持方向上形成正確的導向,明確國家自主品牌戰略和自主創新戰略的內在關係,並從政策層面重點選擇和優先支持名牌企業自主技術的開發,大力推進真正有國際競爭能力和潛力的中國品牌“強起來”、“走出去”;第二,建立研發與産業聯動機制,將有限的政府資源整合起來充分發揮在培育自主創新和名牌企業中的作用,各部委出臺的相關扶植品牌的政策要避免“撒胡椒面”式的支持,應將産業前沿技術、涉及産業結構升級調整的重大與關鍵技術、重大工程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改造、産品創新協同聯動起來,大力提升中國自主品牌産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使中國企業得以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第三,營造良好氛圍,優化企業成長環境,比如政府搭建平臺,建立健全海外維權與爭端解決機制;政府採購應優先考慮自主創新産品並作為制度建立和執行;為自主品牌建設培育良好的輿論氛圍,特別是希望具有社會公益擔當的主流媒體對重視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的企業給予更多的關注、愛護和支持,對個別唯利是圖惡意敲詐企業的不法媒體,國家應清理整治。

責編:張恪忞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