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3月01日 21:56 《新世紀》- 財新網 我要評論
信貸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盈利前景不明,正使得中國的銀行股面臨著上市以來少有的低迷
《新世紀》週刊 記者 溫秀
信貸狂飆突進後調控政策的驟然降臨,以及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大商業銀行、資本市場與監管層的博弈色彩。
繼1月信貸過山車式錶現後,2月上旬在經歷了一輪小高潮後,當月下旬銀行信貸增量再度大幅回落。按照貨幣與監管當局確定的投放節奏,2月新增貸款預定規模在4000億元左右,但春節前夕的實際投放量已然超過這一數字。這使得各家銀行齊刷刷地陷入了“囚徒困境”,一方面不願因放貸過猛受批評,另一方面又不願收得過緊致使業績受損,因而月初搶跑、月末搶收、相互觀望已成常態。一番較量之後,收得較“狠”的銀行往往叫苦不迭。
本刊記者從多方獲悉,目前貨幣與監管當局希望的投放節奏是“月不破四,季不破三”,即每個季度的新增貸款額不超過年度投放總量的30%,每個月份的新增貸款額,不超過季度投放目標的40%。據此,銀行業月均投放量不超過年度指標的10%(全年的信貸增量目標為7.5萬億元)。
“各家銀行在總行層面,基本都有經過認可的規模指標,真正難以避免的是業績導向下,各銀行內部的收放博弈。”接近監管部門的權威人士坦言。
據上述人士透露,今年以來一到月初就出現的信貸激增,很大程度上是銀行的分支機構為在行內跑馬圈地,通過搶佔規模保證自身盈利所致。
監管層與銀行的相互博弈,在股市上得到了清晰印證。在政策的不確定及銀行再融資壓力下,中國的銀行股正在經受上市以來極為低迷的估值,鋻於銀行股的體量,這反過來亦對宏觀決策增加了很多干擾因素。
緊箍咒效應
“沒想到開局就這麼緊,對今年的預期不宜太過樂觀。”針對信貸調控,一位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高層人士稱,今年形勢的複雜性甚至比去年面臨的不確定性更難把握。
在他看來,2009年雖然危機四伏,但各界都在堅定不移地保增長,銀行的目標也較為明確;但2010年由於不確定因素較多,信貸投放的節奏所面臨的起伏波動對從業者考驗尤甚。
為了迎合設定的投放節奏,在1月後期,一家大型銀行突擊收回貸款近600億元。該行一位高管直言,當時行內對於應採取何種收縮力度大為頭痛。“因為無法及時看到同業的數據,動態調整自己的站位,最後收得力度略微有些大。”
嚴格的流量控制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除了使得銀行在總行層面上左右為難,更多地是在基層造成衝擊,並加大了上下博弈的空間,因而造成了年初以來信貸的大放大收的局面。
“令部分從業人員無所適從的,不是調控本身,而是調控所採取的過激手段。”前述銀行家坦言,“調控由來已久,但今年以來,限貸令、關閉審批系統等調控方式的出臺,都是近年來罕見的。”
除了信貸調控節奏令銀行畏首畏尾,信貸結構的調控對於銀行也構成了不小的挑戰。對於已投放的中長期貸款項目是否要繼續支持,一些大型央企的超額授信到底還要不要兌現,都成了現實的考驗。如果全部滿足,7.5萬億元的額度指日可破;如果在項目間取捨,各家銀行的結構調整必須面臨痛苦的選擇。
無論如何,今年信貸調控的基調已然確立,畢竟2009年的信貸狂潮令人心有餘悸。監管部門的一項統計顯示,2009年的9.59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中,90%進入了實體經濟,剩餘的大部分留在銀行體系,少量發生了挪用。而挪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超額放貸”。
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嚴格執行放貸條件,加強貸款用途管理”,從源頭上控制信貸被挪用,虎年春節前夕,監管部門出臺了《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流貸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與此前已經開始實施的《固定資産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並稱“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共同構成年內監管工作的重點。
《流貸辦法》明確規定,“貸款人應根據經濟運行狀況、行業發展規律和借款人的有效信貸需求,合理確定內部績效考核指標,不得指定不合理的貸款規模管理指標,不得惡性競爭和突擊放貸”。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流貸辦法》的規範重點之一是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貼近借款人實際,合理測算借款人的流動資金需求,進而確定流動資金貸款的額度和期限,防止超額授信。
這一系列預示著貸款管理根本性變革的辦法出臺,必將導致現有利益格局和貸款流程的調整,其阻力和挑戰亦不言而喻。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