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2月09日 16:19 經濟新視野 我要評論
2000年的漢諾威世界博覽會是21世紀的第一屆世博會,本屆世博會強調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創造未來。早在1993年,場館規劃者就鄭重聲明:“不建造任何在世博會後無用的東西”,避免以往在其他地方曾經出現的世博會場館在閉幕後成為一片“廢墟公園”的結局。
展覽業原本就是漢諾威的支柱産業,展館星羅棋佈,在有限的城市空間中,為一次為期半年的世博會再增加新建築,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漢諾威世博會總規劃師 充分利用城市中原有的展館,加以功能改造,只建造極小比例的新館,並充分考慮到世博會結束後的利用。
也就是説,這些建築原先就存在了,世博場館的其餘部分我們也在最初就開始注重,為世博會建造怎樣的場館,同時也能為這些場館提供後續利用的可能性。
在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上,40米高的荷蘭展館是世博會園區裏最高的建築,荷蘭展館的構思是將一系列的自然片段壓縮在空中,整個建築由多層公園疊加而成,展館自上而下展示了沙丘、湖泊、森林、戶外小徑,而屋頂上安置的6座現代風車為建築提供著電能。這個多層公園就如同一個微型的大自然,節省了空間、能源、時間、水和基礎設施,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築形式固然是荷蘭展館引起人們關注的原因之一,但它所表現出的對建築與生態之間關係的思考才是受到廣泛讚譽的關鍵所在。
被譽為世博會建築史上規模最大、重量最輕的紙造建築日本館,它的骨架全部由再生紙管構成,而覆蓋墻面和屋頂的是一層半透明的再生紙膜。
這個紙本身就是利用再生紙做的。而在世博會以後,這些紙全部運回日本,作為學生教科書的用紙進行循環再利用。所以它等於在世博會沒有産生任何不可再生的東西,所有東西都拿回去。
從價值觀上説,我們可以看一看漢諾威世博會之前和之後的世界。在漢諾威之前,有誰會把世博會的焦點,集中在環境改善、環境投資、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呢?漢諾威世博會起到了一種推動作用,把世界引向了更好的發展方向。
我們再把目光由漢諾威轉向上海。上海世博會的場館建設已一一揭開神秘面紗。巴西聖保羅市的“清潔城市法案”、美國芝加哥市的“可持續城市,未來城市”、沙特阿拉伯麥加的“帳篷城”、德國弗賴堡的“舊軍營生態改造範例”、中國蘇州古城的保護與更新、上海的“滬上•生態家”等,它們將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解答一個共同的問題:什麼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滬上•生態家真實存在於上海閔行區莘莊工業區內,是上海唯一入選“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實體案例。作為生態建築的試驗地,這幢大樓總共採用了六成再生建材,集中了十項生態技術,一些設備還可以進行遠程控制,與國內同類建築相比大約超前了五到十年。
這是生態家的辦公實驗區,一旦樓內人數增多,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排風窗會自動打開,吸入新鮮空氣。更奇妙的是大樓中庭屋頂的透明天窗,可以任意變換開啟角度,將陽光均勻地分散到各個角落。在完全生態的環境中,“滬上生態家”一年使用空調的時間能減少2到3個月,綜合能耗僅為普通建築的1/4,充分闡釋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與其説這是一屆世博會的主題,不如説是人類的理想,它呼喚著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社會歷史的和諧,正如一位先哲所説:“每一屆世界博覽會,無論規模大小,都使人類文明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從花開到花落,從早霞到晚霞,也許若干年後,人們會欣慰地説,2010年,上海世博會,世界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世博百科:世博會會徽
每屆世博會,都會確定不同的主題,同時,也會徵集不同的會徽。上海世博會會徽是通過全球徵集、專家評審而産生的。以綠色為主色調的會徽形似漢字的“世”字,並與數字“2010”巧妙組合,相得益彰,表達了中國人民舉辦一屆屬於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覽盛會的強烈願望。會徽圖案從形象上看又像是一個美滿幸福、相攜同樂的三口之家,表達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人為本的積極願望和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創造激情。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