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後話雜糧(2010.1.28)

2010年01月29日 00:14  CCTV-聚焦三農 我要評論

  

    我國傳統的臘八節剛剛過去不久,想必大家對吃到的臘八粥還記憶猶新吧。做臘八粥需要的原料很多,有大米、小米、綠豆、紅小豆、花生、大棗等十幾種,這其中有一大部分屬於雜糧,眼下,大米、玉米、蔬菜等大宗的農産品都紛紛漲價,這雜糧的價格究竟怎麼樣呢?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去看一看。

    臘八節期間,記者在北京的一家超市,就臘八粥中的主要原料:小米、綠豆、黑豆等雜糧,做了調查。

    人們俗稱的“五穀雜糧”中的 “雜糧”,是指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薯類五大作物以外的糧豆作物。主要的雜糧品種有:高粱、穀子、蕎麥、燕麥、糜子、綠豆、蠶豆等。而近期,作為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的綠豆、黑豆等的價格上揚,不僅僅如此,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其他雜糧尤其是小宗豆類的價格2009年的價格整體呈現出上升趨勢。

    據了解,2009年小米、大麥、燕麥等,價格相對平穩,價格波動最大的是以綠豆為代表的小宗豆類。零售價差距最大時,由每公斤6塊錢上漲了8塊錢左右。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雜糧的價格,一直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以出口價為例,自2004年到2009的雜糧出口價格來統計,價格幾乎翻了一番的就有蕎麥、蕓豆、穀子、綠豆等好幾種作物。

    記者就2009年雜糧價格上浮的採訪了農業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組長柴岩教授。專家還介紹説,近幾年來雜糧價格趨勢整體呈現出上升趨勢,是由於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變化。

    按照專家的説法,近年來國際國內對於雜糧的需求是越來越高,所以,雜糧的這種漲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持續,那麼這會不會影響消費者購買雜糧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雜糧即便是漲價,也絲毫沒有影響到消費者購買的熱情,尤其是春節即將來臨,很多地方買雜糧的消費者排起了長隊,真是異常紅火。那麼廣大消費者為什麼對雜糧如此青睞呢?

    原來,現代人只吃精米、白麵是不符和平衡膳食原則的,尤其是現代人飲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太多,而雜糧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鐵、鎂、鋅、硒的含量要比細糧更多更豐富一些。現如今,消費者開始注重糧食品質和營養搭配,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吃粗糧、雜糧已經成為調整人們飲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的記者了解到,這些年小雜糧的單價,每年平均都在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但是,消費者的熱情卻絲毫不減,小雜糧的銷售一片紅火。那麼雜糧行情看漲,給種植區的農民帶到了多少實惠呢?我們的記者來到了雜糧生産大省山西和陜西省進行調查。

    山西沁縣是我國自古以來有名的小米之鄉,這裡的農民們的一大經濟來源就是種植穀子去殼賣小米,沁縣漳源鎮羅卜港村村民劉貴國就是這其中的一個。這些年老劉靠著種穀子掙了些錢,看著家裏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自然是心裏樂開了花。

    不僅僅雜糧大省山西省的農民靠種雜糧獲了益,陜西的農民也受益匪淺。陜西省佳縣方塌鎮尚寨村的村民尚光武和他的鄉親們一直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在這裡,綠豆、小米是他們每天必須的食物。以前,尚寨村人,靠著種雜糧、吃雜糧來填飽肚子、靠賣雜糧掙錢致富卻還很困難。

    這些年,隨著雜糧市場的走紅,消費者對雜糧的追捧,尚寨村的村民們,已經可以能把種植雜糧作為自己的一大收入來源了。

    據了解,我國常年種植小雜糧面積約1.5億畝,佔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的十分之一左右。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小雜糧出口創匯也達到了8.6億美元,居全國糧食出口量的第四位。在我國西部地區的大多數農民,都從事雜糧的種植,雜糧數量雖然小宗,但與廣大農民的生活和利益息息相關。

    在我國的西北、東北、西南的一些貧困地區,雜糧是當地農民賴以生存的主食,同時又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在調查中,我們的記者發現,這些年,隨著小雜糧價格的上揚,農民的收入雖然增加了,但是小雜糧卻很難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究竟是什麼因素制約著雜糧産業的發展呢?又該如何突破産業瓶頸呢?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