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穹宇隨心處處藍——讀張旭光詩作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6日 17:5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初春的太陽剛剛醒來之際,我度步在小河綠柳掩映的長堤之上,四顧無人,於是,心中的詩情會與初春的太陽一起升騰起來。

       是的,我從新出版的《張旭光詩詞書法集》扉頁的小照片上見到了這樣的一種情境。

       於是,我在充滿詩意的情思中于案頭展讀著這本典雅的作品集。

       蘭草一叢葉,清幽兩卉藏。 不知城裏事,自在吐芬芳。——畫蘭有題

       我吟著旭光的這首小詩,在書齋中擊節來回走動,感知作者靈心深處那股清虛靜穆幽香的生命嚮往。這是吟唱自我,吟唱許多人內心壓抑尋找釋放的自白。

       在當代市井煩躁的烈火到處燃燒之時,如何讓我們的心得到一處安靜之所,棲息在自然愜意的境界裏,只有讓詩作嚮導了。

       我讀著這首小詩,也與之同行在生命幸福的回歸中。

       旭光的詩意境高雅,自然而神妙,源於他的率真,因之,能在讀者的心壁上共鳴。我想,他寫此詩時一定在鄉間小居,心不染塵,如一枚蘭,靜靜開著。

       品著他的詩,再讀他的詩論,我贊同旭光的觀點。

       追求輕鬆與鮮活,追求自然與生命,詩應為我所用。我們不能吟唱在説教的書本上,更不能回到古人的枷鎖中帶著鐐銬去創作。讓古典詩的寫作成為一條流淌在自我生命中具有鮮活時代性的河流。

       我們的快樂與憂傷,我們的發現與警覺,讓激情與睿智的小溪在詩筆下一瀉千里。

       滋潤著作者,也滋潤著讀者。

       只有讓人讀懂而又於心中時時品味著才是好詩。

       就如同旭光説的“我的確希望能有一句被人記住”的詩。這是作者發自內心的一種傾吐。凡是真誠總會有回報。在此,我説,我記住了旭光的詩,而且不止一句。

       出沒風波三十載,半倉蝦蟹少長鯨。——再臨聖教序

       這句詩久久地響在我的心上。他以三十個春秋臨帖的體悟凝縮成這樣一句銘言,可以説也是我的感受。只是因為他有靈動生花之筆才先於我寫了出來。

       他對自己的詩書常是自謙的。但我看來卻常有驚人之語,一筆長鯨使我永記。

       詩人往往是先覺者,如金雞報曉之聲使音律燃燒成早晨的霞光。進而喚醒眾生的真性。膽識與先覺是詩的天賦。

       筆墨因人傳不朽,清風清品看石竹。六分半書可論乎?一碗夾生臘八粥。——六分半書

       旭光以詩人獨特的眼力和膽識,用鮮活的語言狀寫了鮮活的鄭板橋書畫藝術。板橋的竹石誠然留給歷史一分清高之氣,但其六分半書雖是一種創新,但絕非如其竹石一般給人以愉悅之美和自然神態之享受。我記住了旭光入木三分的評語:“一碗夾生臘八粥”。假如板橋先生在世亦應贊同此一評語。因為他有“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標新可取,但一定要是枝鮮花,給人以奇,以美,以悟,以心靈的快樂的彈奏。

       展讀至此,我擊案稱好,雖俗卻妙,而又因深刻與詼諧使俗評雅了起來。

       詩言志,這是千古之訓。我穿行在旭光詩的叢林,感知這古訓的清蔭與覆蓋。

       他日金銀湊滿數,買來椰島作神仙。——海南島之一

       登高不與君同飲,寺未懸空心已空。——登懸空寺懷友人

       多麼直白而又真誠,一顆詩心紅彤彤迎面可鑑。直抒胸臆,坦然蕩蕩,“性情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然,泠然希音”。

       以妙語直抒心音是旭光詩的一大特色。但含蓄凝練也使他的詩作閃著耀眼光芒。

       蓑翁醉倒無人問,一任宵寒霜染腮。——醉臥秋夜

       讀到此處,油然使我想起“西廂記”中的名句:“曉來誰染霜林醉,全是離人淚”。一個“任”字,一個“染”字,信手取來而又精彩富於點睛之妙。詩,在以情動人之時,也同樣需要文采讓人咀嚼,需要意蘊讓人回味。“一任宵寒霜染腮”,文采與詩眼俱鮮亮照人,如陳釀一杯,品之再三。

       讀著旭光的詩,我感知他踏著古人的步幅行吟在回家的宅路上,自在逍遙,俯拾即得,不取諸鄰。

       用自己詩的種子播種在書法的田圃中,收穫什麼呢?學問與藝術。一種屬於自古至今文化人的清純自許,高標中尋找知音。詩與書同出於心源,“二者同根並蒂,又花色不同,相互滋養,相映生輝。”旭光説要終身與之廝守。我很認同。

       我好久沒有讀詩了,特別是今人之作古體,大多覺得乏味。而於今夏時雨初歇涼風徐至的書齋,推開南窗,在翠竹的微笑中一首首欣賞旭光詩作,胸中猶有清蔭無際,穹宇隨心處處藍。

       詩與書俱佳,妙也,旭光。

(作者:旭宇  中國書協顧問、中國書協楷書專業委員會主任)

熱詞:

  • 藝術家
  • 書法家
  • 藝術
  • 張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