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馬紅漫:保障房建設不力更須問責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3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調控重拳之下,房價依然堅挺,大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因此被抱以厚望,但遺憾的是,保障房供給卻缺陷重重。央視報道,北京大興區的明悅灣小區九棟保障性住房中,八棟被查出問題。按計劃,今年全國要建設保障房580萬套,但是5個月過去,開工率卻只有70%。

  事實上,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設不足的問題由來已久,幾乎歷次房産調控都會強調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和進度,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2009年全國廉租住房計劃建設177萬套,而最終竣工只有65萬套,計劃與現實可謂相去甚遠。

  之所以屢屢出現計劃落空,最直接的原因在於保障房建設資金不到位,導致地方政府參與熱情不高。筆者曾參與過某郊區經濟適用房建設研討,當地行政部門雖然對建經適房並不會明確反對,但是抵觸與擔憂情緒卻非常明顯。我估計,地方政府的擔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由於大量地塊被用於經濟適用房建設,政府不僅無法獲得這些土地的出讓金收益,而且還要貼補其他的稅費開支,擔心本地財政收入受到影響;二是擔心大量中低收入群體集中入住保障住房後,會影響區域內“高端”社區的定位以及整體投資環境;三是保障房居民往往就業困難,因此擔心會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支出壓力。

  從地方政府的訴求而言,這些擔憂其實並不過分。畢竟完全由某一級政府財政來獨自承擔保障房及配套開支,的確並不合理。在現實中,由於各級政府間具體建設資金投入比例並不明確,往往使得各級政府間出資比例討論時間無謂增加,最終導致保障房建設工期拖後。更關鍵的是,由於投資建設資金分配不到位原因而導致的工期延誤,其行政問責止于文件規定卻罕見被落實執行。這也就解釋了為何自2005年以來,保障性住房建設嚴查嚴管問題就一直被強調,但幾乎沒有官員因此被問責。這也就反過來導致保障房建設扯皮問題愈演愈烈,甚至地方政府並不擔心工期延後與計劃無法完成了。

  保障性住房不足是既有房産調控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就具體的房産調控政策而言,未來的政策措施除了新推房産稅之外再無他法,但這並不意味著調控政策已經是山窮水盡。恰恰相反,只要既有調控政策保持高壓持續性、並且堅定不移地被落實下去,就能夠保證房産調控政策目標的達成。與其期待新調控政策重拳的出擊,倒不如行政部門將既有調控政策全部落到實處更加有效。

  回顧歷次房産調控政策效果的經驗與教訓,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以往的調控如同一陣猛拳打出之後就停手,任由對手歇息反攻。而今後房産調控政策更應該像敲鼓一樣,持續保持一定的力度,絕不給市場爆發反彈的機會。只要市場供給持續增長、投機性需求能夠始終被遏制,就不愁房價飆升趨勢不破。(馬紅漫)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