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鴻文:特區的奇跡莫過於夢想和自由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2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三十而立。人們的目光聚焦于深圳,這個年輕的城市在30週年這個發展節點,將會有哪些動作、哪些改變,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人們試圖捕獲更多的信息,從觀察深圳入手,感受經濟特區乃至中國改革開放的脈動。

    8月31日,深圳市委書記王榮接受了多家媒體的集中採訪。王榮在答記者問時透露出兩層意思,一是深圳一定堅持改革開放,二是深圳一定“特”下去。在談到轉型期面臨的問題時,王榮著重提到三個方面:改革動力如何進一步增強;發展方式如何實現根本性轉變;社會管理如何實現真正創新。而這三個問題,正是溫家寶總理此前在深圳考察時的“點題”。溫總理特別提到,深圳要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大力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除了權力配置,還涉及社會管理創新,涉及人的自由與解放。而王榮的“破題”,則是“更早地建立起公民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建設更為協調的現代化社會、國際化社會”。將公民社會置於現代化社會、國際化社會之前,而且還要“更早建立”,透露出時不我待的迫切感。

    人是社會的主角,從早期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拓荒者,到具有國際視野和眼光的開放者,再到現代“公民”,清晰地勾勒出深圳人的發展脈絡。深圳經濟特區是否成功,不僅以人口規模,以城市鋼筋水泥的海拔高度,以GDP貢獻,以多少個國家榮譽和國際榮譽為考察指標,更以人的發展為依歸。過去人們常説深圳是一座奇跡之城,主要指經濟奇跡,速度、高度奇跡,財富聚集奇跡等,而更為重要的考察指標是人的發展奇跡。

    奇跡莫過於夢想和自由。當初到深圳闖蕩的拓荒者,無不懷揣五彩斑斕的夢想。這夢想,有的是想擺脫過去僵化體制的束縛,有的是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比如辦公司發大財,或者僅僅只是為了賺錢養家糊口,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夢想點燃激情,才能讓城市的高度和速度節節攀升。也許這夢想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是如此簡單,可這簡單的夢想在當年也不尋常。

    了解深圳的人應該還記得特區成立不久後的“蛇口風波”。1988年1月13日晚上,蛇口青年與來自北京的三位教育專家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這就是著名的關於“淘金者”的辯論。專家在演講中把來深圳的人分成兩類,一是建設者,二是淘金者。專家肯定建設者的奉獻精神,批評淘金者為了個人的利益,認為個人價值只有在群體價值中才能得到體現,應該把國家放在第一位。

    可專家的發言並沒有像在其他地方一樣收穫滿堂喝彩。蛇口青年反駁説,創業和淘金,不那麼容易分清楚。到深圳來為什麼不能賺錢?淘金者賺錢既沒有觸犯法律,又為深圳建設出了力。這頓搶白,讓教育專家惱羞成怒,於是把這番話寫成內部材料,上報中央和有關單位,説蛇口青年在會上有“明顯的錯誤言論”,由此引起軒然大波。

    現在一些人也許不以為意,認為這些討論只不過是關於個人權利的常識,可每一次常識的回歸都要衝破重重阻力。現在回頭來看,“蛇口風波”是觀念與路線之爭,觸及底線與紅線。專家的觀點代表了當時社會大多數人的想法,這想法形成一道堅固的壁壘。蛇口青年,更準確地説,深圳的拓荒者們,只能憑藉過人的勇氣和膽識不屈不撓地衝擊它,突破它,最終改變並將之塑造成思想解放的風景。

    思想解放的成果,是人的全面解放,是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及自由的可能。泰戈爾寫道:“在那裏,不懈的努力向著完美伸臂。”一切社會發展終歸要落實到人的發展,“向著完美伸臂”是人類亙古以來的內在需求。此後的深圳人,走過萬水千山,視野更開闊,在一個生機勃勃的社會裏龍騰虎躍,可謂開放者。開放者承續拓荒者的精神氣質,從沒有夢,不敢有夢,到敢於做夢,踏上尋夢旅程,再到夢想成真,超越夢想,將個人價值融入城市發展。

    深圳今天的一切成就,附麗于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背景。西方社會在驚嘆中國奇跡的同時,也提醒未來中國可能遇到困難。一些知名智庫提醒,當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中産階層不斷壯大,也就意味著權利意識的全面覺醒。如果只有消費者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民,這個社會的發展模式不可能持久,這是西方的視角。而從自身角度來看,只有在一個公民權利與責任對等的社會,人才有尊嚴,才能以自由促發展,才能迸發出無窮的活力。

    再次引領改革的風潮,就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進行一系列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優化配置權力和權利的份額,以此激活創造、創新、創意的市場。深圳經濟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旗幟和風向標,“儘早建設公民社會”,再一次造就夢想與自由的奇跡,堪當重任。(李鴻文)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