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經濟特區三十年:珠海三十而"遠"邁向粵港澳……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4日 04: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0歲的珠海目光越來越遠大。隨著橫琴新區的開發和港珠澳大橋工程的推進,珠海人開始將關注的目光,從昔日的珠澳協同化發展,投向更為深遠的粵港澳合作和特區新一輪的制度創新。

  珠澳協同發展持續深入

  今年以來,珠海和澳門兩地的官員、學者和民間團體,已多次就協調發展進行研討和交流。雙方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框架下成立了珠澳合作專責小組,有關職能部門正按照“基建對接、通關便利、産業合作、服務一體”的共識,推動著協同化的不斷深入。

  部分居民成為典型的“一國兩制”家庭。退休後來珠海定居的內地文化人王先生介紹説,女兒和女婿都是澳門公務員,他們家中每個週末都有人要進出拱北口岸,或在珠海或在澳門團聚一次。在珠海開辦公司的澳門人李先生不僅自己常年住在拱北,還將家人接到身邊,而妻子每天要去澳門上班,一到週末又要將在澳門上學的孩子接到珠海,只有過節的時候一家人可能在澳門團聚。

  拱北口岸的工作人員介紹説,現在每天來珠海消夜的澳門人數以千計。每逢週末,不少澳門人直到午夜後才過關回家。

  粵港澳文化融合啟動

  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建設直接推動了珠澳兩地的文化融合。兩地政府多次表示,要充分挖掘中西文化走廊的文化內涵,找準珠澳同城化的文化契合點,增強兩地人民的認同感。有學者指出,珠海和澳門曾共同為推動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共同構築了一條西方近代文化進入中國的走廊。珠海市委政研室主任趙力建議,要以“香山文化”和“中西文化走廊”為精神紐帶,加強珠江口西岸城市的文化認同。

  兩岸四地的文化學者認為,港珠澳大橋將珠海由交通末端、升級為大珠三角都市圈重要節點;橫琴新區則將珠海提升為開展粵港澳合作的平臺;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意義更是將粵港澳合作上升到知識和文化的層次上;未來還要站在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復興大業的高度上,認識橫琴和珠海所肩負的文化融合的使命。

  香港和澳門一直是兩岸經濟和文化交流的平臺。在橫琴和港珠澳大橋兩大效應的共同作用下,這一平臺無疑將被延伸到珠海。珠海同香港的文化融合,也將借助香港高端服務業和文化産業的不斷引進被提速。

  下一個30年看得更遠

  珠海人已描繪出未來30年的發展目標。珠海市委書記甘霖説,到2040年即特區成立60週年之際,珠海將建設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城市、旅遊城市、創新城市和港口城市,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之城。

  廣珠鐵路工程和以珠海港為龍頭的西江11座城市的港口聯盟,使珠海人的目光一頭盯住中國西部腹地,一頭投向遙遠的海洋。航空、新能源等新型支柱産業的崛起,顯示出珠海人的目光更高、更遠……

  珠海人看到了特區新一輪的制度創新。珠海作為特區的影響力不僅不會消失,而且將會更加深遠。珠海市領導多次表示,橫琴新區的發展不單是産業佈局問題,也不是簡單合作的問題,而是把港澳地區成功的經濟制度、社會管理制度借鑒過來,為內地新一輪改革創新做探索、做示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