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吳鳴:“貸款申遺”不為賺錢為什麼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4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從當年“貸款修路”到現在的“貸款申遺”,這些超出地方財政支付能力的行為,如何能夠掩飾其賺錢為主的目的?

    據報道,“中國丹霞”6地共為申遺花費十幾億元。

    令公眾困惑的是,如此不計成本的申遺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真正為了保護自然、文化遺産,還是通過大筆投資將“遺産”變成印鈔機?

    無論是自然遺産還是文化遺産,對其保護性投入可能需要花費很多。如將“遺産”核心區的居民轉移出來,或者改造遺産周邊的建築令其與遺産的風格保持一致,當然,包括對自然、文化遺産本身的保護與修繕等也都需要大筆的投入。這些花費都屬於合理支出,公眾對此或許並無意見。

    然而,就現實來看,地方政府為申遺的大筆投入,似乎缺乏這樣的正當理由,而且帶有為將來大規模進行商業開發做鋪墊的嫌疑。昨日,新華社報道,中國丹霞地貌申遺專家組組長、中山大學教授彭華透露,這些“大錢”花在了什麼地方。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改線和擴建、衛生設施建設等。二是配套設施建設,包括博物館、遊客中心、監控中心和各種監測設施等。三是景區綜合治理,主要是拆遷景區裏不合理或有礙景觀的建築和各種服務設施,搬遷核心區內不適宜發展或有礙發展的村莊等。

    儘管,其中有的花費是為了景區的保護,如建設各種監測設施、景區核心區村莊搬遷等,不過,大筆的花費均與未來的旅遊開發直接相關。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丹霞申遺的這幾個地方,財政收入並不寬裕,當地政府投入的資金一是來自上級撥款,二是靠銀行貸款。崀山“申遺”共投入4.5億元左右,其中銀行貸款1.55億元,而赤水“申遺”投入的2億元基本都是銀行貸款。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崀山所在的新寧縣2008年財政收入才剛剛突破2億元。“貸款申遺”充分反映了當下申遺的非理性一面。

    從當年“貸款修路”到現在的“貸款申遺”,這些超出地方財政支付能力的行為,如何能夠掩飾其賺錢為主的目的?

    而這種投入,在彭華教授看來是值得的,他認為這相當於打造了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當地官員亦不回避以申遺帶動經濟發展。

    這固然有其現實性。問題是,如此“功利”的申遺又如何令公眾相信,其將來亦會在保護遺産方面投入真金白銀,其將來的旅遊發展又如何避免與遺産保護起衝突?

    好在“中國丹霞”申遺成功了。然而,令人後怕的是,如果申遺不成功怎麼辦?這些地方欠下的鉅額貸款又該如何償還?這樣看來,“貸款申遺”更像是一場以遺産保護為名,而進行的“商業豪賭”。

    申遺是好事,無論是自然饋贈給我們的,還是先人留傳下來的遺産,均值得保護。然而,當下一些地方“申遺”已經變了味道,背離了“保護”的本意,也為這些景區將來經濟開發與遺産保護的衝突埋下了伏筆。對此,有關方面應該引起警惕。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