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薛世君:“申遺後遺症”讓遺産變“遺憾”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2日 0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中國丹霞”地貌成為世界自然遺産的消息刺激下,中國再掀“申遺熱”。據建設部的統計,目前有35個項目正式備選申遺,準備“申遺”的隊伍已經排到了下個世紀。與此同時,各地政府在申遺上的花費可謂不遺餘力,“中國丹霞”六地共為申遺花費十幾億元,而中國丹霞申遺專家組組長彭華則稱,丹霞十幾億花得值。(8月11日《廣州日報》)

    像“中國丹霞”這樣花十幾億來“申遺”到底值不值?這關鍵要看賬怎麼算,要是算遺産保護賬,再花十幾億也值——每一處世界遺産,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多得的自然和文化財富,都是不折不扣的無價之寶,以區區十幾億來切實保護,無疑是值得的;可要是單純算經濟賬,那就未必了——最近有媒體曝出貴州省荔波縣成功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卻因此欠下2億多元的債務。都説“申遺”好,旅遊帶著經濟跑,但並不是每一種成功都可以複製,創造這句話的唐駿不也灰頭土臉了嗎?

    再者,值不值也要看對誰來説。對“申遺”地來説,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均獲提升,按照“申遺”後門票漲價的慣例,旅遊收益增多,自然是值的;可對於遊客來説,原本屬於“世界遺産”的景區,“申遺”成功後就被圈成了“私家遺産”,門票立即炙手可熱起來,再來玩就得多掏錢,當然不值。

    但筆者覺得,對於“世界遺産”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衡量花錢“申遺”值不值,而是怎麼避免“申遺”帶來的“後遺症”。比如申遺成功就漲價已經儼然成了一種慣例,張家界、西遞宏村、九寨溝、黃山、武當山等許多景點都在“申遺”成功後“義無反顧”地提高了門票價格;比如申遺成功往往成為過度開發的開始,大小索道、行業賓館、部門飯店、集資建廟等等紛至沓來,只考慮盈利率,不考慮承載度,非但沒能“保護建設”,反而是毀滅性破壞;再如景區人滿為患,每當旅遊旺季,我們總能看到那些擁擠不堪的景區內遊客“下餃子”的壯觀景象……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申遺”的目的本為保護,但是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些“申遺後遺症”分明告訴我們,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申遺”成功帶來的是漲價、過度開發、人滿為患等竭澤而漁式的“破壞”。在門票經濟和旅遊GDP的逐利思維之下,很多世界遺産變成了世界“遺憾”,當風景優美之地被圈成“私家花園”,當親近自然、感悟文化成了摩肩接踵……“申遺”成了“毀遺”的開端。各地爭先恐後地“申遺”,想來看重的也不是保護,而是旅遊收入,人家申的不是遺,是銀子。難怪已經有35個項目正式備選,隊伍都排到了下個世紀,大傢伙兒可都“嗷嗷待哺”呢。

    拿丹霞山來説,“中國丹霞”“申遺”成功後,一邊説保護和建設的成本增加,一邊説人家黃山、張家界、九寨溝等世遺項目的門票都突破200元了。言語中,早已埋下了漲價的伏筆。中國丹霞申遺專家組組長彭華説“申遺熱”是因為自然和文化保護意識的“覺醒”,可是我看來看去,還是説門票漲價和景區經濟意識的“覺醒”更為恰當一些,杭州西湖早就因為免門票而帶來豐厚的旅遊收入聞名遐邇,怎麼沒見別的地方“覺醒”一番,取消門票?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