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瞿長福:我們需要多少有機産品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4日 09: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經濟時評

  近些年,我國有機食品亂象叢生,主要表現在生産、流通、認證3個環節。造成這一問題的主因在於利益驅使和監管不力,此外還與市場對有機産品的認識不夠有關。

  新修訂的《有機産品認證實施規則》,在認證監管上更嚴格、操作性更強,使有機産品的監管更規範、更科學、更合理、更有針對性,使每一種産品都能全程追溯,生産加工的每一環節都在有效監控之中。

  7月1日,按照新修訂的《有機産品認證實施規則》要求,我國所有有機産品強制使用新版有機産品標誌。專家認為,新的《規則》在認證監管上更嚴格、操作性更強,實施後將有助於遏制有機産品市場的混亂現象。

  縱觀這些年有機産品市場的亂象,主要表現在3個環節。一是生産環節,源頭生産者並沒有按有機産品要求生産卻假冒有機産品銷售,或以部分有機産品混雜在非有機産品中以有機産品出售。二是流通環節,流通商販隨意隨需給非有機産品貼上有機産品標簽標誌,冒充有機産品經銷。三是認證環節,有的認證機構把關不嚴,或濫用認證權,認證走過場,給錢就發證。

  有機産品市場各環節的亂象,主因在於利益驅使和監管不力。據調查,市場上標明有機産品的蔬菜、大米、肉蛋等,價格是非有機産品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在缺乏有效有力監管手段的情況下,加上市場誠信與企業自律尚未完全建立,高價格勢必誘使一些企業或組織以假亂真。

  透過價格和監管兩大因素進一步探究,我們發現,假冒有機産品的頻頻出現與市場對有機産品的認識不夠有關。在我國,無公害産品、綠色産品、有機産品共同構成了安全食品市場,有各自不同的生産標準。按照有機産品要求,在生産加工過程中不能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實質上反映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生産理念。按照綠色産品要求,在生産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對用量和殘留量的規定很嚴格。無公害農産品生産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但不能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認識這3類産品,只要嚴格按照生産標準操作執行,對人們是安全無害的,而有機産品因為拒絕使用農藥化肥,至少在生産要求上解除了消費者對農藥化肥的擔心,尤其是對一些産品過度使用農藥化肥、濫用濫加各種化學添加劑的擔憂。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機産品比其他産品更加營養、更加安全。相反,有機産品因為不能使用人們科技進步成果如農藥化肥等,産量更低、成本更高,只能滿足少數高收入人群和具有同類消費理念人群的需要,無法成為大眾主流消費産品,所以國際上如美國、英國等不允許宣傳有機産品比其他産品口感更好、安全性更好。我國也于2002年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

  假冒有機産品的招搖過市,還與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有關。近年來,我國食品領域時有發生的安全事件,引起了消費者對健康安全飲食的擔憂,加上一些商家廠家對有機産品的炒作,使消費者對有機産品形成了較高認知,從而為非有機産品的投機取巧提供了空間。但是,這並不表明我們將更多地食用有機産品。除了價格高,一般人群很難長期享用,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水土資源限制也不允許大規模推廣。同時,科技的進步也將使人們更多地依靠科技産品來提高産量、提高質量,而不是相反。

  所以今天消費市場上對有機産品的相對好感,既是對有機産品的現實需要,更是對食品營養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與更迫切的呼喚。從這點上説,新的《有機産品認證實施規則》開了個好頭,它使有機産品的監管更規範、更科學、更合理、更有針對性,使每一種産品都能全程追溯,生産加工的每一環節都在有效監控之中。假如所有産品都能按照各自的規則嚴格監管,所有産品都能按照各自的標準嚴格生産,食品安全問題就將從根本上解決。那時候,所謂有機産品、非有機産品,只是個人愛好而已。

熱詞:

  • 有機食品
  • 高殘留農藥
  • 農藥化肥
  • 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