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焜:讓制度發揮好應有效力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6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只有用制度的護佑與社會的溫情讓那些悲苦人生變得溫暖起來,我們這個國家才會更加美好

  即使醫院裏傳出小傳旺“病情好轉”的消息,即使“詐騙救妻”的廖丹獲得好心人的捐款退贓及從輕判刑,我們依然聽得到一聲聲發自心底的沉重嘆息。

  連日來,兩位來自社會困難群體的人物的命運、兩樁悲情案件,讓人揪心痛心關心。13歲少年傳旺,經歷了母親離世、家境貧寒、輟學打工的艱辛後,因被成年工友“玩笑般”地用電動充氣泵從肛門處打氣,導致身體內臟器官嚴重受損;下崗工人廖丹,為給無醫保的妻子治好尿毒症,在用盡積蓄與借款無門的情形下鋌而走險,連續4年私刻公章騙取醫保17萬元——他們的那種艱辛與無力感,無疑擊中了人們心中的愛與痛,也引發了叩問與深思。

  而他們的悲情,根本上説,本可以避免。

  就小傳旺而言,當他因家境貧寒而輟學打工時,當地的救助機構和學校為什麼沒能及時救濟?企業用工明明不得招用“童工”,為什麼企業可以置法規于不顧,而勞動監管機構也沒能“火眼金睛”、及時發現?當少年被嚴重傷害生命垂危,為什麼在救助的黃金時間裏,看到的只是這個家庭的無力苦撐,直到媒體介入才引起社會關注?而對於廖丹,如果妻子在戶口所在地參加了新農合,他本可以不必在“救妻”與“違法”這道人生選擇題中犯難——但正如廖丹所嘆,醫保異地結算的手續過於繁瑣,病人經不起折騰。如果一項本可以給許多人以希望的政策,卻“用不起”,我們是不是可以讓這些制度在設計時就更人性化、更具有操作的方便性呢?

  的確,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完善,救助體系還有缺陷,但最大的痛心其實並非暫時還“無”的那些制度與體系,而恰恰是“有”的東西,在不少時候“形同虛設”,沒能發揮好應有的效力。

  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8億農民、2億多流動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築起一道週密的社會保障網,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人們需要體諒這一過程的複雜與艱難,然而,更需有種“等不及”、“傷不起”的緊迫感。

  事實上,作為困難群體生存狀態的一個縮影,傳旺與廖丹的悲情並不屬於個別。那些流落于街頭的孩子、缺失親情與愛護的留守兒童、成為傷害與被傷害案件中主角的未成年人,一次次擊痛我們,並警醒我們:能否把社會救助的步子邁得更大些?能不能在讓人們遭遇苦難時,找得到救助的通道也能夠被人及時地施救?

  從一定意義上説,對貧弱者的態度,也是衡量社會文明的標誌。只有用制度的護佑與社會的溫情讓那些悲苦人生變得溫暖起來,我們這個國家才會更加美好。

熱詞:

  • 留守兒童
  • 醫保
  • 火眼金睛
  • 童工
  • 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