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謹防勞動者權利“紙面化”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07: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朱四倍

       人社部、國務院法制辦5月8日出臺《特殊工時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企業在保障正常生産運營情況下,日工作時間超過4小時,應保證勞動者享受不少於20分鐘工間休息,而工間休息時間計入工作時間。(《新京報》5月9日)

       工間休息時間計入工時是一個讓人欣慰的好消息,但是,靠什麼使之落到實處而不是僅僅成為“紙面規定”呢?這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在不少網站的新聞跟帖評論中,不少網友表達了憂慮和擔心——難以落實甚至被架空。客觀地説,工間休息時間計入工時的現實指向非常明顯,那就是保護勞動者的權利,但網友的憂慮也是切實體驗,有調查顯示:最新發佈的《2012年度中國職場人平衡指數調研報告》顯示,國內職員每天平均工作時間為8.66個小時,30%的職員超過11小時。而不少老闆對加班工人不支付加班費。在這樣的事實面前,謹防勞動者權利“紙面化”,在筆者看來,就是一道社會課題。

       工作權和休息權都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這是常識,但在我國很長時間內都被遮蔽了。我國《勞動法》對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有明確的規定,企業如果需要延長員工的工作時間,應當按照相應標準支付高於員工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但事實上真正能夠執行的企業並不多,員工加班基本上成了做義工。這説明我國《勞動法》有的規定已經被架空了,由此憂慮工間休息時間計入工時難以落地還值得奇怪嗎?

       在不少企業,員工工作壓力根本沒有被考慮到,相反,企業利益被抬到了不合適的位置,很多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不顧員工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健康,要求員工拼命工作,任意延長工時,在這樣的事實面前,公眾的憂慮是值得重視的社會情緒。

       進一步説,在擔憂“工間休息時間計入工時”難以落地的情緒背後,隱藏著勞動者權利貧困和話語權難以實現的尷尬。一是不少員工相比于企業處於弱勢地位,二是員工和企業的話語權分配極端不平衡,三是缺少維護員工權益的社會組織存在。

       儘管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了勞動者的種種權利,但説法比較籠統,大量細化的規定至今還是空白,且沒有規定如何保護勞動者權利。當勞動者的權利與生存權發生矛盾時,員工表現出一種明顯的弱者心態。並且,在權利貧困的既定事實面前,工人們沒有資格和能力進行博弈和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常識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能夠代表勞方利益且能制約資方的工會組織存在,那麼企業中的單個僱員的力量將無法制衡資方,勞資力量對比的天平肯定會傾向資方。種種跡象和現實表明,“工間休息時間計入工時”背後的權利紙面化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那麼,靠什麼改變呢?招聘網站調查結果顯示:六成上班族由於頻繁加班而身體每況愈下,但面對企業的晉陞和淘汰機制,他們常常“自願加班”。面對競爭和就業危機,員工的合法權益自然就難以得到保護。因此,就筆者的看法,這就需要國家的介入,提升普通勞動者的權利,平衡話語權的分配,同時加強工會的維權能力。並且,要讓企業認識到,員工與企業的關係絕對不是單一的博弈關係,而是協作和相互依賴的關係。惟有如此,才能消除“工間休息時間計入工時”背後的權利紙面化憂慮。

熱詞:

  • 勞動者權利
  • 特殊工時
  • 工間休息
  • 休息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