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印斌:學生在哪學校就該在哪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2月11日,由國務院法制辦&&起草的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正式全文公佈,廣納民意。其中第三條規定,對學生居住分散、難以保障就近入學或在寄宿制學校入學的農村地區,國家通過財政資助、稅收優惠、鼓勵社會捐贈等多種方式,支持使用校車接送學生的服務。(人民網12月11日)

  新條例重點支持農村校車服務的總體思路非常值得讚賞,因為國內校車的欠賬更多地集中在廣大農村,農村地區的校車質量殘破、超載嚴重、安全意識缺失,早已成為一種社會共識,而接連發生的災難性校車安全事故,也使得依法保障校車安全成為一個燃眉之急。這部及時出臺的《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必將成為中國教育史上標誌性的法律文本。

  不過,這一條例並未觸及此前被廣為詬病的農村中小學並校事宜,也未如此前專家提到的那樣,讓農村中小學盡可能實現就近入學。確實,撤校並校、就近入學牽涉甚廣,也並非一部校車安全條例所能完全涵蓋,但如果不能就近為農村中小學生提供教育服務,而將希望全部寄託在一輛輛安全的校車上,這似乎並不現實。

  農村學生居住分散的現狀並非自今日始,多少年來都是困擾農村教育的巨大障礙。只不過,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這種農村教育資源緊張的狀況,因為全國範圍內的撤校並校而大大加劇。原本遍佈村內的農村中小學,被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不達標等名義裁撤,一個人口數十萬的縣份,往往只建起寥寥幾所標準化中小學,早先孩子們蹦蹦跳跳從村頭走到村子中央即可入學的情形逐漸消失了。“一刀切”的政令之下,甚至一些千人以上的村莊,村小學也被撤掉。

  農村中小學撤並之後,教育硬體或許確實有所提高,不過,它導致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孩子們如何從家門口到校門口成了一個巨大難題。動輒幾十里的山路,僅僅靠孩子們步行顯然已不現實,而家長們也很難承受更高的交通費用,“黑校車”於是應運而生。正因為大範圍的學校撤並,使得農村孩子的就近入學變得困難;而安全校車的缺乏,又使得上學的路不僅漫長而且充滿危險。

  時下不能完全寄望于校車,而應考慮如何實現“就近入學”?一方面,囿于國家乃至地方政府的財力,安全校車的實現並不能一蹴而就。很多專家也認為,有可能演變為公共服務的校車服務,一定要和國家整體的財政能力相匹配。另一方面,如果大多數農村中小學生能“就近入學”,則可免去不少安全之虞、奔波之苦、財政之累。

  也即,應重新審視農村中小學回歸“就近入學”的問題。很多農村早年撤校時留下的校舍還在,只要重新整修、加固,並非難事;從師資來説,現在的大學生就業一直都很困難,很多城市的學校都聚集著一大批暫時代課等待入編的“準教師”,只要政策到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服務延伸並不缺乏足夠的師資……

  即便從城鄉協調發展的角度講,也不宜將散佈在廣闊農村的中小學悉數撤掉。這些年來,讀書聲消失了的村莊,活力不再,凋敝的速度也大大加快,青壯年往往舉家外遷,如果不遷,子女只能失學。長此以往,農村又如何能蓬勃發展?

  總之,人們在歡呼共和國第一部校車安全條例出臺的同時,更要冷靜檢視我們的教育環境:校車安全當然非常重要,但普遍的教育服務也一樣重要。學生在哪,學校就該在哪。有關部門應重溫這一常識,給下一代一個就近、便利、安全的學校。

熱詞:

  • 就近入學
  • 農村中小學
  • 教育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