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蔡曉輝:公務員福利房擠壓了誰的利益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3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福利房與商品房之間的巨大價差,正成為一種強力刺激和驅動,將已被房改政策封存多年的福利分房重新喚起。一些部委、央企甚至高校,通過各種或明或暗的政策通道,進行帶有福利性質的分房和建房。在寸土寸金、幾無新房可售的北京市中心城區,仍有一些人有其“特殊”購房通道:雖然周邊商品房單價上漲到4萬元甚至5萬元/平方米,但他們還能享受到5000元至6000元/平方米的“成本價”。(《財經國家週刊》7月11日)

  以前總聽説有政府機關在哪低價“團購”房子,卻總不太願以為真,但看了新華社《財經國家週刊》這組報道,才不得不接受這個不在少數的公開的秘密。

  而且,越是在那些房價高企的一線城市,福利房政策回潮的衝動就越強,理由往往是,年輕的公務員和著名高校的教師如果買不起房,就很難留住人才。於是,有可以靈活解讀的政策通道,有可以交換的政策資源,公務員群體終於在高房價的普遍國情下,有足夠的能力令塵封10年的福利房一朝還魂。

  值得警惕的是,公務員階層從福利房中獲得的隱性福利,是以間接損害社會的共同利益為代價的。甚至可以斷言,低價的福利房也是推高商品房房價的原因之一。

  地産商任志強披露:“某地2005至2009年政府公佈的商品房住宅建設用地計劃供給指標為7130公頃,但實際上真正可以對外公開銷售的商品房住宅只佔全部土地供應量的28.3%,其餘的則是享受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的用地,由特定單位使用,不對外銷售。全國各地均在建設部的檢查中發現了大量的這種專門向政府官員、機構、特定人群供給的,利用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的‘官邸’。先期還有檢查,如今已到了不但建設部不敢去查處,連審計署都不敢去審計的地步了。”(《北京青年報》4月24日)那麼,這個邏輯就很好推斷:被推向市場的少量土地,承擔的是地方政府寄望的“土地財政”的功能,這個市場化的土地價格除了被政府瘋狂推高之外就再無其他懸念。高土地價導致高房價——最終,為公務員群體福利房買單的,是只能到商品房市場上解決住房問題的普通民眾。

  另一種可能是,福利房被計入保障房的年度任務中。這就形成另一種利益輸送:本該用於城市低收入階層的保障房,被以各種名目先保障了制定政策的公務員階層,這實質上是對低收入階層的一種利益擠壓。2010年6月,海口市一個6000多套限價房的項目淪為公務員保障房項目,僅針對公務員銷售,房價約為每平方米3000多元,遠遠低於周邊的2.5萬元。類似事件在全國各地不時被曝光。這種打政策擦邊球的行為,在各地大多是以“團購”名義進行的。無論是何種名號,其實質卻是:以權力之便,分享城市公共住房保障資源,擠壓其他保障房需求群體。

  房價高已成事實,但公務員群體和以壟斷地位謀取鉅額利潤的央企們,憑藉正在悄然啟動的福利房,拉開與普通民眾的距離,這也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普通民眾只能到市場上去解決住房問題,而某些公務員卻可以通過靈活解讀政策令福利房通過各色渠道重啟。某些政策制定者何時才能真切感受到市場和民生的冷暖呢?

(蔡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