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515

央視網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敬畏歷史,是望向和平最好的姿態

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相關新聞:
    南京大屠殺75年祭 1937唐生智的悲情南京
    走進紀念館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大江東去,風流千古。上下五千年,中國的歷史既有秦腔越調,也有荒腔走板,既有康乾盛世,也有滿清淪陷……都説“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如果以12月13日為節點,追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遼闊蒼茫——“1937”、“南京”,註定是不能被淡忘的兩個關鍵詞。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

對於年輕人來説,這些詞彙也許只是歷史書上的驚鴻一瞥,又或者是陳年試卷上的數字分值,但對於每一個中國公民來説,這都是不能輕易淡忘的一段悲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之後,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的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姦等戰爭罪行。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燬。美國記者阿契包德斯提爾于1937年12月17日發給國際部的特訊説:“我眼見每條街上都橫陳著屍體,其中包括一些不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老人,還見到成堆遭處決而死的屍體。”

六朝勝地石頭城,一日刀光無人影。是的,世間最悲慘的詞彙,都不足以再現屠城的光景。

75年過去了,那些名字和面孔早已斑駁,那些聲音和悲喜早已寥落,但,我們還是會年復一日地穿越世紀的更迭,在國際和平日集會、和平法會、燭光祭、公佈史料等多項活動中,努力記取他們的生命與尊嚴。有華人的地方,這樣的紀念就從無止歇:加拿大《世界日報》報道説,多倫多史維會9日在多倫多大學舉辦“感悟歷史,珍愛和平—紀念南京大屠殺75週年”活動;《星島日報》稱,溫哥華紀念南京大屠殺活動9日舉行,主辦者透露,本次活動為加拿大歷史上首次有日裔人士公開悼念南京大屠殺……

這樣的紀念,是指向錯亂的詭辯。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急劇發展,右翼猖獗,大量否定侵略歷史的圖書鋪天蓋地,美化戰爭、聲稱“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謊言”。老一代日本學者説,戰後出生的一代日本人,將會認為戰爭跟他們無關,他們不承擔戰爭責任——此話一語成讖,環顧當下的中日關係,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的話説,“今天,中日兩國的關係實際上處在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困難的時候,日本如果不在歷史問題上端正態度,中日關係是很難處理好的。”

這樣的紀念,是指向民族的覺醒。四分之三世紀過去了,但歷史終究是不容塗脂抹粉的歷史,傷痕泛黃,傷痛彌新。過去十二年一直因日本否認南京大屠殺一事通過法案起訴日本的夏淑琴老人説,“現在我已經80多歲了,還在受到這種欺淩和侮辱。”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自己的歷史;一個民族,更不能淡忘自己的歷史。歷史也許與仇恨無關,但卻給後人奮鬥的力量、清醒的道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陳列後的感慨——“回首過去,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今天,我們回望南京的悲傷,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找到重生的力量。

這樣的紀念,是望向和平最好的方式。在遼寧號試水、中國海軍向“藍水”進發的當下,在釣魚島問題成為中日關係中核心議題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們看到中日在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上的立場不可調和。和平解決爭端是我們的理想,但就近期日本不斷擴充軍備突破和平憲法的態勢看,中國有必要從歷史的沉厚中堅定捍衛主權的立場;另一方面,我們更看到兩國之間的緊張態勢,並非愛好和平的日本民眾所願,而世界人民對和平底線的恪守,更非日本右翼勢力所料,也因此,日本外相歐洲三國行,“均以失敗告終、空手而歸”。我們不忘歷史,是提請愛好和平的人們記住當年的絕望;我們不忘歷史,更是尊重並理性對待民族問題、主權問題上的各色聲音與取向。

紀念並緬懷那些不幸的先輩,他們曾震撼我們的血肉,我們的靈魂。

12月13日的南京,不只有那塊“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告示板。12月13日的南京,是中國人透過那段窒息的歷史,走向使命與榮光的支點。

專欄作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傅蔚岡,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財産法、城市化與政府監管。對中國的城市化和農地徵收制度有著獨到的見解,在學術刊物和公共媒體上發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75期:孤有所養的中國難題

在官方難以提供足夠完善的孤兒福利救濟的情況下,是否給民間力量一個規範生長的空間和支持?問題是時代的符號,對問題的求解是對時代的注解。[詳細]

第374期:黃燈新規,習慣之爭非規則之爭

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有太多的陋習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設施需要去修葺,車輪滾滾,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後。[詳細]

第373期:中國夢:每個人豐滿的現實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第372期:日本糾結的強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第371期:美國夢:鴻鵠志遠 天道酬勤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第370期:求索俄羅斯:東方還是西方?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第369期:國家精神之:德國的理性與激情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第367期:大和魂,糾結的強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第366期:安倍晉三,不只是“右翼”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