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513

央視網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沒必要為慈善套上國別的枷鎖

特約評論員 李慧翔

相關新聞:
    外國領館義賣收假幣 網友稱願用真幣置換
    統計局前副局長賀鏗:外國人在中國義賣不要臉

近日,30余個外國駐穗總領館搞義賣以資助中國殘疾兒童,共籌善款33萬,但收到了5000元假幣。對此,有網友評價“真丟人”,然而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卻在微博上稱:外國領館幹這種事就是想丟中國人的臉,中國不缺那33萬塊錢,真正不要臉的是搞義賣的洋人。

這原本是一件挺簡單的事情,但經過微博和媒體發酵後,卻變成了一個“千頭萬緒”的線團,保持了中國輿論界越説越糊塗的本色——有人説賀鏗那句“政府投入多,不缺這33萬”錯了,因為算下來每位殘疾人享受的補助不過杯水車薪,賀鏗完全可以接話頭駁回去,難道人窮就可以志短嗎?還有人説賀鏗提及“庚子賠款”思維太跳躍,要知道賀鏗一向在微博上以“長者智者”自居,這樣對質豈不正中下懷?更有人搬出一套套“公知體”,反而讓賀鏗那條“水軍認為外國什麼都好,中國體制內都壞”的微博廣受好評。最奇葩的是還有人“另辟蹊徑”,認為賀鏗原本也是個好官,愛説實話,要辯證地看待他的言行……拜託,這和本次事件有什麼關係?

雖然賀鏗後來又説了很多話,但都圍繞著他對本事件的第一句評論,其邏輯為“A國人在B國搞義賣,用B國人的錢做慈善,這種行為是丟臉的”。如果任何人對賀鏗在本次事件中的言行不滿,就應當從他的核心邏輯入手進行辯駁,其它無關的發言只是陡增口水。

辯駁賀鏗的邏輯其實很簡單,A國使領館在B國搞義賣,用B國人的錢做慈善發給B國人,是一種十分常見和普遍的國際外交慣例,這無關民族情感和“資金凈流入”問題。比如2007年3月,我國駐以色列使館在當地為原居中國猶太人進行了義賣;2012年4月,我國駐日本使館參加了多國在當地舉辦的大型義賣活動,所有收入將捐給“日本亞洲婦女友好會”;2012年11月,我國駐印度使館參加了德里國際義賣活動,籌得的善款將捐贈給專門救助印度貧困家庭的免費醫院、幼兒園、技能培訓中心並資助貧困孩子上學。

在中國外交部官網上隨便一搜,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不知賀鏗怎麼看我國頻繁出去“丟臉”的舉動?

慈善只是慈善,沒必要為其套上國別的枷鎖,中國使館出外義賣收穫的也都是讚揚和掌聲,即便是經濟狀況比中國好得多的日本和以色列人,也沒説“我們不差錢,你們不要臉”。如果只有自己掏錢才算行善,那麼慈善活動組織者和基金建立者情何以堪?慈善募捐行為本就應各盡所長,外國人合理合法的慈善行為不應該被打入“意識形態”的窠臼中。

2008年,韓國駐青島總領事館的工作人員為四川地震舉辦義賣,將全部收入總計12.4萬元捐給青島紅十字會,被頒發了紅十字博愛銀獎。那麼4年後,當比利時駐廣州總領事館全體工作人員專門週六加班一天,為聽障殘疾兒童義賣卻收到連號假幣時,哪個中國人可以用任何一個拿得出手的邏輯,指責在現場一臉失望的外國工作人員“你不要臉”?

專欄作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傅蔚岡,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財産法、城市化與政府監管。對中國的城市化和農地徵收制度有著獨到的見解,在學術刊物和公共媒體上發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75期:孤有所養的中國難題

在官方難以提供足夠完善的孤兒福利救濟的情況下,是否給民間力量一個規範生長的空間和支持?問題是時代的符號,對問題的求解是對時代的注解。[詳細]

第374期:黃燈新規,習慣之爭非規則之爭

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有太多的陋習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設施需要去修葺,車輪滾滾,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後。[詳細]

第373期:中國夢:每個人豐滿的現實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第372期:日本糾結的強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第371期:美國夢:鴻鵠志遠 天道酬勤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第370期:求索俄羅斯:東方還是西方?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第369期:國家精神之:德國的理性與激情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第367期:大和魂,糾結的強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第366期:安倍晉三,不只是“右翼”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