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336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天之南的和諧木府

作者 車文龍 《民族畫報》社社長 2012年8月28日 19:30

電視劇《木府風雲》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後在社會上反響強烈,收視率持續火爆,一路走高,它展示了我國民族題材優秀影視劇目的又一碩果。為廣大電視觀眾提供了一部民族題材的精美大作。

電視劇《木府風雲》在央視成功登陸,除該劇選材精到、故事完整、主題健康之外,有其他諸多成功因素。它凝聚了劇作者們十二年的辛勤耕耘,十二年的精磨細琢的汗水,把一場很精美、很民族的視聽盛宴奉獻給了廣大觀眾。

選材精道 主題鮮明

納西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

遠古時代納西先民在和各兄弟民族共同開發西南邊疆的漫長歷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宋元以來納西族順應歷史潮流,維護國家統一,保衛和建設邊疆,開拓進取,在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良傳統的同時,積極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和技術,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涌現出許許多多促進納西族社會發展,創造業績的優秀人物,《木府風雲》中的主要角色木增就是典範之一。

木府有對聯:“鳳詔每來紅日近,鶴書不到白雲閒”。這兩句説的是傳來朝廷的詔書,讓邊地感受到浩蕩的皇恩,平時無事的日子,生活像白雲一般悠閒。它反映了當時的納西與中原內地的關係十分密切,同時也表達了納西人擁護中央政府、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從這點出發,《木府風雲》中的風雲關乎和平穩定,而穩定是民之所向,和平就是和諧的基礎。

在這部劇裏,人性回歸和諧得到了充分體現。全劇靈魂人物阿勒邱原本在舅舅西和的逼迫下,從小潛入木府,以報家族慘遭殺戮的血海深仇。但十年的潛伏生活,讓善良的阿勒邱逐漸對木府産生了感情,並深深愛上了木府的孫少爺木增。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只因受蒙蔽,慾望過盛或被脅迫,人們才誤入歧途。由於她內心反感復仇,認為仇恨只會帶來更多痛苦——人為什麼不能放棄仇怨之心,和平相處呢?所以當舅舅西和要求阿勒邱與他裏應外合,一舉摧毀整個木府時,她堅決説“不”,為大義犧牲親情,放下了家仇。而放下仇恨的阿勒邱也卸下包袱,身心得到徹底解放,通過自己的救贖之舉促進了更多人的人性回歸。為了維護木府的安寧及麗江百姓的和平生活,劇中美麗聰慧的阿勒邱與瘋狂復仇的惡魔舅舅西和,進行了驚心動魄、不屈不撓的鬥爭,並幫助木增成為了木府很有作為的一代土司。為支持木增團結各族,她親身前往吐蕃,求取大藏經,回府刻印,完成了文化史上的一項偉業;為避免戰爭,阿勒邱不顧危險親身前往永寧,將西和的陰謀告訴木隆,使得他幡然醒悟,負荊請罪,讓麗江恢復了和平。同時阿勒邱也用自己的真誠、善良,感化了咄咄逼人的木府後宅之主羅氏寧、視自己為眼中釘的阿室于,以及一度反目成仇的阿照,讓後宅歸於平靜。反觀陷入仇恨無法自拔的西和最終也被仇恨慾火吞噬。《木府風雲》給我們的啟示是:人與人的差異性客觀存在,我們需要包容,並統一于共同正確價值觀。兄弟齊心,家庭才會和諧。家庭和諧了,社會自然也就和諧了。和諧萬事興,內憂外患又有何懼呢?

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木府風雲》以明代雲南麗江木氏土司家族的風雲變化為主線,講述了木土司統治時期,土司府內外盤根錯節、複雜多變恩怨情仇,家族內部的糾葛和外部蓄謀毀滅同步交織,增強了全劇故事的精彩度。劇中的主要人物幾代木土司木旺、木青、木增《木氏宦譜》中都有記載,劇中木增請徐霞客到麗江在《徐霞客遊記》也有記載,當年麗江刻印大藏經送到西藏現仍完好保存在拉薩大昭寺內。

劇中塑造的阿勒邱,也是源於納西族對美麗、勤勞、善良、智慧、寬容、大度和果敢的出眾姑娘都以“她像阿勒邱一樣”為美譽,傳説中的阿勒邱在韓國演員秋瓷炫身上得到了再現,如此鮮活。

作為納西族歷史文化載體的木府,成就了電視劇《木府風雲》,沒有木府歷史上的輝煌,也就沒有納西族輝煌的歷史。

《木府風雲》是一部真實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大劇,該劇主題突出、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個性鮮明、大情大愛,畫面精彩、旋律優美、製作精良,服飾中吸收了滇西北高原半農半牧民族服飾元素,色彩明快,集愛情戲、宮鬥戲、武打戲、懸念戲的手法,非常吸引眼球,引人入勝。《木府風雲》不愧為民族題材的優秀精美之作,一枝獨秀于眾多電視劇之林。

通觀全劇,《木府風雲》對以阿勒邱、木增為代表人物的善良和寬容、大度和果敢,以及顧全大局、明辨是非、衝破門第,大膽追求愛情等美德,給予了充分展示和歌頌;對以西和為代表人物的狹隘與殘忍,狡猾與奸詐進行了有力地揭露和鞭韃。同時作為一部洋溢濃郁民族風情的民族題材劇,全劇充滿了民族和諧的基調,其貫穿的主題思想對當今如何化解仇恨、消除矛盾,促進民族團結,使社會更加和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試想一下,人人和諧共處,堅守真愛和善良。別被仇恨蒙蔽心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個社會才能有幸福、和諧的家園。正如該劇主題歌《凈土》中所唱:“傳説中的凈土,我們唯一的出路。曾經模糊的幸福,越來越清楚……”

專欄作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傅蔚岡,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財産法、城市化與政府監管。對中國的城市化和農地徵收制度有著獨到的見解,在學術刊物和公共媒體上發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75期:孤有所養的中國難題

在官方難以提供足夠完善的孤兒福利救濟的情況下,是否給民間力量一個規範生長的空間和支持?問題是時代的符號,對問題的求解是對時代的注解。[詳細]

第374期:黃燈新規,習慣之爭非規則之爭

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有太多的陋習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設施需要去修葺,車輪滾滾,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後。[詳細]

第373期:中國夢:每個人豐滿的現實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第372期:日本糾結的強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第371期:美國夢:鴻鵠志遠 天道酬勤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第370期:求索俄羅斯:東方還是西方?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第369期:國家精神之:德國的理性與激情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第367期:大和魂,糾結的強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第366期:安倍晉三,不只是“右翼”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