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數學教育真有那麼好嗎?

2014年03月22日 21:31

幾天前,我把一則新聞告訴了一個曾經留學英國的朋友。新聞説的是,英國將正式邀請60名來自上海重點學校的數學教師“支教”,以改善英國基礎數學教育的質量。被問到怎麼看待這則新聞時,朋友的第一反應是:“可能他們的數學確實太差了吧。”

一個數字支持著朋友的看法: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英國成年人數學不好導致英國政府每年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達200億英鎊,相當於英國GDP的1.3%。要知道,2013年英國GDP的增幅僅為1.8%。

去年10月,借著高考英語改革的契機,許多人也喊起“讓數學滾出高考”。參與這次起鬨的人大多已經離開中學課堂多年。原本是雷打不動的三大主課之一的英語竟然被砍了一刀,讓吃過應試教育苦的人看到了政策鬆動的可能性。他們向數學發難,更像是一抒惡氣的“君子報仇”。

孰知我們所厭惡的,正是英國人所喜歡的。上個月,英國教育部門的高官伊麗莎白·特拉斯造訪上海,為上海學生的數學能力嘆服。報道顯示,上海學校的“打狼”學生,也在數學能力上甩開英國最優秀學生一年。“鳳尾”轉瞬變“雞頭”,這促使英國客人回國不久就制定出了支教大計。

與英國隔海相望的法國,今年也決定虛下心來向東方教育方式學習,他們選擇的對像是新加坡。“師夷長技以自強”在歷史上一度是我們的信條,如今方向逆轉,恰好描繪了在數學教育上東西方之間的供求關係。

可是,我們自己更知道我們的數學教育成績是怎樣出來的。記得學習乘法時,整整一個學期,我們的家庭作業都有雷打不動的一項:默寫九九乘法表。於是每天上學,我們都要上交一份前一天默好的“金字塔”(小九九表)或者“長方塊”(大九九表)。對於中國中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我們要老老實實地承認,高強度的訓練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泰晤士報》就提醒英國政府不可全盤模倣中國的教育模式,而是要批判地接受中國的數學教育方法。也有英國教師代表認為,中國整體的數學教學能力被上海放大了,因為上海匯集了最好的教育資源。

此前,幾名媒體人一起討論自己的數學學習經歷,其中多人都提到,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使用了一種“文科化”的解題思維。也就是説,老師將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總結出來,學生背下解題方法,再遇到數學題,就完全變成了一種套公式的思路。這樣的方法在課堂教育、奧數教育領域都存在,是教育功利化的成果。

我國自恢復高考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的演進,目前的教育方式可以説是“進化”出來的最高效的“抓分”方式。即使中國學生和家長口口聲聲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更重要,但是在考試需求面前,他們還是最終選擇了應試教育模式。

中英屬於兩塊不同的教育土壤,中國經驗能不能幫助英國學生還是未知數。外國人就數學教育問題來“求教”,説明我們確有可學之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數學教育就沒有缺點了,相反,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缺點到底有多大。在英國人的“吹捧”面前,我們切不可認為數學教育就不需要改革了。(央視網 作者:劉浩睿)

網絡新聞聯播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