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是秀場,也是墳場

2014年04月05日 10:16

跑調。

曹格用這樣的方式唱出了《我是歌手》第二季總決賽的第一個音符。還好曹格不是孤獨的,在後面的節目裏,選手嘉賓下餃子一般地撲騰撲騰掉到了跑調的大坑裏。

你可以説自己緊張,也可以歸咎於耳機裏的返送出了問題,可是伴隨著直播,所有瑕疵都迅速成了既定的事實。願賭服輸,這就是《我是歌手》的遊戲規則。

你是歌手,那就拉出來溜溜

2013年1月,第一季《我是歌手》播出的時候,觀眾們耳目一新。在湖南衛視的舞臺上,觀眾見慣了青年男女歌手為了一張通向演藝圈的門票相互廝殺,這一次同樣的劇本由已經成名多年的明星歌手來演繹。淘汰是真實的,投票墊底您就走人,出場費拿好不送,面子的問題還是您自己擔待點吧。

一年過去了,這一年裏,無數歌手假唱被戳穿,無數歌手唱功被評頭論足,觀眾已經不滿足於只做一個聽眾。加上同類節目《全能星戰》的出現,《我是歌手》模式儼然成了“行業標準”,以後再聽到某位明星完美無瑕的錄音室作品,小學生都能從鼻子裏哼出輕蔑的一聲“修音了吧”。

第一季《我是歌手》的節目裏,羽泉解讀了混樂壇的一條規矩:一個職業歌手,想在樂壇存在下去,至少要有一首傳唱率較高的代表作;擁有三首代表作的歌手可以享有更長的職業生命;擁有五首代表作就可以開自己的演唱會了。

可見歌手是一個“一招鮮吃遍天”的職業。在走穴演出中,一名歌手享有的曝光時間也就是一兩首歌那麼長,台下的觀眾又不都是你的粉絲,你説我給大家唱一首你們不怎麼熟悉但是我自己覺得特別好聽的作品吧,沒有多少人願意買單。

市場選擇下,歌手的形象被嚴重固化。網上一直有一個比較火的系列選集,叫“一人一首成名曲”,翻看選集看看,很多時候,對著歌手的大名,你能想起來他的作品還真就是這麼一首成名曲,那這麼多年他還在歌壇混跡,到底都幹了啥?

兩季《我是歌手》通過二十幾名歌手的樣本告訴大家,有的歌手在觀眾視野之外的盲區還真有兩把刷子,有的歌手在自己僅有的一把刷子上毛都不剩幾根了。

“你行你上啊”,這句話是腦殘粉回復批評者的標準例句,可《我是歌手》從節目名字上就堵住了這句話生存的空間。我是觀眾,你是歌手,就算我連《上學歌》都唱不準,依然有評價你的權利。同樣是吃著音樂的飯,同樣站在一個舞臺上,為什麼其他人能打動我,而你卻不能呢?

站起來或者躺下去

韓磊拿到了第二季的歌王。此前有媒體評論,除了韓磊,誰來捧起這個榮譽,都會被人罵到死。可是在《我是歌手》第二季之前,韓磊留下的公眾印像是,活躍于90年代的影視歌手,失蹤多年。

韓磊自己坦言,參加《我是歌手》的一個原因是“再不露臉就老了”,實際上韓磊沒有大家想得那麼老,在出境《我是歌手》後,他還拿到了《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的邀約。連湖南衛視的微博都出來為韓磊鳴冤,澄清他只比郭濤大一歲。

回顧一下第一季的節目,不難發現,黃綺珊、林志炫這樣的歌者雖然能在出場時讓人眼前一亮,但是由於路數單一,難免後勁不足。想在《我是歌手》的節目裏一站到底,比的是高度;一贏到底,比的是廣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鄧紫棋的得票略遜於韓磊,位居亞軍。即便如此,鄧紫棋也賺到了,她在節目中計算著自己的粉絲,三個月來從150萬飆升到近1000萬。

韓磊抖了抖包袱,亮出了自己不為人知的“花活兒”,我們這才知道,這名1991年就出道的歌手對音樂的掌控能力遠不止“迷迷茫茫一村又一莊”。

可即便是實至名歸的歌王韓磊,在舞臺上展現了豐富的藝術形式和多種樂器,也只能做一個音樂的傳遞者,而不是創造者。近年來,音樂製作人更多地選擇老歌新編來吸引觀眾,樣子是新的,皮囊卻是老的。這很難説音樂藝術是否依然健康。

“唱片業早就死掉了”,回顧2013年的音樂界,樂評人李皖這樣説。他盤點2013年發行的華語唱片,感嘆國內原創音樂乏善可陳。

2005年,《超級女聲》的冠名費是1400萬,這在當時已經是令人咋舌的天價了。9年後,第二季《我是歌手》的冠名費為2.35億元。冠名費打著滾翻番,明顯跑贏了通脹率,反映出商業對於音樂的狂熱,可是狂熱的資金並沒有激勵出更好的原創音樂,音樂選擇以“表現力”、而不是“生産力”擁抱商業。

粉絲高喊“韓磊我愛你”,但是沒有人喊“韓磊你出專輯我一定買”。是啊,人家之前出的專輯你都沒買,喊這個有什麼意義呢。再説了,哪天韓磊真的沉澱沉澱,搞出一張略顯學院派的專輯,還真沒多少人願意買。

李皖對於原創音樂的未來倒是很樂觀:“這就像四季輪替一樣,沒準過幾年,就又迎來下一個季節了。”

那一邊,汪峰高唱:“請把我埋在,春天裏。”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