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機想靠窗,還要多花錢?

2014年06月23日 09:44

國航一波三折地推出了選座付費計劃。現在在國航的六條特定國際航線上,如果想要提前選取靠窗或過道的座位,需要支付100元的服務費。之所以説它“一波三折”,是因為這項選座計劃在五月底曾經短暫地推出,六月初在爭議中取消,幾天后再次出現。

這項收費是否合理,我們不如從經濟、法律方面的幾個問答來分析分析。

1.一張飛機票,想要靠窗戶坐就要多花100塊錢,商家是不是太喪心病狂了?

喪心病狂看怎麼定義。以北京直飛舊金山的航班為例,筆者查詢後發現,經濟艙的票價為6000元至20000元不等,這樣算下來選座費的開銷也就相當於支出增加了0.5%~1.7%。

更何況這次航班的航程為12小時,這就相當於你每小時只花了不到10塊錢,就能隨時欣賞一路上窗外的景色,這個花費比去館子吃頓飯值多了。或者我們換一種算法,國航北京飛上海航班的全價經濟艙票價為1016元,如果航空公司推出一個服務,旅客只需要額外花費5~17元就能鎖定一個屬於你的靠窗座位,會有人覺得貴麼?分析問題不能只看增量不看存量啊。

2.不管收費多還是少,航空公司這麼做都是變相提價,憑什麼這樣?

“變相提價”論在反對者中傳播甚廣,甚至有專家也持有這樣的觀點。一名專家這樣表示,航空公司的飛行成本是確定的,在成本沒增加的情況下,企業漲價不合理。

在特定的情況下,專家的這種價值取向是沒錯的,只可惜這個“特定情況”是計劃經濟時代,而我們處在市場經濟時代。企業逐利就是作惡,這種守舊的抑商思想應該被摒棄。國航曾經是“國家隊”的底子,但現在它是在香港、紐約和內地三地上市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應該對股東負責,只要在合法的框架下能夠提高利潤,都是合理的。

否則專家一席話,讓手握國航股票的股東情何以堪,這股票還能漲麼。

3.好啊,靠窗和過道都漲價吧,那是不是中間的座位就該降價啊?

我們坐飛機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是把自己和行李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航空公司也是這麼認為的,因此只要達到了這個義務,我們付錢、航空公司出力的買賣就算達成了。有人買了一張經濟艙,沒選座,雖然坐在了中間的位置上,可是飛機一降落,這名乘客還是如願到達了外國的地界上,航空公司也沒因為你沒選座就提供除了位置之外的差異化服務--比如説不給你運行李或者不給你飯吃--那還有什麼好説的。

漲價為什麼漲,因為靠窗和過道的座位需求量大,需求一大,這些座位就成了稀缺資源,稀缺性才是它們漲價的原因。並不是説中間的座位不能降價,但是降價也只能因為購買這些座位的乘客人數少了,票賣不出去了,所以才需要降價促銷。

票價漲跌是供需關係調節的,不是蹺蹺板,這邊漲了那邊就一定要跌。

4.抵制國航!以後要麼不坐國航,要麼坐了國航不選座,你能把我怎麼著?

還是以北京飛舊金山為例,抵制國航的話,其實消費者還是有其他選擇的,除了選擇聯程航班,中間多經停一到兩次,直飛的航班還有美聯航的。只可惜,美聯航在座位收費問題上比國航走得遠多了,他們對於“有更大伸腿空間”的座位都會額外收費,聽到這個消息真是讓人心塞。

坐了國航不選座,這倒是個好主意,事實上這簡直是博弈論的範疇了,“囚徒困境”明晃晃的實例。如果整架航班上所有經濟艙的乘客都不花錢選座,國航在安排座位的時候還是會讓一部分乘客隨機坐到靠窗座位的,長此以往,選座費制度也就煙消雲滅。

只可惜會所有人都乖乖地聽話不花錢選座麼?怎麼會!有人對靠窗座位有更高的需求,如果這類乘客等著國航派座,鬼才知道能給他隨機到哪去,加上第一個問題裏已經説了,有錢買國際航班票的人不會過於在意那多出來的選座費,指望通過自己不選座想把國航“餓”死的乘客恐難如願。

5.説了這麼多,國航的漲價做法到底合法麼?不用聽個證什麼的?

這個問題我還是整理一下媒體報道裏來自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副教授許淩潔的看法:

我國國際航線的航班,一般都是由中外雙方航空公司依據政府間雙邊運輸協定協商確定,並向民航局申報,經批准後方可生效。這樣的定價方式很難適用《價格法》,也就不存在價格法裏規定的聽證問題。

目前,國內航班座次分為頭等艙、公務艙、經濟艙,頭等艙、公務艙定價屬於市場價,即定價權屬於航空公司。而經濟艙機票定價屬於政府指導價。

2013年,民航局、發改委聯合下發了通知,進一步放開了航空公司的自行定價權,且由兩家以上航空公司共同經營的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票價由實行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可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機票價格制定是逐步放開的。

筆者總結一下就是,在政府的簡政放權之下,市場的角色原來越重要,政府監管的條條框框被拆除後,市場規律本身就是規則,企業在此之下自負盈虧。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