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期:計生部門“贊助”公安,一場涉嫌違法的利益分贓
(2014-05-20)
相關評論:
黨的十八大後,有關“城鎮化”的話題屢屢被新一屆中央領導提及。隨著兩會的召開,“新型城鎮化”已經成為不斷升溫的熱詞,也是今年兩會備受各方關注的議題之一。
早在2009年年底,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首次提及“城鎮化”問題。十八大開啟改革發展新征程後,黨和政府更將“新型城鎮化”提到戰略高度,明確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並提出2020年“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的目標。
目前對於“城鎮化”戰略,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側重點。一些經濟學家強調,“城鎮化”意味著拉動內需、刺激投資,是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新出現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一些地方官員則認為“城鎮化”意味著帶動GDP增長的新的引擎;而不少農民卻擔心,“城鎮化”可能意味著將失去穩定的經濟來源和生活保障。
以上解讀實際上都未能全面理解“城鎮化”的真諦。都使得這一原本積極的字眼抹上了一層冰,甚至成為一個消極的詞。中央深思熟慮作出推進“城鎮化”戰略抉擇的本質是人的城市化。它所涵蓋的內容不僅是産業結構的調整、居住空間的改變,也不簡單地是城鎮數量、人口或面積的增加,而更應側重農村醫療、社保、教育等公共資源和社會福利制度的根本性變革,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正如李克強同志1月15日在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考察調研時指出,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走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産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道路。當我們著眼和落腳于注重“城鎮化”過程中的民生福祉,最大限度地縮小城鄉差距,“城鎮化”就將成為億萬農民心中最溫馨的字眼。
(2014-05-20)
(2014-05-19)
(2014-05-19)
(2014-05-18)
(2014-05-17)
(2014-05-16)